《青蛙写诗》(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课前背诵成语儿歌)
  师:杨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背成语儿歌,还会背很多很多的诗,对不对?
  生:对。
  师:老师背上半句,同学们背下半句,咱们来试试。
  师:请听,锄禾日当午——
  生: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坚持背完,喜欢你们。继续来,白毛浮绿水——
  生:红掌拨清波。
  师:很厉害!众人一条心——
  生:黄土变成金。
  师:同学们对这些诗都非常熟悉。其实,诗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
  师:(出示)诗歌。一起读一读。
  生:诗歌。
  师: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的作者,叫作——
  生:诗人。
  师:真好!这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字,谁会读?(出示字卡:诗)
  生:我会读。
  师:好,请你读。
  (生读)
  师:好的,翘舌音都读准了,仔细看,谁知道它的新部首是什么?
  生:言字旁。
  师:对啦,言字旁。言字旁的字一般都和我们的言语和嘴巴说话有关,跟我读,言字旁。
  生:言字旁。
  师:下面奖励同学读词语,谁想读?
  生:诗歌、诗人。
  师:杨老师今天要介绍一位新的诗人给你
  们,请听它的声音。(播放青蛙叫)
  生:青蛙。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谁来读读它的名字?请你读。
  生:青蛙。
  师:我听出来了,这组同学后鼻音读得都非常准,请你们跟我读,“青蛙”。
  生:青蛙。
  师:我先把这位新朋友请上黑板。(板贴)小青蛙说了,今天来到我们一(3)班特别激动,它想和你们打招呼,你们想不想和它打招呼啊?
  生:想。
  师:小青蛙说了,它怎么和你们打招呼,也希望你们用一样的方式和它打招呼。仔细听:呱呱,呱呱。
  生:呱呱,呱呱。
  师:一只清脆的小青蛙,谁再来?请你。
  生:呱呱,呱呱。
  师:这个声音还有点厚呢。谁再来?请你。
  生:呱呱,呱呱。
  师:我想跟你交朋友,好,小青蛙说了,还想换个方式和你们打招呼。仔细听:呱呱呱。
  生:呱呱呱。
  师:好温柔的小声音。好,你来。
  生:呱呱呱。
  师:我也喜欢和你交朋友,第四组的同学一起来。
  生:呱呱呱。
  师:小青蛙说我认识了一群好朋友,你们这么厉害,就要增加难度了。听好,这次看看谁会和我打招呼:呱呱,呱呱,呱呱呱。
  生: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真厉害(握手)。谁再来?
  生: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越来越快了,是不是?你可以稍微慢一点,不紧张,你来。
  生: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非常好,不用话筒声音也这么响亮。所有同学一起来。
  生: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听,我们的声音多像合唱团呀,要不就成立我们一(3)班的青蛙合唱团,为了庆祝我们班的合唱团成立,小青蛙還要来写诗啦。下面,看老师用粉笔写课题,首先看好这个“写”,上半部分有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部首。
  生:秃宝盖。
  师:跟我读,秃宝盖。
  生:秃宝盖。
  师:读部首的时候要轻快,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再读,秃宝盖。
  生:秃宝盖。
  师:好的,上面是一个秃宝盖。老师有特异功能,我知道后面已经有好多同学的魔法聪明指已经举好了,都在跟着我写。“诗”左边是一个言字旁,谁会读题?
  生:《青蛙写诗》。
  师:同学们,刚刚杨老师用一只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课题,你们平时会用笔写什么呀?
  生:我会写数字。
  生:我会用笔写生字,写课文。
  生:我喜欢用笔写词语。
  生:写作业。
  师:这只小青蛙可了不得,它会写诗。那它到底是写的是什么诗呢,打开课本左手按书,右手指读,你的手指指到哪儿,你的眼睛就看到哪儿,你的嘴巴读到哪儿,你的心也跟到哪儿,要求读两遍。读一遍的时候借助上面的拼音朋友,把课文的生字都读准,把句子读通。如果你读错了,或者不会读,那你可以多读两遍。读完以后冲着我点点头,我也会冲着你们点点头。你收到老师的信号后,可以迅速开始读第二遍,第二遍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小青蛙写诗,谁来帮忙了,听明白了吗?
  (生读书)
  师:好,老师要表扬两个同学,因为他把帮助青蛙写诗的三个小伙伴圈出来了,非常好。虽然是一年级,但是能用这么好的学习方法,把掌声送给他们。看看文中的词语,你们会不会读?
  生:下雨。
  师:好,你能用我们平时课堂上学习的方法来说说你是怎样学习这个“下”的字吗?
  生:我说成语——落井下石。(背“落井下石”成语儿歌)
  师:考考你,什么是落井下石?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吗?
  生:落井下石就是一个人本来就已经很惨了,还要再给他添加困难。
  生:我说俗语——天上下雨,地上滑。
  生:我说成语——骑虎难下。
  师:请一位同学来背背“骑虎难下”成语儿歌,谁会背?
  (生背“骑虎难下”成语儿歌)
  师:字正腔圆,掌声送给他。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会写—— 一笔横,二笔竖,三笔点,三笔写成“下”。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 认识“箱”“夸”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借助图片、字典、课文语境理解“夹袄”等词语。会写“衬”“衫”等12个字。  2. 分角色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读出裁缝和顾客不同的语气。  3. 利用表格梳理故事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学习按时间顺序、找主要人物、抓关键情节进行简要复述;通过关注细节描写,学习用自己的话生动复述。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激趣导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自我提问”阅读策略单元,围绕“自我提问”阅读策略的学习,安排了4篇课文。教学时,要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通过梯度式支架教学,把教学效能最大化。  一、遵循单元内在逻辑  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提问”,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在理解文章的关键处向自己提出问题, 问题涵盖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关键情节的推理、课文框架结构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寄寓的情感, 以及对整个作品的评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机智聪明、遇事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由于年代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艰涩难懂,这也正好是文言文的“特点”之一。人教版教材共选编了四篇文言文,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
适用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在愉悦的交流氛围中,更深入地认识书中的人物。  2. 能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3. 在群文阅读中,连结“群狼形象”,体验、辨析、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4. 激发阅读其他童话书籍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猜人物  师:《笨狼的故事》这本书陪我们度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我们一起评选最有趣的故事,一起读故事讲故事,很快乐!相信
课堂实录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第三则,在前两则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不少读书方法,第一种方法,谁读给大家听?(出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读)  师:你怎么理解“眼到”?  生:读书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要看清楚。  师:“口到”怎样理解?  生:就是要放出声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生:要多读几遍,读熟练。  师:那怎样才
文本解读  《有趣的动物》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本课主题聚焦,围绕“有趣”来谈,且介绍的是“有趣的动物”。笔者以为,这种“有趣”不仅仅是说的人这么认为的,也应该让听的人认同这种看法。教材中也明示了本课的目标应从一年级的“敢说”“说清楚、听清楚”向“说清楚、听明白”发展。“听明白”意味着不仅要听清楚,还要能听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相比一年级的交际
在一个研讨会的会场上,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找春天》。讲到“羞”字时,他说:“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丑’字,其实原来不是‘丑’,但是今天我们都写成了‘丑’,我们就按这个意思理解,小羊甩起小尾巴,遮住了丑的地方。”大部分孩子接受了这个解释,有个叫龚可心的小女孩执着地举起手来发问:“请问,它原来下面到底是什么呢?”  听课的老师大笑起来,我也在台下微笑:这笑不是嘲笑,而是出于对
总有一些精彩的课堂长久地在脑海中印刻着,没有刻意去记,但常常涌上心头,浮现眼前——  支玉恒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就“悟出道理、受到感动、得到启发、感到兴趣、提出疑难”五个方面圈点批注,然后交流。支老师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学习、追问,或者在学生碰上困难的地方点拨。  学生汇报“说碰壁”一部分时,支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  第一次追问:“好,你是说作者用‘碰壁’来说什
文本解读  本文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作者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为一个故事安排了三个结局;而编者有意隐去每一个结局的最终结果,更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推想故事的结尾,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比较:比一比自己的预测和同学的预测有什么不同;比一比自己的猜想和作者的原文有什么差异;比一比究竟哪一种结局更合理、更贴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  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学写留言条。  2.在学习写留言条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写作服务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玩给《动物王国开大会》配音游戏。  一、读绘本故事,认识留言条  (一)共读绘本,引入话题  1.绘本导入,(播放《留下一点冬天》)引导学生听读绘本。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绘本故事《留下一点冬天》。在这个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