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学生找回英语学习兴趣之法宝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讲学稿”实验的背景
  由于招生政策变化等原因,我校近年初中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教学成绩大不如从前。尤其是英语,退步更为厉害。早在小学阶段,英语两极分化的情况就很严重。而升到我校就读的这些孩子,大部分对英语不感兴趣,内容越学越深,分数越考越低,学生找不到成就感,上课越听越无聊。学生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成绩,这引起了全体初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思考。作为英语学科的带头人,我迫切地期盼一种能改变现状的“新颖、省时、高效”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初,我们在组长黎甜秀的带领下,向县教育局申报了“活化教材,优化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但是,怎样活化教材,优化课堂,让学生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跟其他教师一样,仍懵懵懂懂的。今年4月初,我有幸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前往南京几所学校听课学习。在溧水东庐中学,我见识了该校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 讲学改革模式,茅塞顿开。“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它追求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课改新路正与我们的课题不谋而合。“讲学稿”不是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编写教材,把复杂的内容往浅里教。于是,我决定以编写符合我校实情的“讲学稿”作为我们课题实验的根本。
  二、“讲学稿”实验的目的
  1. 通过运用“讲学稿”, 改变常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无效教学,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再创中考佳绩。
  2. 验证“讲学稿”的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 增强自身参加科研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探索精神,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三、“讲学稿”实验的方法
  1.采用“对比实验法”——初二(4)班作为实验班,初二(3)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教材、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完全一样,并且进行“前后测实验”。
  2.教学方法及所用材料——实验班采用“讲学稿”授课,教师把“讲学稿”编印完成后,将“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
  对比班采用传统的五步教学法,按照教材分步授课,使用教育局统一印制的资料,比如《新课程学习与测评》。
   实验班和对比班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来教学,以平时的测试为主要的实验依据。
   四、“讲学稿”实验的过程
  1.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初二年级三位教师把手上的资料拿出来共享,根据各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如本人负责“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部分,秦凤英老师与黎桂燕老师负责“学习过程”及“课后延伸”部分,形成初稿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2.课前。“讲学稿”编印完成后,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后课前再发给学生。对每份“讲学稿”教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3.上课。课堂上,学生会做的教师不讲。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迷惑点、易混点,然后进行适量的练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边练习边订正错误,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高。
  4.课后。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作为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下面是一份外研社初中起点第四册英语Module 6 Unit 1的讲学稿样板。
  Module 6 A Farm
  Unit 1 It was hard work, but I enjoyed it.
  课型:新授
  执笔:叶汉琼
  审核:初二英语组
  时间:2010年4月15日
  【学习目标】
  1.能在对话中理解本课所出现的新单词,并在听的过程中把它们写下来。
  2.了解农场生活,学会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过去的事情。
其他文献
课改浪潮滚滚袭来,教学研讨蔚然成风。本人抱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心态,到我县实验二中学习了一堂课,毋庸置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请允许本人针对这堂课发表拙见。  总体来说,这次课堂教学实施比较成功,达到了公开教学应有的效果。从询问职业开始,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职业类型,一直到谈论理想,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连贯自然。遵循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体验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等课标理念,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交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情境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主要优点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感悟语文,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遗憾的是,虽然情境教学已经践行了多年,但仍然有部分教师对如何进行情境教学一知半解。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境引情,情境交融。具体论述如下。  一、音乐抒情  很多教师都认为语文和音乐是两门截
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一个亮点,可是对经济欠发达的偏僻地区来说,学校和社会所能提供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像我们这样以农村经济为主的偏僻地区也有优势,我们小地方的语文教师同样可以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本地的校内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大语文天地中翱翔。  一、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犯了“欲速则不达”的错误,对课堂教学重视得过了头,而对课外阅读则不够重视。“功夫在诗外”,其实,课外阅读,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着重大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是不是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
新课标高考语言运用题更突出与生活贴近的特点,让考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新题型,新亮点不断吸引着广大师生。其中就有公益广告词的拟写。我们知道好的公益广告应力求真,巧,美。可是考生要想在考场的短时间内写出文质兼美的好广告又谈何容易?  有的考生面对试题不知写什么,找不到写作内容;还有的考生有话可说却不知以什么形式传达,不知用什么方式写。要探求解决方法,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高考广告题考查中的精彩答
李白的诗《蜀道难》中有这样一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苏教版必修四课下注释是这样的:黄鹤即黄鹄,善飞的大鸟。我对此注释不敢苟同。我认为此处的“黄鹤”是作者有意选择的一个物象,黄鹤就是传说中仙人驾鹤上天中的黄鹤,李白不仅借此来表明蜀道的高峻,还有另外的用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李白的诗中有涉及“黄鹄”一词的诗句:“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临近中考,不少同学对语文复习感到有些迷茫:有的心浮气躁,兴趣不高;有的苦苦寻觅,不得要领;有的孜孜以求,收效甚微;还有的自以为是,放松要求……那么,如何在考前科学备考,提高复习效率呢?    一、依托课标,吃透考纲,把握方向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的版本也呈现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么变化,它都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这就是说,不论是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后期的复习
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大形势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得到空前的体现。然而在令人欣喜的同时,很多教师心存困惑: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变成探究性的?一节课没有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不行?不用电脑制作课件就难以上好课吗?鉴于此,我认为贯彻新课改理念,关键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用心去体验语文,灵活运用语文,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使语文教学成为全人教育与和谐教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倍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则以其自身的优势,愈来愈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和运用。然而仔细观察目前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普遍存在一种“有形无实”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  倾向一:追赶时髦  凡向别人展示的课(如观摩课、比武课等)就必安排这么一个环节,似乎少了这一环节这堂课就缺了什么,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创作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物塑造的成败。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给小说增添了许多的姿色,怎样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跃然读者眼前,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今天,笔者主要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形象丰满的人物,有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二十八年,性格刚毅,充满自信的鲁滨孙;有在芦花荡里靠水上本领和鬼子斗争,过于自信和自负的老英雄;有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