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的选择

来源 :红领巾(3-6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儿童文学的写作,永远是一份需要。
  我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儿童文学作品?别人觉得奇怪,有时连我自己也感觉奇怪。
  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我的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我们家,总是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而到处迁移。在这所小学里,我除了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外,有一个比他们更便利的条件,或者说我有了一种他们所没有的特权,那就是:我可以随时从父亲那儿要到拴在他腰带上的钥匙,然后打开他办公室的门,钻进那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去看书——这所小学的所有图书,都锁在父亲办公室的那个玻璃柜里。
  这些图书,一律是当时的儿童读物,差不多有满满一书柜。它们有的是学校花钱从县城书店买回来的,大部分则是由上面发下来的,目的是帮助基层小学建立图书室。有《雪花飘飘》《小矿工》《五彩路》《西流水的孩子们》《鸡毛信》《微山湖上》等。
  因为我能随时享用这一书柜书,因此,我在其他孩子面前,便有了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我还记得,在那些图书尚未编号、一时还不能出借之前,我偶尔从那柜子里先偷拿出一两本来,暗地里传给其他在我看来是铁杆儿朋友的同学看。他们因我才享受了阅读的快乐,从而变得更加铁杆儿,对我甚至到了唯命是从的地步。我心中暗暗喜欢他们对我的巴结。若有谁让我不高兴了,我就不再偷偷地借他书看了,甚至将他手头上正在看的书毫不客气地要回来。
  那些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由我独自一人享用的。我一向是个好动的孩子,血液里尽是不安宁的成分。但那些书,却使我变得乖巧与安静起来。当同龄的孩子在野外毫无意义地玩耍并到处闯祸时,我却一人躲在父亲的办公室里津津有味地看着那些书。这样,我自然比其他孩子多知道了许多东西。我能够在草垛底下、水渠边、河中的小船里给他们讲故事了。这些故事都来自于书中。每当我看到他们听得痴痴迷迷,甚至是崇拜我的样子时,我便得意非凡,讲得愈加神采飞扬。
  那些书,给了少年时代的我许多风采。
  对我以后的创作而言,那些书在那时,已在暗中培养着我构思故事的能力。我的小说,被许多人看成是优美的,但很少有人看出,它们都是一些很有故事性的东西。它们让人读得下去,让人觉得好看,除了那些情调之外,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一些很讲究的故事。我喜爱故事,喜爱在编织故事时所产生的快意。这一切,都是在那个时代,由父亲办公室中的那一柜子儿童读物所培养起来的。
  因为看了那些书,在潜移默化之中,我的作文越写越好了。我的作文,在那所小学是有名的。我读小学时,就从未觉得写作文是件痛苦的事。我觉得面对作文本,实在让人感到快乐,那快乐的程度不亚于一个酒鬼看着一瓶酒。直到高中,写作文一直是我乐意为之的事。我一般不打草稿,直接在作文本上写,那些文字虽然十分稚拙,但居然能滔滔不绝地涌到笔下。一些被老师圈点的句子,一些小小的风景片段,有一些是因为在被那些书培养了一种情调之后,由我的心生发出来的;有一些是从书里进化过来的;还有一些就是从那些书里直接抄过来的。我写作文,很少有捉襟见肘的窘迫,总是一派富有的样子,常常将作文写得超出老师所规定的字数。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它的最后写上“传阅”两个字。这种情况,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如此。
  由于读多了儿童读物,因此,我也就沾染了儿童读物这样一种文本的独有的风采——它的语言格调,它的叙述腔调。如果当时的那些作文还能保存到今天的话,我想,它们已经是儿童文学作品了,我想是可以在今天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上发表出来的。
  我的儿童读物读得太多了。
  我一出手的文字,就是所谓的儿童文学的文字。这样一种文字是特殊的,并不是一般人写得出来的。有些人企图去写,不过也就是用“小儿腔”装饰,企图扮演儿童文学作家这一角色罢了。而我从很早起,就有儿童文学的情愫。它就是由那一柜子儿童读物所培养出来的。
  高中毕业后,我无书可读了,便回到家中,不久就下地,与生产队的社员们一起劳动。
  那种劳动是我今天不敢回想的。单调无味、沉重难当。我盼望着,我能从中获得解脱。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那天,我正在地里干活,有人通知我:你不用再干活了,让你去参加业余创作组。那时,讲究“工农兵文艺”,到处成立业余创作组。大家都知道我作文写得好,就让我做了业余创作员。我和其他的几个人(有从无锡城里来的知青,有父亲学校的老师),便都暂时放弃了原先的工作,而被安排在大队部空出来的一间房子里,开始所谓的文学创作。因为体力劳动的辛苦笼罩在我心上,我对这一机会非常珍惜——想想,别人正在烈日下割草,你却在风凉的室内写作,那是一件多么舒适的事!
  第一篇小说终于写出来了。
  公社文化站的站长带着县文化馆辅导业余创作员的老师来看我们所写的作品。老师看了我写的作品,说:“这是儿童文学。”
  老师姓李,名有干,至今他还在写儿童文学作品,并且依然写得不错。在他的辅导下,我很快就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标有“儿童文学”字样的作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正式开始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写作。
  天长日久,我也在心中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文学样式。我发现,我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在我的骨子里,那种天真,那种淘气,那种顽皮,似乎轻易不肯褪去。我永远也不能成熟。那天,遇到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他想恭维我,让我高兴,说:“你怎么总也不老,是不是写儿童文学写的?童心依然,大概就不会老了?”我笑笑,心想:假如真的还年轻,大概真是因为写儿童文学的缘故。但我分不清楚:是儿童文学的写作使我保持了童心,还是不去的童心使我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创作,抑或是两者互动、互相影响?
  喜欢儿童文学的写作的另一个原因,大概也是更主要的原因,这就是:这样一种文学样式,使我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清洁。一操持这种文字,你的眼前,就不能不出现一双双纯洁如山泉的眼睛,就不能不出现一个几近圣洁的境界。此时,你就不能将污秽附着在你的语言上——你必须用最干净的语言来叙述;你就不能有片刻的闪失而掉入邪恶——若是那样,就是对这种文本的亵渎。操持儿童文学,将使你觉得你从事的文字工作是优雅的。掌握一份单纯而向上的情趣,自然是幸福的。
  在我所写的作品中,儿童文学只是一部分。我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儿童文学作者。以后可能更不是。我不可能永远将自己固定在这里。因为,人生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有些东西,儿童文学是无法表达的,或者说,儿童文学是不适宜表达的。随着我阅历的变化以及文学趣味的拓展,我必定要写一些成人文学,甚至可能会在今后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成人文学的写作上——在那里,我的一些念头、一些情感,才能得以充分体现。但这并不是说儿童文学有什么缺陷,也不是说它力量虚弱,而只是说它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它的功能与成人文学不太一样。
  不管是到哪一天,我也不会背离儿童文学的。因为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儿童文学的写作,永远是一份需要。我绝对不可能放弃这一选择。我所能做的,只是在写好成人文学的同时,将儿童文学写得更好、更地道。
  我忠于我的选择。
  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等学术著作,儿童文学著作《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哑牛》《云雾中的古堡》《红葫芦》《蔷薇谷》等。其作品《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细米》等多次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短篇小说集《云雾中的古堡》《红葫芦》等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奖一等奖、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十大优秀读物奖。
其他文献
一个小男孩在田野里奔跑嬉戏,忽然发现了一株荨麻。他好奇地摸了一下这个小生命,没想到却被荨藤狠狠地刺了一下,于是,小男孩哭着跑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妈妈,为什么我只轻轻地碰了它一下,它却刺得我很痛呢?”他向母亲哭诉。  小男孩的母亲温柔地摸着他的头:“亲爱的儿子,不要哭。你知道吗,正因为你轻轻地摸它,它才会把你刺痛。下次如果再去摸荨麻时,你要勇敢地将它一把握住,它便会柔软得和丝一样,绝对不会
不知从何时起笔记本电脑就已成为我的音乐储藏箱,渐渐地习惯了从音响中听取音乐的感觉.但当我的笔记本电脑一次次被病毒侵扰,硬盘一次次被格式化,伴随我的音乐就一次次地被无
为配合新课程改革,体现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以其独有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效果脱颖而出,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争相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针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应
期刊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2016年8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5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014种,平均期印数14628.25万册,总印数28.78亿册,总印张167.78亿印张,定
研究表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相较于中学时期更容易取得语言学习成果,因此教师群体对小学英语的教学也是煞费苦心.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零散,教学重心偏移等问题
期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签订《京津冀协同发展宣传报道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中国交通广播为宣传主阵地,延展至央广各套频率,同时
期刊
在教学中的问题,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挑战为表现形式,问题可以是教师课堂设计时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习题册中或者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是指导性教学计
期刊
从警这么多年,皮蛋先生还从未遇到过像这样一位软硬不吃的罪犯。  大名鼎鼎的皮蛋先生是瓜棚镇警局的高级警官——别看他现在大腹便便,想当年也曾身手敏捷过,只是很多年没有在第一线参与抓捕行动罢了。皮蛋先生退居二线后,一直从事侦查推理的工作,人称“妙探皮蛋”。  然而,今天坐在审讯室里的罪犯——大胡子,却让他感觉十分头疼。  要知道,皮蛋先生已经连续审问了大胡子三天三夜了,大胡子就是什么也不说。  “快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