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从设计有价值的讨论内容、交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技巧、把握好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等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关键词】课堂 讨论 教师 高效
  
  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讨论呢?
  一、 营造和协讨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神饱满、情绪高涨、面带笑容,把愉快和欢笑带进课堂,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产生愉快的情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乐于谈、乐于说,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讨论效率才会高。在学习讨论时,教师要置身于学生的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讨论起来就能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同时,教师还要认真诚恳的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鼓励每一位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二、 设计有价值的讨论内容
  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从而激活思维,诱发创新,是讨论过程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可以这样设计: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组不同形状的(锐角,直角,钝角,等角,等边)等的三角形,让他们通过这些不同的三角形去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间的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验证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有的小组甚至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后拼组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一个平角。由此,很轻松的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这样,在“操作—探究_—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讨论,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概括的形成、法则的归纳、国内股市的推导等过程中,精心设计讨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2.在某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组织讨论。
  3.在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数学知识去判断或辨析正误时,组织学生讨论。
  三、 交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技巧。
  在刚开始合作讨论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逐步要求学生在合作时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合作伙伴的发言;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收集信息;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判断,反思,评价的能力。另外,作为教师还要锻炼学生会说。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机会多,而有些学生没有发言机会。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时应深入到小组中,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那些不敢发言学生的勇气,将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留给他们,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也让他们有参与表现自我的空间和获取成功喜悦的机会。
  四、 保证充足的讨论时间
  充足的讨论时间是保证讨论质量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为追求形式为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当组织讨论预先设定的所花的时间一到,便迫不及待的终止讨论,开始交流。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的时间,切实发挥讨论交流与合作的功能。只有时间充足,学生得问题的思考才会全面深入,才能从容的去组织语言,发表个人的见解。为此,为此,在分小组讨论前,教师首先应给每一位学生重组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为小组讨论发言做好准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最后,要求各组派代表归纳本组观点,在全班交流发言。只有经过这样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想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展示,讨论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五、 把握好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不可代替的主题,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组织、主导和参与的作用,教师的“教”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师生之间不再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尊重”与“合作”的伙伴关系。因此,教师在组织讨论时,首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摆正位置,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来。其次,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随时纠正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捕捉信息,以便及时点拨。最后,教师要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并根据各小组的发言,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学习方法,发展思想,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学习,在讨论中学会创新,在讨论中学会做人。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其实做好任何事情都要首先对它有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激发内驱力;只有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只有感兴趣,才能把事情办好。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更是如此。在学习数学中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培养好学习兴趣,才能使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引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把数学知识学好。当前,教育部门提出教育新政,要减负增效,在短
【摘要】因大学篮球专业教练信息量、知识量、教学水平对老师提出篮球技、战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搞好武汉科技大学女子篮球队的专职教练工作,上好每一堂训练课,备好每一篇教案,针对每个女子队员的特点,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在女子篮球的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应注重借鉴、观摩、学习、模仿世界先进的篮球技、战术打法,结合自己在教学训练中对女子篮球技、战术方面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共同志们借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问题与学生互动,建立对话的课堂文化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问题情境是指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其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本文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来探讨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如何创设情境问题建立对话的课堂文化。  一、创设情境问题的作用  (一)现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应用价值
摘要: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经济管理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依然存在着众多问题,因此必须解决相关问题才能使得学科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与经济管理 学科发展 课程体系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一门由教育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相交叉的学科。其学科特征是将经济学原理以及管理学原理应用在教育管理中来。虽然教育经济与管理的产生基本满足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的这句话,在世界教育论坛上是颇有争议的,不管是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幼教法,还是美国的卡尔·威特教学法。都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活生命,启迪智慧,是啊,世界上有多少惑老师能给学生解得完?只有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激活了生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因此,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传授知识固然重要,而智慧的开启更是不容忽视。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正处于智力发展的第二高峰期,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众多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浅探,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一、 初中历史兴趣法教学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要让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并体悟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与树立审美观。尽管占用的课时最少,但教学的矛盾却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地去研究和探讨。    一、学会欣赏    美术欣赏是依靠理解力的增强而逐渐发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具有一定理解美术的能
【摘 要】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等道德缺失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培养他们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感恩教育 原因分析 途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
【摘 要】笔者在三年级开始了“从感性化角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尝试,探索了初始作文感性化的五项策略:合理利用意外事件,共鸣“有意思”;撷取课堂自然生成,打造“多趣味”;精心寻觅活水之源,激活“享受式”;组织多彩实践活动,迁移“感动心”;采用感性习作评价,调动“情趣性”。实践后效果明显,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盲点,开辟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 感性化 作文教学    一、“感性化”作文
我们知道: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活动。因此,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像科学家—样经历科学、体验科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端正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陶冶科学情操。本人在这几年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效率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精心选取探究材料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