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ZFEN定制开孔型血管内支架系统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近期疗效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um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COOK-ZFEN定制支架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按短瘤颈腹主动脉瘤及COOK-ZFEN定制支架标准纳入的5例接受开窗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短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69±11)岁,开窗支架定制时间4~6周,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60.8±14.0) mm,平均肾下瘤颈直径(26.0±2.6) mm,平均锚定区长度(6.4±2.2) mm。技术成功率100%,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术中无内脏血管丢失及支架移位,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内漏情况:单纯Ⅱ型内漏3例,少量单纯Ⅲ型内漏1例,4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内漏消失,1例合并Ⅱ型漏和Ⅲ型漏,所有患者内脏血管及分支支架均通畅。

结论

定制开窗支架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中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1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95例。结果腔镜手术组比开放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153±25)min比(116±17)min、(5.56±1.08)d比(5.08±1.04)d,t=11.827、3.083,均P<0.05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和临床特征对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的233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根据是否存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结果与甲状腺非微小髓样癌相比,甲状腺微小髓样癌主要首诊方式是超声检查(χ2=32.290,P=0.000),具有更早的TNM分期(χ2=50.300,P=0.000)及更多的超声恶性特征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和BRAFV600E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ERα蛋白和BRAFV600E蛋白在1 105例PT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Rα和BRAFV600E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ERα与BRAFV600E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ERα蛋白阳性表达与男性(χ2=6.087,P=0.0
目的研究单侧N1b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侧颈及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96例患者,术前确诊单侧侧颈淋巴结转移,术式为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和侧颈Ⅱa、Ⅱb、Ⅲ、Ⅳ及Ⅴb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用缝线标记颈部各区分界,分析各亚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本组96例单侧N1b患者的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同侧气管旁85%,Ⅲ区82%,
本文报道的2例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右叶及峡叶缺如,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另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术中证实甲状腺右叶缺如,峡叶存在,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多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癌是极为罕见的,可以通过超声、甲状腺扫描等影像学方法诊断,必要时辅助CT、MRI检查,治疗方案应与甲状腺解剖正常患者的相同。
目的评价Moorehead-Ardelt Ⅱ问卷(MA Ⅱ)在肥胖患者减重手术后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减重手术的105例肥胖患者,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体重、BMI、合并症以及MA Ⅱ问卷得分情况,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手术及问卷调查。问卷结果的Cronbach α系数高于0.7。术后生活
回顾分析7例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囊性成分均>50%,术前超声表现为囊肿内壁低回声突起伴点状强化。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清扫。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囊肿壁单灶经典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远期效果满意,无转移或复发病例。这类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治疗可选择积极监测或适当的切除术,术后仅需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