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管理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了顶岗实习的四个特点,并从实习发起者、经济倾斜性及实
习后学生流向三个方面对顶岗实习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管理经验,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内部顶岗实习管理所涉及
的各相关机构,指出了其管理职责,同时,分析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用人企业等社会群体在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管理上应该承担的
职责,为高职院校及社会相关团体推进大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管理
[作者简介]李存(1976-),男,山东成武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处处长,讲师,主要从事校企合作与学生实习就业
工作。(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87-01
一、引言
近几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产学合作、顶岗实习
成为主旋律,《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
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各职业院校的具体实践中,如何对
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工作焦点和研究热点之一。
二、对顶岗实习的理解
“顶岗实习”这个名词大家一直在用,但理解各有不同。笔
者认为,顶岗实习就是指学生毕业前在真实岗位上进行的工作
实践。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顶岗实习是在岗的实习。这是顶岗实习最为显著的
特征。它不同于在学校实验室的实验,不同于到企业的认知实
习,也不同于类似传统金工实习性质的设备操作实践。它有明
确的岗位设定,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应该承担岗位职责,是一
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而不是模拟劳动。
其次,顶岗实习在学生毕业前进行,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
环节之一。顶岗实习不同于毕业后的岗位见习,这时的学生还
不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个体,他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企业
准员工,他要承担岗位职责;另一方面,他仍然是学校的在籍学
生,要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顶岗实习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
根本目的。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顶岗实习是符合人类自然生
理规律的学习途径,安排顶岗实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适应
岗位,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转化为自觉行动。从
这个意义上说,顶岗实习就应该尽量安排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
上进行,这就进行了事实上的工作见习。所以顶岗实习在一定
程度上模糊了学生与见习员工的界限。
最后,顶岗实习取代了校内毕业设计,促成了学校教学和管
理事实上的社会化,使学校的教育职能向校园外延伸,向真实的
工作岗位延伸,向企业延伸。大面积、长时间的学生顶岗实习,
不仅使学校的教育职能猛然拓展,也不可避免地将政府、企业等
社会群体紧密地拉入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来。
三、顶岗实习的分类
根据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顶岗实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分类:
首先,根据顶岗实习行为的发起者,可以分为学校组织推荐
和学生自主寻找两种形式。前者是指职业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
优势和社会影响为学生寻求的顶岗实习,一般均为中大型企业,
能批量安置学生,是笔者推崇的方式,也是顶岗实习管理的重
点。后者是学生本人通过家人、朋友等渠道自主寻找的顶岗实
习,一般具有规模小、零散但就业目的明显且成功率高的特点,
是容易疏于管理的地方。
其次,按照实习的经济倾斜性,顶岗实习可分为带薪实习和
交费实习两种。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组织、专业、行业有着非常明
显的关系,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服务产业相关专业的顶岗实
习较为容易,尤其是具有明显淡旺季区分、人力密集型服务业,
如酒店、旅游、营销类专业,在安排顶岗实习上就非常容易,可以
说处于卖方市场,绝大多数都可以拿到较为丰厚的实习薪水。
而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工期要求严格、质量标
准要求高或涉及技术或商业机密的行业,如软件、动漫、网络、财
会等专业,在安排顶岗实习时就比较困难,不容易寻求到大规模
的集中实习岗位,而这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类培训机构的交费实
训引发了这类专业交费实习的潮流。
最后,按照实习后流向,顶岗实习可以分为原岗位就业实习
和异岗位就业实习。前者实质上就是提前就业,在确定实习岗
位前期经过慎重的双向选择,用人企业基本以选聘员工的标准
选拔实习学生,这类顶岗实习可以帮助学生直接适应毕业后的
就业岗位,在技能、人际关系、业务联系等各方面都提前进适应
岗位,对企业、对学生都非常有利,真正实现“零距离”办学,是笔
者所推崇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以这种形式确定实习
岗位,所以还必然存在着异岗位就业的顶岗实习,即毕业后要调
整岗位的顶岗实习。
四、顶岗实习的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环节之一,顶岗实习的主体是学校的
在籍学生,学校负有天然的管理职责。笔者认为,顶岗实习管理
是职业教育发展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阶段后新出现的管
理重点,虽然一样符合教育规律,一样可以按学校常规管理职能
安排,但需要涉及的管理主体不断研究、创新,改革管理方法,提
高管理能力。 各教学院系是顶岗实习管理的主体。教学院系是学生教学
管理的第一线,同时依托专业力量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保持着
密切联系,直接从事实习学生的岗位推荐、实习指导、日常管理、
效果评价、就业推荐等系列工作,是顶岗实习管理的直接实施
者。这就要求各教学院系要进一步开放办学,密切与行业企业
的联系,延长学生管理线,从学生教学管理的“学校一线”扩展到
学生教学管理的“社会一线”,与顶岗实习企业、实习学生保持即
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环节的业务管理部门,要及时研究顶岗
实习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及时明确、调整顶岗实习管理的业
務标准和规范,指导院系的顶岗实习管理实施。要结合专业与
行业企业特点,在环节设置、学期安排、任务或计划制订、实习过
程指导、实习成绩评定等各方面给教学院系以指导与帮助。
岗位资源是职业教育实施顶岗实习的基本前提。产学合作
处要协助院系做好顶岗实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产学
合作处要协助和指导教学院系进行顶岗实习资源开发,发展合
作企业,寻求实习岗位;另一方面,产学合作处要协助和指导各
院系,从合作企业遴选、合作协议审查和签订、合作运行维护与
深化等各方面切实做好实习资源管理。
顶岗实习表现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环节,但又不仅仅有
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还关系到社会各个利益群体,如政府机
构、行业协会、用人企业、社会机构等。而要实现顶岗实习的良
好运行,各群体应协调统一,形成合力。政府部门要从宏观上建
立大学生顶岗实习的社会机制,制定用人单位接受顶岗实习大
学生的政策要求和鼓励措施;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其贴近企业
的长处,定期公布顶岗实习岗位需求,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
才培养提供导向,同时要搭建企业和高校的供求对接平台;用人
企业要认识到人才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将高技能人才培养
作为企业责任,担当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角色,而不仅仅是人才
的享用者;社会机构要理解并支持大学生顶岗实习,完善社会服
务体系。
五、结论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社会各群体
尤其是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与参与,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是提高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笔者所在的河北软件职业
技术学院从
2007年开始大力开展产学合作,按照教学系部具体
实施,产学合作处进行资源开发与合作指导,教务处、学生处分
别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思想品德教育两项保障的思路强化顶岗
实习管理,成功将学校教育延伸至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至今已有超过
5000名高职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并
就业。抽样调查显示,学生与合作企业对学院顶岗实习管理的
满意率分别达
93%和
9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Z].2006-11-16.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5
(16).
[3耿保荃.高职院校落实顶岗实习应重点解决的问题[J].职教论坛,2009(2).
习后学生流向三个方面对顶岗实习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管理经验,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内部顶岗实习管理所涉及
的各相关机构,指出了其管理职责,同时,分析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用人企业等社会群体在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管理上应该承担的
职责,为高职院校及社会相关团体推进大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管理
[作者简介]李存(1976-),男,山东成武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处处长,讲师,主要从事校企合作与学生实习就业
工作。(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87-01
一、引言
近几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产学合作、顶岗实习
成为主旋律,《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
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各职业院校的具体实践中,如何对
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工作焦点和研究热点之一。
二、对顶岗实习的理解
“顶岗实习”这个名词大家一直在用,但理解各有不同。笔
者认为,顶岗实习就是指学生毕业前在真实岗位上进行的工作
实践。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顶岗实习是在岗的实习。这是顶岗实习最为显著的
特征。它不同于在学校实验室的实验,不同于到企业的认知实
习,也不同于类似传统金工实习性质的设备操作实践。它有明
确的岗位设定,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学生应该承担岗位职责,是一
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而不是模拟劳动。
其次,顶岗实习在学生毕业前进行,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
环节之一。顶岗实习不同于毕业后的岗位见习,这时的学生还
不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个体,他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企业
准员工,他要承担岗位职责;另一方面,他仍然是学校的在籍学
生,要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顶岗实习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
根本目的。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顶岗实习是符合人类自然生
理规律的学习途径,安排顶岗实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适应
岗位,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转化为自觉行动。从
这个意义上说,顶岗实习就应该尽量安排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
上进行,这就进行了事实上的工作见习。所以顶岗实习在一定
程度上模糊了学生与见习员工的界限。
最后,顶岗实习取代了校内毕业设计,促成了学校教学和管
理事实上的社会化,使学校的教育职能向校园外延伸,向真实的
工作岗位延伸,向企业延伸。大面积、长时间的学生顶岗实习,
不仅使学校的教育职能猛然拓展,也不可避免地将政府、企业等
社会群体紧密地拉入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来。
三、顶岗实习的分类
根据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顶岗实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分类:
首先,根据顶岗实习行为的发起者,可以分为学校组织推荐
和学生自主寻找两种形式。前者是指职业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
优势和社会影响为学生寻求的顶岗实习,一般均为中大型企业,
能批量安置学生,是笔者推崇的方式,也是顶岗实习管理的重
点。后者是学生本人通过家人、朋友等渠道自主寻找的顶岗实
习,一般具有规模小、零散但就业目的明显且成功率高的特点,
是容易疏于管理的地方。
其次,按照实习的经济倾斜性,顶岗实习可分为带薪实习和
交费实习两种。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组织、专业、行业有着非常明
显的关系,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服务产业相关专业的顶岗实
习较为容易,尤其是具有明显淡旺季区分、人力密集型服务业,
如酒店、旅游、营销类专业,在安排顶岗实习上就非常容易,可以
说处于卖方市场,绝大多数都可以拿到较为丰厚的实习薪水。
而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工期要求严格、质量标
准要求高或涉及技术或商业机密的行业,如软件、动漫、网络、财
会等专业,在安排顶岗实习时就比较困难,不容易寻求到大规模
的集中实习岗位,而这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类培训机构的交费实
训引发了这类专业交费实习的潮流。
最后,按照实习后流向,顶岗实习可以分为原岗位就业实习
和异岗位就业实习。前者实质上就是提前就业,在确定实习岗
位前期经过慎重的双向选择,用人企业基本以选聘员工的标准
选拔实习学生,这类顶岗实习可以帮助学生直接适应毕业后的
就业岗位,在技能、人际关系、业务联系等各方面都提前进适应
岗位,对企业、对学生都非常有利,真正实现“零距离”办学,是笔
者所推崇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以这种形式确定实习
岗位,所以还必然存在着异岗位就业的顶岗实习,即毕业后要调
整岗位的顶岗实习。
四、顶岗实习的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环节之一,顶岗实习的主体是学校的
在籍学生,学校负有天然的管理职责。笔者认为,顶岗实习管理
是职业教育发展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阶段后新出现的管
理重点,虽然一样符合教育规律,一样可以按学校常规管理职能
安排,但需要涉及的管理主体不断研究、创新,改革管理方法,提
高管理能力。 各教学院系是顶岗实习管理的主体。教学院系是学生教学
管理的第一线,同时依托专业力量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保持着
密切联系,直接从事实习学生的岗位推荐、实习指导、日常管理、
效果评价、就业推荐等系列工作,是顶岗实习管理的直接实施
者。这就要求各教学院系要进一步开放办学,密切与行业企业
的联系,延长学生管理线,从学生教学管理的“学校一线”扩展到
学生教学管理的“社会一线”,与顶岗实习企业、实习学生保持即
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环节的业务管理部门,要及时研究顶岗
实习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及时明确、调整顶岗实习管理的业
務标准和规范,指导院系的顶岗实习管理实施。要结合专业与
行业企业特点,在环节设置、学期安排、任务或计划制订、实习过
程指导、实习成绩评定等各方面给教学院系以指导与帮助。
岗位资源是职业教育实施顶岗实习的基本前提。产学合作
处要协助院系做好顶岗实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产学
合作处要协助和指导教学院系进行顶岗实习资源开发,发展合
作企业,寻求实习岗位;另一方面,产学合作处要协助和指导各
院系,从合作企业遴选、合作协议审查和签订、合作运行维护与
深化等各方面切实做好实习资源管理。
顶岗实习表现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环节,但又不仅仅有
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还关系到社会各个利益群体,如政府机
构、行业协会、用人企业、社会机构等。而要实现顶岗实习的良
好运行,各群体应协调统一,形成合力。政府部门要从宏观上建
立大学生顶岗实习的社会机制,制定用人单位接受顶岗实习大
学生的政策要求和鼓励措施;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其贴近企业
的长处,定期公布顶岗实习岗位需求,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
才培养提供导向,同时要搭建企业和高校的供求对接平台;用人
企业要认识到人才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将高技能人才培养
作为企业责任,担当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角色,而不仅仅是人才
的享用者;社会机构要理解并支持大学生顶岗实习,完善社会服
务体系。
五、结论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社会各群体
尤其是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与参与,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是提高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笔者所在的河北软件职业
技术学院从
2007年开始大力开展产学合作,按照教学系部具体
实施,产学合作处进行资源开发与合作指导,教务处、学生处分
别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思想品德教育两项保障的思路强化顶岗
实习管理,成功将学校教育延伸至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至今已有超过
5000名高职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并
就业。抽样调查显示,学生与合作企业对学院顶岗实习管理的
满意率分别达
93%和
9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Z].2006-11-16.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5
(16).
[3耿保荃.高职院校落实顶岗实习应重点解决的问题[J].职教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