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时节,高考自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笔者注意到,各大媒体在关注高考时,相关专家学者也会给高考改革支招,其中经常被提及的便是该不该在考试分数之外,考虑一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一考定终身”之说,笔者认为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是打着“平等”的幌子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歪曲与误读。众所周知,现行高考制度下,今年考不上大学,明年可以再考;明年考不上,后年可以再考,因为高考招生资格早已放开了年龄等限制要求。媒体中经常报道,得益于高考政策的放开,农民工、保安,甚至花甲老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如此情况下,何来“一考”之说?
高考“定终身”,说法也值得商榷。考生以分数高低,通过公平竞争进入不同层次的大学,只不过获得了不同的发展起点,尽管考生都渴望能够入读一流大学,但客观来讲,名牌大学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考生只能进入一般大学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前途暗淡。在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即便没有跨入名牌大学甚至没有考上大学,只要踏实努力,依然会获得发展,甚至取得不小的成就,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反,即便踏入了名牌大学,倘若不思进取,一样会落到碌碌无为的地步,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说到底,大学只是人生发展关键一步,但不会完全决定人的一生发展。
高中毕业生通过公平竞争的高考,以分数的高低进入档次不同的大学,有何值得怀疑和反对的呢?
几千年来,中国以试取才,虽有不足之处,但也是诸多办法中较好的一种。就像高考,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至少为考生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是专家、学者抑或对高考多有指责者,也不过在为改革高考鼓与呼,说到底还是让高考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时至今日,全球各国各级学校都离不开考试。例如在英、美等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其方式是由毕业生持在校成绩单及任课教师的推荐信,向心仪的大学提出申请,大学则根据成绩单和推荐信,通知学生经过某种形式的面试或面谈。这些国家的中学特别是名校,不会对学生的成绩弄虚作假,任课教师也不会对学生做出言过其实的评价。所以,此法行之多年,至今仍是这些国家的大学录取新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人提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能就是依据此法照猫画虎而来。但是,毛病也就出在这里。如果此议成行,难免会导致更多不公平事件的发生。因为任何所谓的考试之外的“测评”,在当前条件下都容易導致考试漏洞,辟若五花八门的加分政策,不可否认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施行起来却走了样。综合素质测评尽管有合理之处,在未来或有实施的可能,但在当前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一张试卷或许会更加合理公平。当然,具体到考试内容,可以根据国家人才需要以及学生素质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
对于“一考定终身”之说,笔者认为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是打着“平等”的幌子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歪曲与误读。众所周知,现行高考制度下,今年考不上大学,明年可以再考;明年考不上,后年可以再考,因为高考招生资格早已放开了年龄等限制要求。媒体中经常报道,得益于高考政策的放开,农民工、保安,甚至花甲老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如此情况下,何来“一考”之说?
高考“定终身”,说法也值得商榷。考生以分数高低,通过公平竞争进入不同层次的大学,只不过获得了不同的发展起点,尽管考生都渴望能够入读一流大学,但客观来讲,名牌大学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考生只能进入一般大学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前途暗淡。在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即便没有跨入名牌大学甚至没有考上大学,只要踏实努力,依然会获得发展,甚至取得不小的成就,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反,即便踏入了名牌大学,倘若不思进取,一样会落到碌碌无为的地步,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说到底,大学只是人生发展关键一步,但不会完全决定人的一生发展。
高中毕业生通过公平竞争的高考,以分数的高低进入档次不同的大学,有何值得怀疑和反对的呢?
几千年来,中国以试取才,虽有不足之处,但也是诸多办法中较好的一种。就像高考,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至少为考生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是专家、学者抑或对高考多有指责者,也不过在为改革高考鼓与呼,说到底还是让高考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时至今日,全球各国各级学校都离不开考试。例如在英、美等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其方式是由毕业生持在校成绩单及任课教师的推荐信,向心仪的大学提出申请,大学则根据成绩单和推荐信,通知学生经过某种形式的面试或面谈。这些国家的中学特别是名校,不会对学生的成绩弄虚作假,任课教师也不会对学生做出言过其实的评价。所以,此法行之多年,至今仍是这些国家的大学录取新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人提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能就是依据此法照猫画虎而来。但是,毛病也就出在这里。如果此议成行,难免会导致更多不公平事件的发生。因为任何所谓的考试之外的“测评”,在当前条件下都容易導致考试漏洞,辟若五花八门的加分政策,不可否认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施行起来却走了样。综合素质测评尽管有合理之处,在未来或有实施的可能,但在当前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一张试卷或许会更加合理公平。当然,具体到考试内容,可以根据国家人才需要以及学生素质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