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一般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或打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惯性系统而令人发笑、耐人寻味的表情、语言或动作。在工作和生活中,幽默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处事的润滑剂。
同样,在幼儿园里,幽默的教师会很受小朋友的欢迎,会让小朋友感觉快乐,幽默的老师也会俘获家长的芳心。在《纲要》中也提出“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的要求,可见做一个幽默型的教师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探讨幽默的本质,培养师幼的幽默感,对于师幼共同成长以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的幽默感是催化剂——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幼儿园最常见、运用最多的就是视觉幽默,如夸张的表情、生动形象的动作等,因为它最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在一次小班的晨谈活动中,教师侃侃而谈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却发现孩子们都显得无精打采,像没有睡醒似的,于是教师就说:“宝宝们,你们怎么了?是不是都没有能量了?那我们就用巴拉巴拉魔仙棒充点能量吧!”这时孩子们立刻有了精神,都学着动画片中的“变身”动作给自己充“能量”,教师又说:“恩,现在我们充满了能量,坐得真神气啊!”如果教师用说教的方式,孩子则不一定能快乐地接受教師的建议。
二、教师的幽默感是润滑剂——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比较任性,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等教育中,若能使用幽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听得正认真,不知从哪里飞过来一只小蛾子,顿时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几个孩子甚至离开了座位,追赶着小蛾子,教师见此难以控制局面,马上调转了话题:“哇,小蛾子来做侦察啦!看看小朋友学本领时会不会三心二意。”話刚说完,教室里顿时肃静下来,几个孩子也回到了座位上,教师又继续着教学的内容,刚才“热闹”的一幕就像没发生过一样。教师避免了与幼儿“正面交锋、严肃说教”,进行直接的批评,而是以幽默温和的口吻使幼儿在笑声中明白老师含蓄表达的意思,使幼儿能愉快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及时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
三、教师的幽默感是调和剂——帮助幼儿化解尴尬,克服困难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专注力较短,而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理解水平,使得他们对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给出的答案往往与教师期待的相去甚远,这时老师用幽默的方式提醒一二,他们通常会快乐接受,也不会觉得尴尬。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画老虎,要求把老虎画得大大的,尽量画满整张纸,可还是有孩子画得很小,缩在纸张的角落里,教师风趣地说:“咦?你的老虎在减肥吗?怎么那么瘦?那么小呢?”小朋友开心地笑了,说:“它没有减肥,因为它是虎宝宝,刚刚出生,所以很小很瘦”,教师马上应答:“那请你在旁边再画一个大大的老虎妈妈,保护小老虎,好吗?”小朋友开心地点点头,又拿起了画笔。教师以轻松幽默的语气避免了教学的尴尬,同时引导幼儿掌握教学的重点。
四、教师的幽默感是添加剂——增强幼儿形成对周围人和事的积极态度
教师经常地运用幽默感,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感受到教师的宽容和机智,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这种形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如刚上小班的幼儿处于分离焦虑时期,他们经常会因为想念爸爸妈妈而闷闷不乐,甚至号啕大哭,这时,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转移幼儿的焦虑,使其心情变得轻松:有一只小白兔,在动物幼儿园里老是哭,一边哭一边叫妈妈,它哭第一声,“咯嘣”掉了一颗牙,哭第二声,“咯嘣”又掉了一颗牙,哭了一会,牙齿“咯嘣、咯嘣、咯嘣”全掉了。小白兔不知道嘴巴里是什么,也不敢张嘴,突然,“阿嚏”打了一个喷嚏,满嘴牙齿“扑吐、扑吐”排着队全掉了出来……孩子们听到此处会哄堂大笑,有的孩子还会不自觉地摸摸自己的牙齿是否还在,教师用幽默的故事来隐喻,收到了劝慰的良好效果。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的幽默主要通过风趣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幼儿感到愉快,但是幽默机智的教学风格不是每位教师都具备的,需要掌握一定的幽默技巧,懂得一些实施的途径,并能用幼儿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幼儿,深人稚嫩的幼儿世界,感受、理解童心童趣,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有趣的一面。只有了解幼儿的能力和兴趣所在,才能投其所好,创造出令幼儿高兴又符合教育要求的环境和话语来。
其次,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中收集幽默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随时从幼儿的反馈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感受幽默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口味”进行调整和创新。
第三,注意收集从幼儿口中冒出来的可笑的童言趣语,经常运用“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方法,可以激励幼儿的创造欲望,促进幼儿幽默语言能力的发展。
幽默语言是表达内心情绪的表露过程,只要心存爱心,幽默无处不在;幽默语言是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令幼儿赏心悦目;幽默语言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精,让幼儿觉得有滋有味;幽默语言是快乐的添加剂,使幼儿笑口常开。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树立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热爱孩子,深入了解孩子,善于捕捉生活中生动的场面,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创造性运用幽默来营造一个有趣、和谐的活动环境。
同样,在幼儿园里,幽默的教师会很受小朋友的欢迎,会让小朋友感觉快乐,幽默的老师也会俘获家长的芳心。在《纲要》中也提出“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的要求,可见做一个幽默型的教师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探讨幽默的本质,培养师幼的幽默感,对于师幼共同成长以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的幽默感是催化剂——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幼儿园最常见、运用最多的就是视觉幽默,如夸张的表情、生动形象的动作等,因为它最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在一次小班的晨谈活动中,教师侃侃而谈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却发现孩子们都显得无精打采,像没有睡醒似的,于是教师就说:“宝宝们,你们怎么了?是不是都没有能量了?那我们就用巴拉巴拉魔仙棒充点能量吧!”这时孩子们立刻有了精神,都学着动画片中的“变身”动作给自己充“能量”,教师又说:“恩,现在我们充满了能量,坐得真神气啊!”如果教师用说教的方式,孩子则不一定能快乐地接受教師的建议。
二、教师的幽默感是润滑剂——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比较任性,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等教育中,若能使用幽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听得正认真,不知从哪里飞过来一只小蛾子,顿时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几个孩子甚至离开了座位,追赶着小蛾子,教师见此难以控制局面,马上调转了话题:“哇,小蛾子来做侦察啦!看看小朋友学本领时会不会三心二意。”話刚说完,教室里顿时肃静下来,几个孩子也回到了座位上,教师又继续着教学的内容,刚才“热闹”的一幕就像没发生过一样。教师避免了与幼儿“正面交锋、严肃说教”,进行直接的批评,而是以幽默温和的口吻使幼儿在笑声中明白老师含蓄表达的意思,使幼儿能愉快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及时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
三、教师的幽默感是调和剂——帮助幼儿化解尴尬,克服困难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专注力较短,而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理解水平,使得他们对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给出的答案往往与教师期待的相去甚远,这时老师用幽默的方式提醒一二,他们通常会快乐接受,也不会觉得尴尬。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画老虎,要求把老虎画得大大的,尽量画满整张纸,可还是有孩子画得很小,缩在纸张的角落里,教师风趣地说:“咦?你的老虎在减肥吗?怎么那么瘦?那么小呢?”小朋友开心地笑了,说:“它没有减肥,因为它是虎宝宝,刚刚出生,所以很小很瘦”,教师马上应答:“那请你在旁边再画一个大大的老虎妈妈,保护小老虎,好吗?”小朋友开心地点点头,又拿起了画笔。教师以轻松幽默的语气避免了教学的尴尬,同时引导幼儿掌握教学的重点。
四、教师的幽默感是添加剂——增强幼儿形成对周围人和事的积极态度
教师经常地运用幽默感,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感受到教师的宽容和机智,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这种形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如刚上小班的幼儿处于分离焦虑时期,他们经常会因为想念爸爸妈妈而闷闷不乐,甚至号啕大哭,这时,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转移幼儿的焦虑,使其心情变得轻松:有一只小白兔,在动物幼儿园里老是哭,一边哭一边叫妈妈,它哭第一声,“咯嘣”掉了一颗牙,哭第二声,“咯嘣”又掉了一颗牙,哭了一会,牙齿“咯嘣、咯嘣、咯嘣”全掉了。小白兔不知道嘴巴里是什么,也不敢张嘴,突然,“阿嚏”打了一个喷嚏,满嘴牙齿“扑吐、扑吐”排着队全掉了出来……孩子们听到此处会哄堂大笑,有的孩子还会不自觉地摸摸自己的牙齿是否还在,教师用幽默的故事来隐喻,收到了劝慰的良好效果。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的幽默主要通过风趣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让幼儿感到愉快,但是幽默机智的教学风格不是每位教师都具备的,需要掌握一定的幽默技巧,懂得一些实施的途径,并能用幼儿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幼儿,深人稚嫩的幼儿世界,感受、理解童心童趣,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有趣的一面。只有了解幼儿的能力和兴趣所在,才能投其所好,创造出令幼儿高兴又符合教育要求的环境和话语来。
其次,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中收集幽默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随时从幼儿的反馈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感受幽默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口味”进行调整和创新。
第三,注意收集从幼儿口中冒出来的可笑的童言趣语,经常运用“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方法,可以激励幼儿的创造欲望,促进幼儿幽默语言能力的发展。
幽默语言是表达内心情绪的表露过程,只要心存爱心,幽默无处不在;幽默语言是风姿绰约的智慧之花,令幼儿赏心悦目;幽默语言是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精,让幼儿觉得有滋有味;幽默语言是快乐的添加剂,使幼儿笑口常开。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树立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热爱孩子,深入了解孩子,善于捕捉生活中生动的场面,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创造性运用幽默来营造一个有趣、和谐的活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