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治疗中心建立与烧伤整形学科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逐渐发生变化,由此也导致疾病谱出现相应改变。以糖尿病为例,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979年全国糖尿病协作组进行的覆盖全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发病率为0.67%;

其他文献
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单位采用VSD结合游离植皮法治疗深度烧伤感染创面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重新工作是衡量受伤后治疗成功的标准之一。作者检索了Medline数据库1950-2008年与烧伤后康复、就业、重新工作及职业培训等相关的英文文献。共筛选出21篇合格文献,涉及3134例患者,就烧伤总面积、深度、住院时间、皮肤移植、患者年龄、受伤前就业状况、手面部烧伤及其他影响重新工作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
创面可以说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所有"麻烦"的根源.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已形成各种行之有效的创面处理方法,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广泛使用,烧伤以及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逐渐增加,其中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报告,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由1999年的27.5%上升到2007年的61.6%.加之烧伤及其他慢性创面血液循环差,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很难产生控制局部感染的最佳效果,选择理想的外用抗菌药物甚为重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31±9)岁.致伤原因:电烧伤23例、钢水烫伤7例、热压伤2例.损伤面积为1.0 cm × 1.0 cm~6.0 cm ×4.5 cm,受伤深度均为Ⅲ~Ⅳ度.
1 关于脂肪组织工程研究; 构建近似正常脂肪组织特性的组织工程脂肪,是我们10年来的研究方向.先后选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脂肪来源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胶原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目前在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筛选方面获得一些新线索,并由此开展了相应研究.
作者检索了1979-2009年关于烧伤专用健康量表(BSHS)的28篇文献。BSHS于1979年由Blades等人提出,最初包括8个方面114个检测问题,但由于此量表没有参考患者伤前功能水平,有效性不足。此后MunsterA于1987年将其改进为缩略版BSHS(BSHS—A),涉及4个方面共80个测验问题。
患者女,26岁,被约500 mL不明液体从头面部浇下,当时未行任何处理,于伤后1 h送入笔者单位治疗.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自诉疼痛剧烈,称曾被他人威胁"用硫酸毁容",双眼角膜混浊,口腔流涎,呼吸中有轻微酸性刺激气味,头面部及躯干前后创面约15%TBSA、深Ⅱ~Ⅲ度.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常规补液,入院后40 min患者出现深昏迷,表现为四肢松软、肌张力低、咽喉喘鸣、深大呼吸,SO20.97、血压110
作者面部曾严重烧伤,此后一直从事面部毁容患者社会心理支持方面的工作,并成立了致力于帮助面部毁容患者的非盈利组织“Changing Faces(改变面容)”。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了面部毁容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冲击及对患者人生的巨大影响,阐述了争取毁容者公平待遇和权利以及毁容者社会心理支持方面的进展,指出应通过社会心理干预帮助毁容者走出误区,增强患者重新幸福生活的自信心。
患者男,70岁,因眼部疾患在当地医院行眼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多种药物,术后自觉眼部不适,全身多处出现点状红斑,口腔黏膜糜烂,诊断为药疹.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d,4 d后手足逐渐出现大疱,术后7 d(2009年11月13日)转诊笔者单位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