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文献综述影响烧伤后重新工作的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035846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新工作是衡量受伤后治疗成功的标准之一。作者检索了Medline数据库1950-2008年与烧伤后康复、就业、重新工作及职业培训等相关的英文文献。共筛选出21篇合格文献,涉及3134例患者,就烧伤总面积、深度、住院时间、皮肤移植、患者年龄、受伤前就业状况、手面部烧伤及其他影响重新工作的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

其他文献
烧伤儿童夏令营始于1982年,迄今已得到推广。2008年全球共举办了60多个烧伤儿童夏令营。本综述检索了烧伤儿童夏令营的有关文献,内容涉及夏令营的组织、活动、参与人员以及夏令营效果的科学依据。通过检索PubMed和Psyehlnfo数据库,共筛选出1970-2008年间发表的17篇有关烧伤儿童夏令营的文献,其中13篇符合纳入标准。
近年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安全预防措施的推广,烧伤患者呈逐渐减少趋势.糖尿病患者却越来越多,其中15%的患者即使经过严格的血糖控制,仍易发生包括创面难愈在内的多种不良并发症,使得很多烧伤外科医师开始关注伤口和创面治疗工作.糖尿病创面发生发展具有其特殊的表现特征及内在规律,因此阐明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的发生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是临床与科研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化医学的出现恰恰能满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肘部瘢痕挛缩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4~16岁.9例患者为上肢火焰烧伤或热液烫伤创面,经换药愈合后出现瘢痕挛缩;2例患者为肘部瘢痕增生挛缩畸形,行瘢痕切开松解植皮术后1年再次出现瘢痕挛缩.瘢痕组织均位于肘关节腹侧,其中6例为成熟蹼状瘢痕,5例为成熟片状瘢痕组织.病程1~12年,肘关节活动范围45°~100°.
哺乳动物胚胎的无瘢痕愈合现象,提示皮肤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性。本文对有瘢痕及无瘢痕愈合方而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探讨无瘢痕和有壤痕愈合的潜在机制.作者认为胚胎与成体伤口所处环境小同,前者为无污染的羊水环境,后者为可能污染和感染的外界环境;两者伤口中仔在的生长因子及细胞闪子也有很大不同;这些都可能与创面愈合后是否有瘢痕形成相关.
患者女,44岁,因左手不慎触及胶皮破损的电线,被220V交流电持续电击约10 s.伤后自感左上肢疼痛明显,麻木、不能活动,伴短暂心慌气短,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及昏迷.14 h后入当地医院就诊,治疗1 d症状未明显缓解,自感左上肢疼痛加剧,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6.0℃,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
目的 观察中药面膜结合皮肤护理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的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41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奇数序号)26例和对照组(偶数序号)15例.给予洗面、局部按摩及蒸气喷雾等综合皮肤护理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笔者单位自行研制的中药面膜和市售普通美容面膜外敷,干透后去除,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各疗
许多资料显示,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目前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创伤患者尤为突出.尽管液体复苏、抗感染治疗、营养代谢及器官支持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烧伤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的最大障碍.由于严重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儿童烧伤在我国与据儿童意外损伤的前3位,也是其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重庆地区近3年儿童烧伤的大致特点及相关因素,笔者对本单位751例儿童烧伤住院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急、慢性创面疾病罹患人群急剧增加,人们对创面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各种创面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多和导致创面形成原因的复杂性,使得以外科处理原则为基础、以单一学科治疗为手段的既往创面疾病诊疗方式显得力不从心.
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单位采用VSD结合游离植皮法治疗深度烧伤感染创面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