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三读” 走进经典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wen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一线三读”,即将质疑贯穿到对名著文本的粗读、精读、联读过程中去,实现消除初中生与经典隔膜的要求。在此,笔者以《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在苏州语文中考变革的前提下,2017——2018学年开始,初一语文教材统一选用部编版教材,其中名著推荐的变化很大。在教学实践中,仅仅只是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量,还是要全方面地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快速地阅读名著?对名著的考察是否还停留在对情节的掌握上?一系列的思考让人应接不暇。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做好名著的推荐?这是笔者努力想要去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标的要求和实际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规定,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部编版的语文新教程将原苏教版九下的名著推荐《朝花夕拾》放到初一上学期,并且数量上从每学期推荐一本到每学期必读两本,选读四本,数量和难度上都有大幅提高。
  一直以来,我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停留在静态分析之中,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情节,对于阅读鉴赏而言,也仅限于评价内容,从而导致初中阅读教学呈现出一种“走程序”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使美好的文章变成了零散的碎片。
  二、结合《朝花夕拾》名著推荐的方法指导
  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创作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对于名著阅读这种需要学生发挥更多主动性的任务,笔者认为将质疑作为一条线贯穿到整个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去,会有更好的收效。首先带着质疑的眼光去粗读文本,提出关于人物和情节的疑问。有了问题,会促进学生寻找答案的动力;精读过程中,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质疑,将文本深挖下去,学生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相对于简短的课文而言,名著前后人物、相关情节的相互关联,又可以引导学生横向地联读,进而产生新的质疑,更加接近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深入理解主题。下面就以《朝花夕拾》名著推荐教学为例,笔者提出“一线三读”,走进经典的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1.课前准备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内容包括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首先笔者为学生设置了课前名著阅读周计划,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教学中重点提出的默读方法去粗读文章。笔者将粗读的方法归纳为“眼读、心静、神思”。在粗读课文中,了解每篇散文的主要人物、相关情节,并写下自己的疑惑之处。这就是质疑在粗讀中的体现。粗读的最大益处就是快速地对名著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在其中埋下质疑的种子,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将阅读变成一种思考的过程。
  2.课堂实践
  名著阅读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思想碰撞的地方,在课前粗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精读。在更具体深入文本的过程中,粗读的质疑可以在这里得到讨论、分析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挑选了读书卡中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指导精读。例如:(1)“我”在热切盼望参加“五猖会”时却遇到父亲要“我”背书,“我”心情如何?(2)“我”能去看“五猖会”时,为什么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笔者将“精读”的方法归纳为“勾画、诵读、批注”。学生很快解决了问题,并触类旁通地解决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如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对旧问题进行迁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记忆也更加的深刻。
  《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文献。这十篇散文中多次提到了相同的人物,如阿长,她出现在《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五猖会》中,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了更全面的展现。将这些有共同人物或主题的文章联合起来阅读,简称为“联读”。笔者将联读的方法归纳为“景物、人事、情理”,在联读中,质疑作为贯穿始终的线,启发学生去思考整本书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意图。
  课堂实践和课后的检查表明,用“一线三读”的方法去阅读名著,学生对名著的认识从最初的胆怯到好奇,进而调动各种主观能力去解决问题,获得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比简单的记忆收效更大,既解决了名著推荐消除与经典隔膜的教学目标,又为学生打开了阅读名著的大门。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名著阅读推荐方法。简而言之,“一线三读”就是:用心默读眼为先,勾划批注细磨研。人事景物情理联,勇于质疑一线牵。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加快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推进语文学科建设,完善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却是核心素养培养比较薄弱的
1949年以后。这片掩埋着240多名民族英雄的墓地,失去了正式的名称和应有的名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在风侵雨蚀、天灾人祸中,渐渐消亡,那些为国捐躯的中国军人的亡灵落得无处安顿的下场。  1944年12月9日,湖北麻城上空硝烟弥漫,李景熙一个人架着美式战机与日本机群搏杀。孤军奋战的空军上尉没能躲过日机的围击,P-40战机被击中,炸成碎片,战友们
在日本汇率改革时代主管日本中央银行国际关系的前副行长绪方四十郎先生,目前是三边委员会亚太区副主席及“the Groupof Thirty”荣誉成员。1950年至1986年,绪方四十郎先在日本中央銀行东京、伦敦和纽约等支行工作,后升任日本中央银行副行长,主管国际关系。1986年至1991年他也曾出任日本发展银行副行长。  绪方四十郎过往亦曾担任过联合国财务顾问委员会主席、巴克莱银行及东京附属信托银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论述:“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方言土语等。  镇巴是一个文史资源丰富的县,美丽的山水风光、红色文化、苗民文化、镇巴民歌、民俗风情等都是潜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应自觉主动将丰富的地方文史资源纳入语文教学
一个只有4000万人口的弹丸小国,产生了三星电子,现代汽车,LG空调这些著名品牌,虽说还不至于让中国人产生危机感,但它近年来在文化上的崛起,特别是它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让不少中国人至少在感情上难于接受。   《我的野蛮女友》这样的现代题材,在中国风靡一时,只是有几个老夫子私下嘀咕,“人心不古”。而《大长今》这样的历史剧能在中国独领风骚,就让人想不通了,像中国这样有丰富历史积淀的国家怎么反而没有搞
山东是高考大省,是第二批新课改的省份,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指导下,山东省2020届第一份高考语文模拟卷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份试卷是山东等四省市参加新课改之后的第一份全省模拟考试试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份试卷既是山东等四省市2020年高考的风向标,也必将成为江苏省等第三批参加新课改省份的高考命题指南。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这份试卷体现出了三大鲜明特征。  一、在未来素养与传统价值中寻求平衡点  这份试
传记类文本在遵循史实的前提下,在叙事过程中,可能会蕴含着作者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是推断。读者如果不深入阅读,仅停留在了解一些基本情节、显见的人物形象特征这一层面,就无法解读出文本中蕴含的真意。笔者提出的比较阅读,是指在同一文本中,发现相似、相联、乃至“矛盾”之处,根据文本内容(或适当拓展的相应内容)的比较分析,全面了解文中的人物,发现情节中隐藏的信息,理解作者蕴含的情感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
“有形”与“无形”是基于相对论的一对概念,形之于外而义蕴于中或形之于里而义显于外,代表着两种状态,而实现了两者的对立统一的状态则是一种“高境界”。   扎根在农村学校的善网老师就是寻求“有形”与“无形”兼融并蓄高境界的好老师!这不是姑妄言之,而是他立足杏坛用自己三十多年的耕耘实绩编织出了关于“有形”与“无形”的桃李芬芳之网,令人刮目相看。   提起他,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
一群朋友聚会坐在花园酒店的阳台上喝茶,都不是很熟悉,互相客气地招呼着,似乎有些冷场,后来不知道谁谈起了一本很久以前出版的杂志,猛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人说,一群人聚在一起唱歌可以透露很多的信息,例如60后的崔健或者校园歌曲,70后的罗大佑,80后的杰伦周等等,很多人告诫不要当着小姑娘的面前唱老歌,因为现在不流行问年龄,拿起麦克风一开口就知道归属于哪个年代了。  聊起看过的杂志,的确是第一次。先是有
当我开始这个话题的时候,立刻陷入一个深渊——  我表达的你也懂,可是我的表达你没有,这就是语言最妙不可言的可爱之处,也是语言最居心叵测的阳谋——作为表达实体的内容在宇宙时空的存在,由语言来承担的部分确乎存在巴别塔效应;也由此,人类难以集结自身的正能量从而企及天堂。然而,一个人的角色,总是首先由他的语言(词语性符号与非词语性符号即身体语言)呈现,并最终由他的语言完成建构。无可否认,语言就是一个精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