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晋士人的乡愁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嘉六年(312年),洛阳陷落。在晋怀帝成为匈奴人俘虏之后的一年,江夏郡某处长江渡口,一个无比俊美的青年,看着眼前的滔滔江水出神。
  这个青年的名字,叫卫玠。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言语》)
  当时卫玠的职务是太子洗马,所以称他为“卫洗马”——“洗”就是“先”,太子洗马就是太子出行时,在马前引路的人。
  这一年卫玠27岁,面容憔悴,神情凄惨。他对身边人说:“看见这茫茫大江,不禁百感交集。只要还不能摆脱感情,谁又能排遣得了种种忧伤!”
  卫氏是河东高门,卫玠是曹魏尚书卫觊的曾孙、西晋太保卫瓘的孙子。卫瓘非常喜欢这个孙子,曾说:“此儿有异,顾吾老,不见其大耳!”
  《世说新语》把这条语录收入“识鉴”一门,它既准确预言了未来卫玠的成就,也成为卫瓘自己致命的谶语。
  公元291年,卫玠5岁,八王之乱最初的几场屠杀就发生在这一年。卫瓘当初主张废太子,但太子司马衷终究还是成了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自然会视卫瓘为眼中钉。
  贾南风设局,借刀杀了卫瓘满门。那个恐怖的夜晚,卫玠和哥哥卫璪刚巧都因病住在医生家里,因而逃过一劫。
  说到卫瓘的死,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卫瓘是遭了报应,因为当年灭蜀战争的时候,他陷害、杀死了功勋卓著、忠心耿耿的邓艾。但更多名士和高官站在另一派,他们认为卫瓘是一个优秀的士族子弟,而邓艾出身寒微,士族弄死寒人,能算什么劣迹呢?况且这一次,卫瓘确实是无辜遇难,他们的同情心自然在卫瓘一边。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朝廷很快为卫瓘平反,杀害卫瓘的凶手也被处死。至于贾皇后,她一直隐藏在幕后,并不会为这次事件负责。
  卫玠于是成了一个没有家族负担的孩子——昔日的罪孽在那个灭门之夜都已了结,灭门的凶手又已经伏诛,贾皇后之后也不可避免地死在了某次政变中,他不必再背负过去的血海深仇。
  卫玠慢慢长大,越长越好看。10岁左右的时候,他坐着羊车路过市场,看见他的人都以为这是个美玉雕琢成的人,整个洛阳城为之倾倒。
  这个轰动效应看起来和潘岳很像,但其实本质不同。潘岳“好神情”,“挟弹出洛阳道”,他知道自己的形象有多迷人,是以一种T台走秀的状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但“观之者倾都”对卫玠来说却是意外,在发现自己的魅力之后,卫玠就不再这样做了。
  卫玠在意的不是这些。他总是沉浸在一些玄妙的问题里,比如说人为什么会做梦呢?他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终于想得生了病。
  他的体质一直不好,后来成为中兴名臣的王导,年轻时见过卫玠,评价道:“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容止》)虽然整天调理疏导,但最轻便的丝绸衣服穿在他身上,还是像不堪重负。
  但就像西子捧心,病恹恹的卫玠显得更好看了。
  卫玠的母亲不许卫玠再清谈了,因为清谈是最劳心伤神的事。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亲友们才会请卫玠说两句。卫玠一开口,听众无不以为达到精微的境界,欢喜赞叹。
卫玠对身边人说:“ 看见这茫茫大江,不禁百感交集。只要还不能摆脱感情,谁又能排遣得了种种忧伤!”(李云中 / 绘)

  卫玠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和人相处时的淡然。他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是人就有缺陷,因此体谅别人的过失是最根本的人情;别人冒犯了你,但这冒犯和你追求的东西无关,想通了这个道理,各种流言蜚语也就统统可以丢开了。
  卫玠秀美的脸上从来看不见“喜愠之容”,正因如此,特别能让那些飞扬跋扈的名士们感觉自己活得太刻意、太低俗。
  卫玠的舅舅是骠骑将军王济。他是一个骄傲、自恋,但确实“俊爽有风姿”的美男子,可一看见卫玠就叹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王澄王平子,名士领袖王衍的弟弟,也是一个自视极高的人,听到卫玠的清谈,却佩服得五体投地。
  永嘉四年(312年),卫玠突然对母亲说,我们应该搬到南方去。母亲并不想走,她舍不得在皇帝身边做散骑侍郎的二儿子卫璪。可是卫玠说,为了保全卫家的门户,必须要走。他对哥哥卫璪说:“在三之义,人之所重。今可谓致身之日,兄其勉之。”
  所谓“在三之义”,指的是人生在世,要尽三种责任: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君主的忠。卫玠的意思,自己带着母亲南下尽孝,哥哥留在皇帝身边尽忠。卫玠知道,在眼下危难的时局中,哥哥一定会死。他平平淡淡地说“今可谓致身之日,兄其勉之”,就是表示兄弟要从此诀别。
  卫玠选择自己活下来,当时的人并不会认为这是贪生怕死。在那个时代,江南卑湿的土地被认为是对男人寿命的致命打击。中原流传着各种传说,南方遍布蛊毒、瘴气和各种奇怪生物,比起引刀成一快的尽忠,南下冒险的使命更艰巨。只不过兄弟俩莫逆于心,“兄任其轻,玠任其重”之类的话,就不必说了。

  卫玠之外,西晋任何一个声誉卓著的名士,身上都难免缠绕着复杂的权力斗争,也都有洗不干净的人生污点。他是名士们关于“中朝”那段永远也回不去的好时光的一个梦。

  就這样,卫玠带着母亲来到江夏郡。两年后,北方局势彻底不可收拾的消息传来,卫玠继续南下,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此刻,皇帝蒙尘,兄长遇难,自己不得不继续南下,而过江之后,就真的要与北方的一切诀别了。所以一直无“喜愠之容”的卫玠,情绪一瞬间爆发出来。然而,他终究也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卫玠来到了豫章郡。在这里,他本该遇见当年为他绝倒的王澄,但王澄已被自己的同族兄弟王敦杀掉。所以他见到的是王敦,还有王敦的长史谢鲲。对卫玠来说,这也许没什么不同。毕竟,见到身上散发着玉璧般温润光泽的卫玠,谁不会为之绝倒呢?   关于这次见面,《世说新语》留下了两则记录。谢鲲也很善于清谈,他和卫玠聊得投机,不知不觉就从白天谈到天黑,天黑又谈到天亮。王敦在一旁,根本插不上话,但听得很入迷。
  王敦说,想不到我们生在永嘉乱世,却听到正始年间那种最高水平的清谈。他还有点恶作剧似的想起了被自己杀掉的族兄王澄,于是说了一句:阿平要是还在的话,应该再绝倒一回吧。
  但这次清谈对卫玠来说是致命的。他身体羸弱,又不适应江南的环境,本来胸中积郁难抒,现在突然兴奋,于是得病去世了。
  十多年后,晋成帝咸和年间(326年—334年),丞相王导想起了這个病弱的少年,下令说,把卫玠迁葬到都城建康来吧,他这样的风流名士,受天下人仰慕,大家应该整治薄祭,以示我们对旧友的怀念。
  于是卫玠改葬江宁新亭,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菊花台一带。直到现在,这里仍是南京殡仪馆所在。
  显然,建康城里的人们都希望卫玠这样可爱的人物,离王敦那个乱臣贼子远一点,希望他死于南京。所以另一个说法很快被发明并流行开来: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容止》)
  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的时候,引用了一条早期记载说,卫玠到豫章郡是永嘉六年五月六日,到六月二十日就去世了。这么短的时间,他根本不可能再回到建康来。当时刘孝标还能看到许多其他记载,都说卫玠是死在豫章的。更何况,如果卫玠就死在建康,何必再有后来王导迁葬的事呢?
  所以,这个“看杀卫玠”的故事不可能是真的。但它实在太迷人,所以《晋书》的作者明明读过刘孝标这段无可反驳的论证,却还是选择把这个故事写进正史,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也仍然众口传播。
  卫玠短暂的一生,被人们铭记的,就是无与伦比的美貌与超凡绝尘的清言。他没有什么事迹可以称述,但也许正因如此,他的人生显得格外纯洁无瑕。卫玠之外,西晋任何一个声誉卓著的名士,身上都难免缠绕着各个政治派系复杂的权力斗争,也都有怎么洗都洗不干净的人生污点。
  逃亡到江南的名士们,也就是所谓“衣冠南渡”者,心中往往都充溢着乡愁。可是当名士聚会,思念一位故人的时候,你的挚友可能刚巧是我的仇人,于是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出无穷的昔日恩怨。一起重温旧时光的甜蜜而忧伤的氛围,就会被破坏得荡然无存。
  要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美丽而哀愁的象征,有谁比卫玠更适合呢?
  卫玠被东晋士人誉为渡江名士第一人,实在是理所当然的吧。他是名士们关于“中朝”那段永远也回不去的好时光的一个梦。
其他文献
最近,两则新闻引人关注。一是“百香果女孩遇害案”再审宣判,经历一审判处死刑、二审改判缓刑引发巨大争议后,法院再度改判死刑;二是刑法修正案(十一)表决通过,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两则新闻都展现出法律的严厉,但似乎有矛盾。前者加重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体现对弱者的保护;后者加重对部分未成年罪犯的惩戒,似乎降低了对弱者的保护。  “矛盾”只是表象,其背后深层次逻辑仍是一致的,即如何更好地运用法
父爱如山,有时候山也挺沉重,娃表示承受起来有点难,最后生生变成“父爱如山体滑坡”。前不久父亲节,宝妈群里最初的画风是“感恩的心”“父爱深沉”,但是聊着聊着,有的妈妈开始故意砸场子,细数爸爸带娃的翻车名场面。  如果老妈带娃是温情催泪片,老爸带娃无疑是搞笑惊悚片。朋友是个新手妈妈,几年前新手爸爸第一次抱娃十分手足无措,丢了魂的他颤抖着讲出了一句名台词:“感觉自己抱了块很沉的面团。”  岁月无情,与当
她的司机被抓,媒体画出其出逃路线图,经东南亚到迪拜,最终落脚英国  英拉·西那瓦  出生于1967年,泰国前总理,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的妹妹。2015年1月,因为“大米渎职案”被泰国国会弹劾。2017年8月25日,据传已逃离泰国。  泰国最高法院位于曼谷市中心以北约25公里处。8月25日,和往常每次“大米渎职案”开庭一样,法院门口聚集了大量前总理英拉·西那瓦的支持者。  这一天又是极其特殊的。人
韩浩月  最近播出的一部职场剧《完美关系》,没能摆脱“热播低分”的怪圈。播放量不错是因为演员(黄轩、佟丽娅、陈数)有一定的号召力,另外剧作的缺陷(俗称槽点)也容易成为话题,而同时,来自豆瓣的4.0低分,则表达了观众对剧作质量的严重不满。  《完美关系》的主角是公关人。公关这一职业本身不太为大众所熟知,所以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具有编剧经验的人,如果想要编出一个可信度很高的故事,首先要处理掉的,便是这
2021年7月26日,郭刚堂在山东聊城接受本刊采访。(本刊记者 杨学义/摄)  “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郭刚堂坐在《环球人物》记者对面,谈到了余华在《活着》序言中的这句话。这对他影响很深,24年的漫漫寻子之路,让他有了这样的理解:“活着,是一种精神,毕竟那也是希望,我们是抱着希望去活,而不是抱着血淋淋的事实过日子。”  2021年7月
2020年7月27日,按照中方要求,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中方主管部门随后从正门进入,实行接管。7月24日,多名美国执法人员使用破门工具,强行进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  2020年7月27日上午10时,按照中方要求,美国驻成都总领馆闭馆。中方主管部门随后从正门进入,实行接管。  随着外交部发布这一消息,中方完成了对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的必要反制。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一个评
寥廓的陕北高原上,毛泽东独自踱步攀登,举目远眺。山顶朝晖如火,山下黄河流凌崩塌,声势如雷。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开篇这一幕,不过4分钟,摄制组却在黄河边苦苦守了两年。为了《淮海战役》中一个下大雪的镜头,剧组也是派出一个小分队到哈尔滨,一等就是两个月。被广大影迷奉为中国战争电影史诗的《大决战》三部曲正是在无数这样的“苦功”下诞生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厂)就
德国丨柏林  7月5日,荷兰国王威廉· 亚历山大与王后马克西玛飞抵柏林,对德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 此次访问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荷兰王室对外的首次国事访问。6日,国王夫妇抵达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默克尔以主人之姿, 张开双手热情迎接。当天,马克西玛身着米棕色连衣裙,头戴一顶巨大的装饰着郁郁葱葱米色和青铜色花朵的礼帽。有网友评论,“恕我直言,与王后‘浮夸风’‘枯叶风’的造型相比,默
“鸡娃”“内卷”“占坑”……连日来,这些因教育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突然间迎来了一个超级重磅杀手锏——“双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政策一出,教培机构、学生和家长,均有较大
新冠肺炎疫情之中,社会经济活动大规模减缓,特别是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制造业,更是受到较大冲击。然而,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一些行业、企业在危中寻机,反而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环球人物》记者兵分多路,采访了多位奋战在经营一线的企业负责人。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一方面坦陈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另一方面又并不感到悲观,还多次提到“信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