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生态建设,是一个重大、前沿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本文选取大庆市历年相关数据,重点结合大庆“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人口增长等相关资料,对我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普遍认同,对于我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比其它城市要大得多。在21世纪,我国将不可避免的遭遇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人口多、人均資源和人均生存空间拥有量较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上人口 “三大高峰”(劳动力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的相继来临、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急速推进、区域不平衡的不断加剧、宏观发展战略的两难选择等现状,使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尖锐的矛盾。面对两者的矛盾,我们应该呼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主动和自然握手,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大庆加强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节能降耗双重压力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大庆经济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特别是工业能耗也在快速增长,由2006年的2351.1万吨标煤到2012年大庆市能耗总量为4143.4万吨标煤,据推算到2015年,大庆市总能耗将达到6000万吨标煤,要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逐年下降的目标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城市迅速扩张,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居民能源消费不断增长。近年来,大庆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口不断增长,据统计, 1960年大庆市户籍人口75万人,截止2012年大庆户籍人口已达281.71万人,平均每10年增长近29万人左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居民将拥有更多的耐用消费品、更多的交通出行、更大的人均居住面积和更多的能源消费。
(二)产业结构偏重,结构调整难度大
一是第二产比重偏高。我市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一直保持在78.8%以上(见表1),石油、石化产业始终占据绝对比重。从用能结构来看,大庆第二产业用能在能源消费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2012年,大庆市第二产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77.78%。(见表2)
表1:2005—2012年大庆三次产业比重(%)
表2:大庆市分产业能源消费构成(%)
二是重点行业能耗比重高、节能减排难度大。大庆第二产业中,石油、石化等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高达69%以上(见表3),而石油石化行业,特别是中直大企业,节能减排的难度越来越大,没有突破性的技术,能耗很难有大幅度降低。
表3:2009-2012年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工业比重情况
三是低能耗行业缺乏规模优势。2012年大庆规模以上工业中低耗能行业(除5大高耗能行业外的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62.4万吨标煤,占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29.94%,实现增加值2042.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79.96%。从各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看,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73.71%,其它行业占比重都很低,有三个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占比重在1%左右,除此以外的其它行业比重均在0.5%以下(见表4)
表4:低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情况
三、建议
(一)政策先行,持续综合推进环保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省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订完善《大庆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和《大庆市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等地方性环保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政府引导,培育健康环保产业市场
搭建开放的环保技术服务市场。搭建环评、环保工程设计和运营、环保咨询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市场,创造条件让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环保技术服务单位。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环保技术服务市场,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庆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09,2010,2011.
[2]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09,2010,2011.
作者简介:王海军(1976-),男,经济师,从事统计研究工作。
关键词:生态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普遍认同,对于我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比其它城市要大得多。在21世纪,我国将不可避免的遭遇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人口多、人均資源和人均生存空间拥有量较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上人口 “三大高峰”(劳动力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的相继来临、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急速推进、区域不平衡的不断加剧、宏观发展战略的两难选择等现状,使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尖锐的矛盾。面对两者的矛盾,我们应该呼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主动和自然握手,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大庆加强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节能降耗双重压力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大庆经济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特别是工业能耗也在快速增长,由2006年的2351.1万吨标煤到2012年大庆市能耗总量为4143.4万吨标煤,据推算到2015年,大庆市总能耗将达到6000万吨标煤,要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逐年下降的目标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城市迅速扩张,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居民能源消费不断增长。近年来,大庆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口不断增长,据统计, 1960年大庆市户籍人口75万人,截止2012年大庆户籍人口已达281.71万人,平均每10年增长近29万人左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居民将拥有更多的耐用消费品、更多的交通出行、更大的人均居住面积和更多的能源消费。
(二)产业结构偏重,结构调整难度大
一是第二产比重偏高。我市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一直保持在78.8%以上(见表1),石油、石化产业始终占据绝对比重。从用能结构来看,大庆第二产业用能在能源消费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2012年,大庆市第二产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77.78%。(见表2)
表1:2005—2012年大庆三次产业比重(%)
表2:大庆市分产业能源消费构成(%)
二是重点行业能耗比重高、节能减排难度大。大庆第二产业中,石油、石化等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高达69%以上(见表3),而石油石化行业,特别是中直大企业,节能减排的难度越来越大,没有突破性的技术,能耗很难有大幅度降低。
表3:2009-2012年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工业比重情况
三是低能耗行业缺乏规模优势。2012年大庆规模以上工业中低耗能行业(除5大高耗能行业外的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62.4万吨标煤,占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29.94%,实现增加值2042.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79.96%。从各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看,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73.71%,其它行业占比重都很低,有三个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占比重在1%左右,除此以外的其它行业比重均在0.5%以下(见表4)
表4:低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情况
三、建议
(一)政策先行,持续综合推进环保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省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订完善《大庆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和《大庆市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等地方性环保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政府引导,培育健康环保产业市场
搭建开放的环保技术服务市场。搭建环评、环保工程设计和运营、环保咨询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市场,创造条件让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环保技术服务单位。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环保技术服务市场,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庆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09,2010,2011.
[2]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09,2010,2011.
作者简介:王海军(1976-),男,经济师,从事统计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