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要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gom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心思想矛盾运动和积极建构的实践活动,以形成教育者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 结构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63-0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智育教育过程不同。虽然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受人的智慧发展水平所制约,但这两者的教育过程是不同的。智育教育过程主要是完成开发与提升智力的教育任务,解决人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是要完成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的任务,解决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群体、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等的关系,以及个人对待客观世界的主观态度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不同。其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于教育活动范畴;思想政治品德是人的自身素质的组成都分,其形成属于人的素质发展的范畴。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从外部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是在外部影响下,受教育者内部自身思想矛盾运动和建构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构成的。它包括教育者主动自觉地施加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能动积极地接受影响两个方面,是施教与受教的双向互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在教育过程中,这四个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处于一种开放变动的、错综复杂的状态之中。
  1 教育者
  教育者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按教育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团体,包括党、政、工、团、家庭、社会团体及社会成员等。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提出教育的目标要求,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实施教育内容、方法以及自身的言传身教等,主动地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变化情况,及时调控教育过程,积极促进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
  2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的是教育对象,包括个体的教育对象和群体的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处于受导地位,具有能动反作用。即受教育者对待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按照自身的意愿有选择地接受,一般而言,是接受那些与自己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内容和要求,而排斥或拒绝接受与自己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相逆的内容和要求。受教育者的这种能动反作用,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及时根据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状况调整教育要求和方法,和受教育者保持良性的沟通和互动,以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值得指出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互为主客体,具有双重主客体身份。他们的主客体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主动施教和能动受教的不同教育过程中相互变化和转换。具体而言,在教育者主动施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者认识、教育的客体,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而影响受教育者;而在受教育者能动受教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的教育要求及其教育内容等,接受教育者认识、接受的客体,受教育者只有通过自身自觉自愿的内化外化,才能将教育者所提出的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任何人不可能强制或替代。认识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这种双重主、客体性对有效实施教育过程十分重要,它提示我们: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民主交流沟通的过程,要充分重视教育过程的民主性;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体性,重视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审视发挥其能动反作用,对任何一方主体性的忽视都不利于教育过程的有效开展。
  3 教育内存和方法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即教育的手段,是教育者用以影响并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实践活动,必须依靠一系列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得以开展。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起着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乃至教育者自身,都可看做是教育手段,其中教育者的品格、情感、举止是影响受教育者的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物是融为一体的。
  4 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指的是教育活动开展时所处的一定的时空背景。教育环境对教育过程想着制约、渗透利影响作用。以想政治教育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展开、受到—定的时空环境的影响,并是在与外境的互动中进行的。从宏观上讲,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传媒等环境。从微观上讲,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等环境。教育对象在社会中生活,其思想行为每时每刻都会受环境的各种影响,当环境的影响作用与教育的影响作用方向一致时,教育的效应就会显现,而当环境的影响作用与教育的影响作用相反时,教育的效应就会被抵消,甚至出现负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是在—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而且要在不断地对环境的监督调控下进行,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这四个要素的活动顺序,一般而言是:由教育者通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主动地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而后产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一定环境下的双向互动活动,构成教育过程的系统运动。这四个要素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总想政治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应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J].发展.2009(04)
  [2]王效仿.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1999(0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61-01  “鲜花因阳光雨露而美丽,生命因关心呵护而灿烂”。是的,学生因老师的关爱而健康快乐的成长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
期刊
【摘 要】 转变教师的观念,使他们从教学者转变为问题的研究者,实验的设计者。通过有效的演示实验,领悟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经优化的演示实验,直观性更强,趣味性更浓,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扭转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教 师 的 观 念 要 快 速 转 变; (二)、实 验 的 演
【摘 要】 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的推进应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语文学习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是否能激发起他们从心理层面爱真、爱国、爱人、爱美,完善人格。现实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已相对滞后,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大语文阅读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