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我们选定了“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这一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实验课题确定后,立即成立了课题实验小组,选派了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为骨干,全校上下一盘棋,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展开了研究工作。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从观察入手,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写得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亲身经历,一篇篇的文章全是挤、拼、凑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趣、情”呢?我们认为应注重指导学生观察,观察大自然,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广博无垠的生活空间内寻求写作素材,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1.贴近生活,激发写作欲望。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诚然,学生能写出好作文,就必须激发出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认为要从观察入手,贴近儿童的生活,以此来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
2.参与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他的话里,我们受到启发,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缺少写作的素材,即使烹调高手,也难为“无米之炊。”据说,大文学家莫泊桑要塑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物,常会在大街上认真观察这一类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在实践中饱尝酸甜苦辣。怎样能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呢?我们要常常让学生参与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做一天交警,当一回清洁工,植一次树……把这些翔实的素材储蓄在学生的作文素材库中,一旦需要,随时调出,成为学生作文鲜活、丰盈、永不枯竭的材料之源。
3.体验生活,培养写作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天地无边无垠,宇宙太空、山水鱼虫、花鸟走兽,皆可人文。但学生置身其中,却视若无睹,不会捕捉,不会运用。正如优秀的演员,是靠在生活的体验中得到灵感,受到启迪,演出好的人物形象来,我们认为应指导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中年级教研组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学生写自己的父母,都是温柔的妈妈、唠叨的妈妈、严厉的爸爸;妈妈都是长头发,爱穿裙子,爸爸都长着浓浓的眉毛,爱穿西装。没有个性,没有真事,全是假话、空话、套话。教师及时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实习”一天,认真观察自己爸爸妈妈的言行、动作、神态。经过实际体验与观察,写出的父母就个性鲜明、形象各异了。
二、多种能力结合,培养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心存侥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写作实践中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需要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总之,写作能力是多种能力结合形成的。
1.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写作能力是多种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它需要学生具有遣词造句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需要学生的“内存”中有大量的词汇,而这些都靠从阅读中获得。因此,我们为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图书角”,通过课内外的广泛阅读,使学生从读中悟出“写作之道”,从读中接触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读中学习语言优美的段落,从读中理解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读中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2.以说悟写,以说促写。“说”强调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如果学生能把内容说得生动、具体,那么写得就会更流畅、精彩。所以,在学生“说”的能力提高的同时,“写”的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我们在班内成立了“小小讲演台”,每天由一名学生把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生活逸事、奇闻妙谈,说给大家听,表现优异者可参加校“擂台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赶、学、帮”蔚然成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再鼓励有心得体会者“说”、“写”下来,这就取得了一箭双雕之功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陵区张家岗小学
编辑 薛小琴
一、从观察入手,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写得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亲身经历,一篇篇的文章全是挤、拼、凑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趣、情”呢?我们认为应注重指导学生观察,观察大自然,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广博无垠的生活空间内寻求写作素材,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1.贴近生活,激发写作欲望。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诚然,学生能写出好作文,就必须激发出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认为要从观察入手,贴近儿童的生活,以此来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
2.参与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他的话里,我们受到启发,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缺少写作的素材,即使烹调高手,也难为“无米之炊。”据说,大文学家莫泊桑要塑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物,常会在大街上认真观察这一类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在实践中饱尝酸甜苦辣。怎样能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呢?我们要常常让学生参与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做一天交警,当一回清洁工,植一次树……把这些翔实的素材储蓄在学生的作文素材库中,一旦需要,随时调出,成为学生作文鲜活、丰盈、永不枯竭的材料之源。
3.体验生活,培养写作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天地无边无垠,宇宙太空、山水鱼虫、花鸟走兽,皆可人文。但学生置身其中,却视若无睹,不会捕捉,不会运用。正如优秀的演员,是靠在生活的体验中得到灵感,受到启迪,演出好的人物形象来,我们认为应指导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中年级教研组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学生写自己的父母,都是温柔的妈妈、唠叨的妈妈、严厉的爸爸;妈妈都是长头发,爱穿裙子,爸爸都长着浓浓的眉毛,爱穿西装。没有个性,没有真事,全是假话、空话、套话。教师及时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实习”一天,认真观察自己爸爸妈妈的言行、动作、神态。经过实际体验与观察,写出的父母就个性鲜明、形象各异了。
二、多种能力结合,培养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心存侥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写作实践中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需要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总之,写作能力是多种能力结合形成的。
1.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写作能力是多种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它需要学生具有遣词造句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需要学生的“内存”中有大量的词汇,而这些都靠从阅读中获得。因此,我们为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图书角”,通过课内外的广泛阅读,使学生从读中悟出“写作之道”,从读中接触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读中学习语言优美的段落,从读中理解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读中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2.以说悟写,以说促写。“说”强调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如果学生能把内容说得生动、具体,那么写得就会更流畅、精彩。所以,在学生“说”的能力提高的同时,“写”的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我们在班内成立了“小小讲演台”,每天由一名学生把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生活逸事、奇闻妙谈,说给大家听,表现优异者可参加校“擂台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赶、学、帮”蔚然成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再鼓励有心得体会者“说”、“写”下来,这就取得了一箭双雕之功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陵区张家岗小学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