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大学生务必具备一种能力叫参与公共事务;让大学生务必拥有一种意识叫合法权益要维护;让大学生务必明白一个道理叫消费要科学;让大学生务必接受一种教育叫文明礼仪。
◆关键词:当代学生;文明行为;礼仪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时代赋予的重担要求当代大学生敢担当、懂礼仪、技艺精!然而,有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存在种种不文明行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与培养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如下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大学生务必具备一种能力叫参与公共事务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民主法治,推进民主法治之重要举措无疑是让公民的文明素养与意识得到提高!当今大学生没有理由不主动并且积极参与到学校开展的种种活动当中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决策能力与自身行为,也只有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快速提升。如今的大学里都给学生提供来了很多的平台,例如种种社团,大学生完全有机会通过各种竞聘/竞选参加到各种管理工作中,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增加种种民主事务的认知、掌握民主管理的诀窍以达到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激起参与民主生活的热情!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为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扩展了空间、拓宽了渠道,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淺!
毫无疑问,高等学校还应该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治教育,在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方面花功夫!第一得设法让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与文化组织得以提高,让他们个个都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理性地参与;第二得设法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种种民主活动真正让民主理论转换成为了民主实践,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参与活动最终达到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有效性与积极性,这就得采取种种措施让大学生接受关于政治技能的培训。
二、让大学生务必拥有一种意识叫合法权益要维护
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在我国,公民的合法利益包括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等。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会想到政府,会向政府寻求帮助。依法治国,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认可法律权威责无旁贷。高校应该教会大学生明白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享受哪些自由。高校还应该教育大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唯有运用法律才可以保障自身安全。
毫无疑问,高校应该开设系统而全面的法律知识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还应该积极开展种种法律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把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当以后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危害时,勇于并懂得如何向法律求助。诸如,网络时代,网购成为学生购物的理想方式,大学生在网购时候应该有维权意识,注意保管好交易凭证,在合法权益遭到损害的时候,明白哪条救济渠道是有用的,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三、让大学生务必明白一个道理叫消费要科学
当今时代的部分大学生可以讲物欲横飞,因为抵挡不了外界的诱惑,明明是在读书期间,却享受着上班一族享受不到的物质生活,超前消费成风,由此甚至引发出网贷的行径,给家庭与学生本人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所以,高校应该教育学生不可无视充实精神文化生活,要提高审美意识,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要懂得科学消费。高校要倡议大学生处处践行节约风尚,应该教育大学生养成诸如随时关灯关水龙头的节约习惯,
当然,学校在教育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同时,还需要制订一系列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学生行为,让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渐渐得以矫正。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种种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经济报酬,例如假期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拓宽了自己的经济来源,以此减轻社会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让大学生务必接受一种教育叫文明礼仪
“礼”是尊重,“仪”是表达形式,礼仪是人们用于表现尊重的各种规范的表达形式。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当代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和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文明素养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趁他们在校期间,利用课堂结合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国外习俗和提高文明素养的宣讲,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高校应该利用诸如QQ、微信等种种网络平台,传播行为规范与礼仪知识。高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开展种种课外活动,与学生多进行有效沟通,尽快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无可非议的是,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礼仪修养课》,并制订大学生校园文明礼仪修养条例等规章制度,还可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归到《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着手,引导、教育大学生规范个人行为,塑造文明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文化的作用是什么[N].光明日报,2015-10-14.
[2]谢志强,姜飞云.人民论坛[J].学术前沿,2010(9).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1.
作者简介
贺亮明(1964.08—),女,汉族,湘乡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礼仪。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X19A020。
◆关键词:当代学生;文明行为;礼仪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时代赋予的重担要求当代大学生敢担当、懂礼仪、技艺精!然而,有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存在种种不文明行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与培养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如下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大学生务必具备一种能力叫参与公共事务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民主法治,推进民主法治之重要举措无疑是让公民的文明素养与意识得到提高!当今大学生没有理由不主动并且积极参与到学校开展的种种活动当中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决策能力与自身行为,也只有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快速提升。如今的大学里都给学生提供来了很多的平台,例如种种社团,大学生完全有机会通过各种竞聘/竞选参加到各种管理工作中,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增加种种民主事务的认知、掌握民主管理的诀窍以达到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激起参与民主生活的热情!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为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扩展了空间、拓宽了渠道,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淺!
毫无疑问,高等学校还应该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治教育,在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方面花功夫!第一得设法让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与文化组织得以提高,让他们个个都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理性地参与;第二得设法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种种民主活动真正让民主理论转换成为了民主实践,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参与活动最终达到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有效性与积极性,这就得采取种种措施让大学生接受关于政治技能的培训。
二、让大学生务必拥有一种意识叫合法权益要维护
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在我国,公民的合法利益包括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等。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会想到政府,会向政府寻求帮助。依法治国,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认可法律权威责无旁贷。高校应该教会大学生明白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享受哪些自由。高校还应该教育大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唯有运用法律才可以保障自身安全。
毫无疑问,高校应该开设系统而全面的法律知识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还应该积极开展种种法律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把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当以后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危害时,勇于并懂得如何向法律求助。诸如,网络时代,网购成为学生购物的理想方式,大学生在网购时候应该有维权意识,注意保管好交易凭证,在合法权益遭到损害的时候,明白哪条救济渠道是有用的,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三、让大学生务必明白一个道理叫消费要科学
当今时代的部分大学生可以讲物欲横飞,因为抵挡不了外界的诱惑,明明是在读书期间,却享受着上班一族享受不到的物质生活,超前消费成风,由此甚至引发出网贷的行径,给家庭与学生本人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所以,高校应该教育学生不可无视充实精神文化生活,要提高审美意识,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要懂得科学消费。高校要倡议大学生处处践行节约风尚,应该教育大学生养成诸如随时关灯关水龙头的节约习惯,
当然,学校在教育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同时,还需要制订一系列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学生行为,让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渐渐得以矫正。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种种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经济报酬,例如假期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拓宽了自己的经济来源,以此减轻社会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让大学生务必接受一种教育叫文明礼仪
“礼”是尊重,“仪”是表达形式,礼仪是人们用于表现尊重的各种规范的表达形式。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当代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和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文明素养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趁他们在校期间,利用课堂结合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国外习俗和提高文明素养的宣讲,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高校应该利用诸如QQ、微信等种种网络平台,传播行为规范与礼仪知识。高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开展种种课外活动,与学生多进行有效沟通,尽快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无可非议的是,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礼仪修养课》,并制订大学生校园文明礼仪修养条例等规章制度,还可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归到《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着手,引导、教育大学生规范个人行为,塑造文明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文化的作用是什么[N].光明日报,2015-10-14.
[2]谢志强,姜飞云.人民论坛[J].学术前沿,2010(9).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1.
作者简介
贺亮明(1964.08—),女,汉族,湘乡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礼仪。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X19A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