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维度词语“厚、薄”的语义分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空间维度词“厚、薄”在始原域中的实指义和目标域中的隐喻义进行语义分析。
  【关键词】“厚、薄” 隐喻
  1前言
  空间维度词语是对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的特定部位或部分所占据的空间的量进行说明的。国外很早就对维度词进行了专门研究,国内的研究也已经开始,如任永军(2000)对空间维度词“厚、薄”进行的研究。本文在学习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空间维度词语“厚、薄”进行补充性的探讨。
  2“厚、薄”的实指义
  厚: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
  薄: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跟“厚”相对)。
  2.1突显度与“高、低”相比较小
  “高、低”是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维度,但“高、低”对垂直方向上物体维度的表达是有条件的,也就是,物体在垂直方向的维度突显不能低于一定的限度,一旦低于这个限度,就不再用“高、低”,如果物体是固态状,通常用“厚、薄”替代,如鞋底。从这一点来看,“厚、薄”是对“高、低”的一种补充。
  2.2忽略方向,要求形状
  “厚、薄”除了能表达垂直方向的维度,还能表达任何方向的维度。但是是有条件的,即物体必须是扁平形状。假若不是扁平状,就不能用“厚、薄”表达,就要使用其他维度词语。比如白杨树不是扁平状,所以不能用“厚、薄”而只能用“高、低”表达。和“高、低”对垂直方向上物体维度的表达是有条件的一样,扁平状物体的“扁”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否则也不能用“厚、薄”来表达,而只能改用其他的维度词语表达。如书桌,由于“扁”的程度不够,所以不能论“厚、薄”只能论“高、低”。
  “厚、薄”对不同事物的维度突显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取决于物体在我们的印象中形成的整体意象以及语言的图解功能对事物的不同侧面的突出或忽略。拿“墙”来说,有的墙可能比“讲台”还厚,但墙在我们认知心理中的意象是比较典型的适合论“厚、薄”的扁平物,而“讲台”则相反,因此再“厚”的墙也可以论“厚、薄”,再“矮”的讲台也不适合论“厚、薄”。(任永军,2000)
  2.3要求物体的[ 固体]性
  “厚、薄”要求物体的 [ 固体]性,否则就不能用“厚、薄”表达,比如雪可以说“厚、薄”而水不行,因为雪是固体,而水是液体 (即非固体)。这种固体性,也可以理解为实体性,而“厚、薄”对物体实体性的强调对其隐喻用法有重要的影响。
  3“厚、薄”的隐喻义
  3.1表示自然现象
  “薄雾”“薄暮”等词语中,“薄”所表达的意象和“薄”所表示的固态物体所具有的特点很相似,即越“薄”的物体越容易被其他物体穿透,越“厚”的物体越不容易被穿透。 生活中,我们透过“薄雾”能够看见其他物体,这说明“薄雾”对我们视线的遮挡不是很严重。和“薄雾”一样,穿透暮色的也是我们的视线,因为我们能在“薄暮”中看见周围的事物。
  3.2表示品质等
  “厚脸皮”“脸皮厚”“厚颜无耻”等词语中,“脸皮”“脸”是扁平状的,因而能与“厚、薄”搭配使用,从这一点来说是符合“厚、薄”对所表达的物体的形状要求。但事实上,这些词语所表达的脸皮的“厚薄”与脸皮本身的厚薄没有丝毫关系。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越是有羞耻感,越是经不起别人的批评,那么脸就越容易红。脸红是因为血液渗透到了脸部的皮肤,会给人脸皮容易被血穿透的感觉,从而给人留下脸皮薄的印象。相反,越是缺乏羞耻感,越会给人留下脸皮厚的印象。所以,“脸皮”的“厚、薄”能够与品质的好坏联系在一起是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
  3.3表示礼物
  “厚、薄”要求所表达的物体是扁平状,且具有实体性,这两个要求使物体具有很强的结构稳定性,而这一特性所表达出来的实物意象与礼物相吻合,所以“厚、薄”能比较准确形象地表达礼物数量的多少和价值的大小,因而在“厚礼”“薄礼”等词语中,“厚、薄”的用法不能被其他维度词语所代替。
  3.4表示感情
  “厚谊”“厚意”“薄幸”“薄情”等词语中,“厚、薄”的用法被维度词“深、浅”所替代,因为“厚、薄”要求所表达的物体是扁平状,且具有实体性,而感情是一种抽象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毫无实体性可言。
  3.5 表示待遇和重视程度
  “厚遇”“厚古薄今”“厚今薄古”“厚此薄彼”等词语中,“遇”“古”“今”“此”“彼”等事物不符合,“厚、薄”在始原域中的实体性、具体性、所表达的事物的结构的稳定性三个语义特征,因而“厚、薄”这一用法应该被替代,但却找不到合适的维度词语来替代。所以,在表达待遇和重视程度时,“厚、薄”的用法无法归纳到在空间维度范围内。
  3.6 表示利润或利息
  “厚利”“薄利”等词语中,“厚、薄”的用法被维度词“大、小”或“高、低”所代替。虽然有时候利润或利息的表现形式是实体的,但就其本身来说是抽象的,且不具有稳定性,因而不符合“厚、薄”的语义特征,因而要被替代。
  4结尾
  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作者尝试对空间维度词语“厚、薄”在目标域中的隐喻义进行了补充,补充之处的分析还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参考文献】
  [1]任永军. 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 2000.
  [2]任永军. 直线型空间维度词隐喻义认知分析. 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3).
  [3]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呀!有贼光顾啦!有贼光顾啦!  发生什么事了?  姑娘别慌,把事情经过说说,咱可以帮你报警。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开展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运用什么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我们数学老师要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 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我们农村学校,一些思想守旧的老师在开展
一、主体教育思想的萌芽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在近20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研究主体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必须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高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对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
期刊
初次认识词串,是在一次低年级老师的课堂上。那天,那位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识字6》: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表面看来,这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一节课听下来就发现它们其实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是词语的串联,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那样。后来我发现,苏教版每一单元的“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原来就是一首成语歌。如三年级下册练习5中的8个成语,
期刊
【摘 要】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在这两者之中,艺术化可谓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像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心绪”。本文从在“问”中留白、在“思”中“留白”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巩固品味、想、 在“悟”中留白三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关键词】语文课堂 留白艺术  
在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减负教育新政的课改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把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我们必须明白打造高效课堂必须遵循学生思维优先的原则,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知道前一“鱼”是指知识,后一个“渔”是指方法,现在又有学者提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渔
期刊
【摘 要】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本文从以现实课堂为例,捕捉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让灵动与美丽共存,绽放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动态生成 绽放 政治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我们现实的政
板书设计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高度概括和提示,它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从板书设计中,可以体现教师备课的精心设计和艺术构思。独具匠心的板书,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有层次的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规范化的书写技巧的形成,陶冶学生情操。根据文章的体例的不同,要点的不同以及教学内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