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坐胎时,人 是倒着的 而我出生时 我粗心的父母 忘了给正过来 于是我以手扶地 用头端坐 常常两脚乱蹬 却什么也抓不住 人们的脚 轮流踢着我的脸 有时,我 也这样回敬他们一下 直到,我终于 看见了另一些人 留在天空里的脚印 偶遇 公交車突然启动时 手里拿着一个画轴的女士 把她整个人都 晃进了我的怀里 我们一个劲儿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胎时,人
是倒着的
而我出生时
我粗心的父母
忘了给正过来
于是我以手扶地
用头端坐
常常两脚乱蹬
却什么也抓不住
人们的脚
轮流踢着我的脸
有时,我
也这样回敬他们一下
直到,我终于
看见了另一些人
留在天空里的脚印
偶遇
公交車突然启动时
手里拿着一个画轴的女士
把她整个人都
晃进了我的怀里
我们一个劲儿地
说着“对不起”
一边又努力
退后,抓住另外的栏杆
下车后的我们
又走着同一方向
当我们尴尬地发现这点时
才看见了
对方的目光
其他文献
一列紫色的鸟火车 一羽接一羽 从被褥的山丘隧道穿越而出 我求见睡神 三次在黑暗的门前 站立如乞丐 心有余响 口不出声 慢腾腾的夜晚 天边星辰身在天国 现世没有唤我的声音 我轻触沉默的摇篮 夜巨大的翅膀 突然从空寂长出牙 邪念 一个守法的羞怯文人 移泰山为斗笠 扯长江水为面纱 步态似飘羽 从夜的尽头盗取天火 把一千又一千只绵羊烧成灰烬 余生 你端详一张十六岁照
夜色弥深,内心又再枯旷出漠北 长出草,也长出一匹马 在半隆的山脊,我视野暧昧 明明是在滑坠,却又打马狂奔 想要抓紧一抹光,哪怕一根刺 都成徒劳。我们,已临深池 马,依然左冲右突 在平缓处奋蹄,又在壁垒处折返 在沟壑间醒鼻,又在冷月里鸣嘶 一次又一次,仿佛电脑程序 进入了死循环 --它,始终没能冲出我的内心 夜惊愕而醒,四下空余孤寂 惟有苍穹下那一星篝火 经由马蹄点燃,又
我的离别远非蒲公英的种子离开母体 它们有使命,结局圆满 我的前途未卜,或许会永远漂泊 或许会被风击碎。你 是我终将放手的肉体 你的昔日,有着桃花源的美 飞瀑、幽泉、草木 山花一波一波地起伏,浆果饱满欲滴 我一直爱着你,并且会一直爱下去 我会硌着你的褶皱去拥抱 抚顺你白发纠结的痴怨去亲近 我们一起在疾病和衰老的海里泅渡 互相怜惜,互相嫌弃 被浸泡,
诗歌犹如一个大型组织,它给其中的每个成员都分配一席之地,使之按照一种集体精神进行工作。在同一个组织里,诗人各自成为自己情感的孤独的扮演者,只能和自己说话,并回答自己的提问。周围到处都是拒绝的耳朵,写诗似乎越来越变得可疑和虚妄,因为真正的读者已经锐减,诗歌鉴赏的能力和风尚日益衰落。当年,亚历山大图书馆一场大火,使希腊文学四分之三的作品付之一炬,而今天,诗歌的灭顶之灾不再是一场燎原大火,而是普遍的心灰
一次离家出走 粉笔摩擦出热,下课铃正好 在額头被当作黑板时响起。 暮色努力明晰,却被罚站打断。 我走出校门,天倾斜砚台 把新鲜的墨水似羽泼洒。 挂在胸前的钥匙旋转半圈 就停下,书包扔在木门前, 诀别信附有亲笔签名。 陌生的脸连接出街道,陌生 就这样被我踩过。 有人在杂货店买烟,有人 把自己收纳进快递盒幽闭。 斑马线中央的红绿灯指示众星, 有些永恒发光,有些甘愿 照亮熬
无法拒绝黑夜 无法拒绝一场雨擦去所有的伪饰 易朽的是光线,慢慢倾斜的影子 和我们说起的过去 坚硬的是星期三看到的石块 早晨的湿露 对于两岸的楼 大海是广阔,它不停地劝说 记得一些枝权的闪烁 一些窗玻璃在人间,时鐘 ——才是真正的受难者 分针是突如其来的,它高大瘦弱。是一件复制品 时针是沉默,它钉在虚无的墙 与天空交换着光 太阳与月亮上,是永不结束的路 在短暂的花朵释放
小寒的雨,有梦 睡莲、麻雀、兽皮鱼骨 满仓的小麦和稻谷 午夜末班车上的女子 依然惦记着她的“大王和子民” 雨中的花草和树木从不计较 温暖的距离和天空的高度 季节,蚕食着点点绿意 唯有冬天,万物静生 时光笔记 我贪图所有的享乐 以绿,以水,以山,以风 一粒月光俯首轻问 青石巷,落满苍老的时间 那个忽然相遇的人 一声轻叹 为一生松绑 我务必行走在风之上 给它风骨,给
离开 忽然就生灰 忽然就成一只鼠 一条滴泪虫 越待越虚 羽化成烟 空寂 是时间了 得赶紧离开这里…… 终夜徘徊 从南方到北方 这哑寂的 鸟巢 一直升高 同時升高的还有那个民间故事 在雪夜 这个从南方之木上下来的故事 是否安全着陆北方的鸟巢 这个从鸟巢氏走来的老太 是否安全回到了树上 这爱吃甜酒的老太 我给她灌满石灰 她拄着竹节拐杖灌满石灰 大雪茫茫她
莱东翰,来自贝宁共和国,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考入江苏大学读研究生,现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学习莱东翰的抗疫请战书 编者按: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与江西教育出版社依托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国家工程平台联合制作的《战“疫”,我在中国》即将出版发行。该书收集了驻华大使、媒体人、出版人、医生、大学教授、留学生等来自世界各地,身处中国不同城市的37位国际友人关于中国抗“疫
主持人语 视野转向当下,世界各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而美国成了疫情最严重的国家。通过这些诗篇,我们感受到美国诗人对现实世界中疫情的关注和反思,无论是揭示、呈现种种肆虐人间的灾难,还是批评乃至谴责美国当局对待病毒毫无作为,读者可以在诗人对待疫情的态度中挖掘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当病毒试图从地理角度将世界分隔为不同的领地时,诗歌却在情感方面更加强烈地将我们团结在一起。 投稿信箱: a_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