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材课文的选择与加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课文的面貌决定着一套教科书的整体面貌。选文质量的高低,也就直接决定了一套教材的编写质量。
  
  一、课文的选择
  
  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材料,课文的选择首先要为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服务,即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在长期从事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语文教材选文的三条标准: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适合教学。
  从教育部历次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上的时代特点。如,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选材标准”指出:
  “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人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的。”
  “选用的现代政治论文,……在语言文字方面又可作为学习典范的。”“古人的作品,应当尽量多选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都好的;其次,也可以选内容无害而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至于思想内容稍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水平很高,足以作为学习借鉴的,也可以选一点。”
  “课文的语言文字必须合乎规范。人选的文章,除了经典著作、党的文件和早有定评的名作以外,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作适当的加工或改写。”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年代,“突出政治”就成了语文教材选文的首要标准。如,1978《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课文的选取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要求“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学生学思想、学写作的光辉典范,要根据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选取。
  人选的课文应当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
  课文的语言要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古代作品,在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上要足为学习的借鉴。外国作品的译文要力求保持原著风格,并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
  “十年文革”结束以后,“突出政治”的色彩逐渐淡化。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文章。……语言文字好。入选的现代作品,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人选的古代作品,应是有定评的名篇,文字比较平易。入选的外国作品,译文要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同时,力求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
  进入新时期,工具性和人文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可见,在语文教材课文的选文标准中,“思想内容健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时代的印记比较明显,而“语言文字规范”和“适合教学”的要求却是一直坚持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生所编语文教材多达二三十部。他有一个观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最好由教材编者自己撰写。他在晚年曾回忆说:“在儿童文学方面,我还做过一件比较大的工作。在1932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初小8册,高小4册,一共12册,四百来篇课文,形式与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但是,要编者自己创作课文,恐怕只有像叶老这样的大家才能做得到,一般教科书的编写者却很难做到。所以,语文教科书的课文主要还是靠选编现成的文章。
  叶老指出,教科书“编辑的成功与否自然要看选材的得当不得当”。那么,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苑里选出合适的课文呢?叶老1962年在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信中说:
  我尝谓凡选文必不宜如我苏人所谓“拉在篮里就是菜”。选文之际,眼光宜有异于随便浏览,必反复讽诵。潜心领会,质文兼顾,毫不含糊。其拟以入选者,应为心焉好之,确认为堪以示学生之文篇。苟编者并不好之,其何能令教师好之而乐教之,学生好之而乐诵之乎?其理至著明也。初人选之文篇,经共同研讨,或终于不入选。然初选之顷,万不宜草草从事,可断言也。
  我人选文,似当坚持一义,非欲凑成一册篇数足够之汇编,而欲一册之中无篇不精,成为学生营养之资也。请诸公观之,此义何如? 吾人首须措意者,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绝不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若何,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
  叶老这段话,指出了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坚持“文质兼美”的选文原则。即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来衡量,“毫不含糊”。既不“唯名主义”,以作者的名气决定取舍,也不盲从市场,看是否流行,而是看文章本身是否“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
  2.坚持精选的原则。选文时,编者必须具有衡文的眼光,同时又肯下“反复讽诵,潜心领会”的功夫,精心挑选,决不能“拉在篮里就是菜”,甚至要求一册之内,“无篇不精”,这是一个高难度的要求。
  3.所选出来的文章,编者自己要喜欢,也就是说,首先要能打动教材的编者,使编者“心焉好之,确认为堪以示学生之文篇”。如果编者自己都不喜欢,也就不可能让教师“好之而乐教之”,学生“好之而乐诵之”。
  1961年7月1日,周扬对高等学校,外语教材编审组部分同志发表谈话,也提出了如下一些观点:语文教学还是要把语文搞好。语文不大能够配合当前政治,因为政治经常变化,因此不要选太配合当前政治的文章。可以选一些历史性和社会知识方面的东西。课文要解决语言基础知识的问题,课文的目的不要太多,太多就不好搞了。课文要选些稳定的课文。
  他的这些观点也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二、课文的加工
  
  课文初步选定以后,并不是“拉在篮里就是菜”,还要对拟选篇目从语言文字上进行必要的加工修改,这也是我国语文教科书编写的一个优良传统。1949年以前,开明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国文教材就是这样做的。如《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序》说:
  “既称读本,文字形式上应该相当的完整,所选文篇如有疏漏之处,我们都加上修润的工夫。这是要请各位作者原谅的,……”
  中华书局《新编初中国文·编辑大意》:
  “本书所采用之课文,遇有篇幅过长及初学难解之处,间有删节或改动处,期合学科教学之用。”
  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课本》的《编辑大意》中说:   “我们选的课文大都加了点修润工夫:有些材料从长篇作品里节选。前后接榫的地方不得不稍稍变动一下;有些材料一部分的句法和词汇跟口语距离太远,不得不改换一个说法。……我们修改的课文,有商得原作者同意的,也有因为不知道原作者的通讯地址,没有征求同意的。这是要请各位作者原谅的。”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四“选材标准”中指出:
  “课文的语言文字必须合乎规范。入选的文章,除了经典著作和早有定评的作品以外,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作适当的加工或改写。”
  在过去那个特定时期,领袖人物和鲁迅的文章被认为是经典,不能随便修改。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原文写作“那”,按(简化字总表),应该用“哪”,不少师生给编者写信,指出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应该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写法。人教社曾通过教育部专门向中央有关部门打报告,才得以修改。
  据刘国正先生介绍,“叶老自己对课文的文字加工。极为严肃,极为精细,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者无不深受感动。回想那些年,叶老审阅初选的课文,都逐字逐句推敲,详尽地提出修改意见。……还有一些课文,是在叶老亲自主持下加工、改写或编写的。我记得的,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凡卡》《最后一课》等。以《最后一课》为例。叶老召集三方面的人共同修改。一是语文编辑室的负责人和主要编辑。二是老北京,熟悉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同志,三是通晓法文的同志。把法文的原本和汉语的译本都摆出来,逐字逐句地推敲,最后由叶老裁定。一篇课文往往要修改好几天。经过这样加工的课文,文字质量有显著的提高。叶老自己写东西也是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也常常请一些同志在一起逐字逐句地推敲。他的童话《蚕儿和蚂蚁》,因为有一位同志提出普通话里只说‘蚕’不说‘蚕儿’。他就删去了‘儿’字,成为现在的题目《蚕和蚂蚁》。”《叶圣陶关于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论述》
  对语文教材课文的加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原文有疏漏
  叶圣陶:“盖欲示学生以文章之范,期文质兼美。则文中疏漏之处,自当为之修补润色。”(16-157)
  如,一位著名学者的一篇文章《世界散文精华序》曾被选人高中语文教科书,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教师反映,文中有几处论述不严密,后来就被换掉。
  
  2.根据口语实际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1956年即被选人初中文学课本,并且作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要求背诵的课文。这篇作品原题作“天上的市街”。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教师给编辑部来信,认为“市街”生僻,人们口头上谁也不那么说,不如改成“街市”。当时叶老指示,让编辑部把这位教师的来信转给郭沫若先生定夺。郭老很快就回信,表示同意这位教师的意见,从此,教科书中就成为“天上的街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一辈学者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
  
  3.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长篇作品往往需节选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雷雨》节选自曹禺的剧本《雷雨》。为了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需要对原文进行节选。
  
  4.改写
  《看云识天气》《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谈到对选文的加工。叶老说:
  “选定之文,或不免须与加工。加工者,非过为挑剔,俾作者难堪也。盖欲示学生以文章之范,其于文质兼美,则文中疏漏之处,自当为之修补润色。固陋之作者或将不快,明达之作者宜必乐最。加工之事,良非易为。必反复讽诵,熟谙作者之思路,深味作者之意旨,然后能辨其所长所短,然后能就其所短者而加工焉。他则作者文笔,各有风裁,我人加工,宜适应其风裁,不宜出之以己之风裁,致使全篇失其调谐。总之,欲求加工得当,必深知读书为文之甘苦,愿与诸公共勉之矣。”
  这里,叶老提出对课文进行加工的具体要求。
  
  1.要明确修改标准
  即主要是以“语言文字规范”作为加工修改的标准,“用词力求正确,造句力求精密,务期与标准语相吻合,堪为儿童说话作文的模范”。(16-17)
  
  2.态度要严肃审慎
  因为“加工之事,良非易为”,必须“就其所短而加工焉”,而不能把“所长”当作“所短”而乱改一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反复讽诵,熟诸作者之思路,深味作者之意旨,然后能辨其所长所短”(16-158),“一句话一个字都不能放过(16--148)”。
  
  3.熟悉作者的行文风格
  “每个作者在行文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教材编者在对课文进行加工时,必须熟悉作者的行文风格,不能信由自己的行文风格横加删改。“作者文笔,各有风裁,我人加工,宜适应其风裁,不宜出之以己之风裁,致使全篇失其调谐。(16--158)”
  在20世纪50年代,参与语文教材编写的叶圣陶、吕叔湘、吴伯箫、隋树森、张志公等先生,本身就是著名的文学家或语言学家,所以绝大多数作家。对教科书编者修改他们的文章表示理解、同意。有的甚至表示感谢,如郭沫若、茅盾、秦牧、杨朔、碧野等,是所谓“明达之作者”;但也有“固陋之作者或将不快”的现象,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颁布以后,人们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增强了,加上编者的水平问题,使选文的加工更加复杂了。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和老年人私有财产增加等原因,老年人立遗嘱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遗嘱是处理遗产的主要方式,及时订立完善、合法的遗嘱可以很好地保护老年人的
【学习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并掌握其初步运用;2.掌握三角函数定义,会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画
一天中午,县农机公司接到高柳公社饮马大队要求去人修水泵的电话后,立即派技术员赶到了大队机井房,只见干部社员急得团团转,机手满脸油灰。技术员一检查就发现水泵不出水的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对安全保障义务作了专门规定,安全保障义务的限度虽未在该条中直接规定,但结合侵权责任法的救济法性质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
本文先给出圆锥曲线切点弦所在直线方程,然后证明两个圆锥曲线的一般性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高考试题和竞赛试题.定理1已知一个圆锥曲线的一般方程为 In this paper, we fi
问:刘某是市地质勘探总队工程师,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在外,瘫痪的母亲主要靠妻子李英照顾。李英在中学担任教师,寒暑假还好,一上课她就常常顾不上按时给其母换洗衣服、喂药喂
201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具有保送资格的保送生进行了面试。面试试题共五大题,其中物理2题,数学2题,化学1题。考生思考时间45分钟,然后向面试教师陈述试题解答思路、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背景下,让中学生了解日渐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引导他们学会尊重文化多样性, With the c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比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的认知却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如果宝宝缺乏性别角色教育,容易造成他们性别错位等心灵的扭曲。那么,如何对宝宝进行性别角色教育呢?让我们借鉴借鉴国外的早期教育经验。——编者    美国:三岁儿子替妈妈开门  在美国,
1 概念的界定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的简写STS教育的基本涵义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听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依赖于教育。”STS教育要求科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注重渗透技术教育,以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