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能致远悠然润心田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反映着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之魂,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依托本校校园文化特色——“墨香”校园文化,实施独具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是我们的愿景,我们为此而努力着。
  “墨香”本义就是书法艺术,而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做出特色,做出成绩,做出高效益,就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核心。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墨香精神”,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翰墨浸润,清香师表
  1.墨香濡染自芬芳
  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德育具有停留在口头上、存在于资料中的不良趋势。一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逐渐淡薄,大有心灵麻木之势。古人曰“哀莫大于心死”,如何重新唤醒教育者的育德之心呢?“墨香”书法特色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激活了教师的育人之心,将对德育的重视由纸上枯燥呆板的文字化为内心真诚的渴求。教师在打造“墨香”特色校园文化时,首先要自己濡染墨香——习书法。在这个过程中一笔一画的练习,同事间的赏析,带来的是书法学习的乐趣、同伴间的探讨,感悟到的是书法家的优秀品质……“书天地独美,修德艺双馨”。教师的内涵在增厚,书法对人的正面影响对于起点相对较高的老师们将更直接有效。“墨香濡染自芬芳”,教师自身的厚德,使得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排除了许多障碍,对德育的认识就在这充满乐趣的濡染中得到了深化。这个过程不再是枯燥、被动的强迫式,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进行的,从而自觉主动地提高了对德育的认识,成为一种内需。
  2.暗香浮动润无声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多个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长,所以,教师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当教师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认识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将自己对“墨香”的所爱所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书法殿堂,品悟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移情”唤醒学生对意识、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认识,激发起心灵的渴望。
  二、 墨韵悠远,滋润新苗
  1.书法为友,打造队伍
  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得力的德育队伍,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班主任队伍了。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主导者,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以“墨香”为核心,就可以开展务实、有效的班主任培训,如班主任基本功书写大赛、“墨香”班级文化建设展示、我的“墨香”故事、“墨香精神”研讨会……将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落到实处。其次是学校德育成长导师。学校的成长导师涉及各门学科的教师,特别是书法老师就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做好育人的工作。我校成立有“小星星书法社”,书法老师自然就是这些社员的成长导师,从习字到习人,导师成为成长路上的护航者。真正营造了“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
  2.翰墨为介,舞动生活
  陶行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对于抽象的道德观念,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而且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的高速时期,通过网络、电视,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所以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富有实效,要根据时代、学生的需求开展工作。以“墨香”为中心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极好地将认识和行动结合了起来。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墨香校园 七彩篇章”活动;学生走进古镇,探寻墨香的“街头巷尾探墨行”活动;假日雏鹰小队走进古镇,分发纪念卡的“古韵今风赞家乡”活动;学校书法社团的“小星星社送春联”活动;“墨香书香品格飘香”的综合实践研究;校艺术节的百人书法大赛……
  3.墨香为纽,发挥合力
  家庭既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又是学生成长的长久“加油站”,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两者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墨香”成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家长或以QQ聊天的方式讨论学生写字的情况,或在班级博客中发表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或通过“家校联系单”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家长委员会,邀请成员来校了解学校的工作,共同为“墨香”出谋划策……“墨香”拉近了学校、家庭、社会的距离,更好地整合了各方的资源,发挥出共同育人的作用。
  三、 墨香氤氲,香溢校园
  1.菁菁校园,馨香满园
  众所周知,“环境造人才”。学校环境是办学特色的外观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正是德育所关注的。学校就以 “墨香”特色打造学校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学校将教学楼命名为“墨香楼”,力图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扇橱窗都充满传统文化的翰墨气息。在校园东墙布置书法长廊,定期展示师生的书法作品。新学期,学校的书法长廊及时换上了“新衣”。书法老师们的巧手,师生们的作品,把学校的书法长廊装点得格外醒目、漂亮。我们专门开辟了书法专用教室,里面的布置体现了浓浓的翰墨气息。每个班级的墙上悬挂历代名家书法精品,在学校墨香楼外则展示了历届学生的书法作品,班级布置亦体现墨香主题,各个班级定期在班内展示学生书法作品。整个校园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艺术熏陶。
  2.莘莘学子,墨韵灵动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人格健康的人。以“墨香精神”熏陶的学生具备静气、正气、灵气的特点,形成独有的行为气质。《书法诀》中提出:“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学生在认认真真写字的过程中凝神静气,全神贯注,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沉着、静心的习惯。《弟子规》中有:“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更是习得书法家们的高风亮节,做到“一横一竖写好字,一撇一捺做好人”,培育出清清朗朗的浩然正气。书法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学生在书法鉴赏中更能感受到怀素的坚持不懈,王羲之的观察力,米芾的想象力……从而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大胆创新,使得他们的人格也变得高尚,从而达到心灵充分的自由和解放,成为新时代的骄人一代。学校有学生不仅多次获得省市级乃至全国的书法大奖,而且在科技、舞蹈等其他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功效。但德育工作必须有真真切切的抓手,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好。事实证明:以“墨香精神”为抓手,依托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德育工作也必将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谱写华美的篇章。
其他文献
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医学研究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其中包含的一种有害物质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据悉,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耗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而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
2010年的自主招生高校已有80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数字将会进一步增大.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从本期开始,《数学金刊》将会为大家精选诸多名校最新的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并分知识板块呈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探寻式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式提问,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式提问,激励拓展延伸;递进式提问,促进灵活运用;贯通式提问,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实现主动学习,享受趣动课堂带来的成长乐趣.  [关键词] 问题;兴趣;活动;趣动课堂  在2015年江苏省“教海领航·相约启秀”初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
摘 要: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分析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其中社会网络分析是学习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会使数据的分析过程事半功倍。本文在对现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SNAPP的功能特性进行阐述,并通过一个在线教学分析案例从数据获取、社群图形成、图形过滤、个体分析四个方面介绍了SNAPP的使用过程,以期为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学习分析的教育实践者提供参考。
刘秋菊,1974年出生于中国台北,1993年到1997年就读于台湾大学数学系,1997年赴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并于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2007年荣获第四届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银奖。    2007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刘秋菊是7位获得2007年度晨兴数学奖的数学家中唯一的女性,亭亭玉立,为众人瞩目。颁奖
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早以前就制造了许多会模拟人行为的机械人,当时,人们把这些机械人叫做“机关”木人、“偶人”,它们是现代机器人的始祖。  三国时期,著名巧匠马钧制造了能击鼓吹箫、跳舞掷剑、倚墙倒立的木人,构造相当精巧、灵活。  两晋时期,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相继出现,这些机器人有的已不是玩具,而带有实用性质。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以看门、舂米的木人。  从史书记载中可清楚地看出唐朝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及其灵活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的根本就是组织文化。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内隐规矩”就是组织成员已经接受的习以为常的做事方式。“内隐概念”就是做事方式背后的时事情的价值判断。而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其实就是对学校文化的诊断与改造的过程。  学校文化的诊断可以通过对行为的分析来进行,也可以
(本套试卷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设f(n)= (n∈Z),则f(2012)的值为_____.  2. 命题:“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及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3. 若△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向量m=(a c,b-a),n=(a-c,
摘 要:教学质量监测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无论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本文针对县域内教学质量监测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通过自主开发和引入教学管理平台相结合方式,形成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四环节、四平台”监测体系并付诸实施,实践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县域教学质量监测;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易错点扫描]  1. 混淆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  2. 混淆等比数列的肯定与否定的证明.  3. 忽视“项”的位置.  4. 忽视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特殊项或性质求参数.  5. 等比数列求和忽视“q=1”的讨论.  6. 利用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求an时,忽视讨论n=1的情况.  7. 对不等式基本性质中的条件不清楚或没有准确理解,造成错解,如没有注意到很多条件是“正数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