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法指导;读法;听法;思法;问法;记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56—01
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问津。在教学实际中,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不但要教师会教,而且要学生会学。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而且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学生的学法。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的学法指导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谈几点拙见。
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将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读法”指导。
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读教材,即使读,也只沿袭了小学时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的方法。这样既不能读懂,更无法读透,且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读数学书呢?我认为,平时应要求学生做到: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以及相关的双基知识,做到对基本知识点心中有数;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相关记号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讲;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研讨书本知识的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力争把书本读“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三步走可先把课本读“厚”、读“懂”,然后达到读“薄”、读“通”的目的。
2.“听法”指导。
“听”是指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中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差,从而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 (1)听每节课学习的要求,要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听;(2)听知识的引入过程及方法,要明白本节课和以前所学内容的衔接,以及本节在所学知识中的作用;(3)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4)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看教师是如何分析题意,如何着手解的,并在做习题时会应用这些例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5)听好课后小结,小结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有目的的总结,要认真体会小结的意义,从小结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方法,了解本节的主线。
3.“思法”指导。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学习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状态,狭窄、单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思后多写心得、体会;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要善于从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问法”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提问,不懂得如何提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问底;(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记法”指导。
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而一部分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分不清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正确的笔记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听”,“思”中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2)记学习内容的要点,有疑问的疑点及书中没有的知识点和教师补充的知识点;(3)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特别是解题技巧,加强思路、方法、技巧的积累;(4)记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好的笔记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56—01
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问津。在教学实际中,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不但要教师会教,而且要学生会学。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而且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学生的学法。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的学法指导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谈几点拙见。
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将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读法”指导。
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读教材,即使读,也只沿袭了小学时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的方法。这样既不能读懂,更无法读透,且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很好的训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读数学书呢?我认为,平时应要求学生做到: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以及相关的双基知识,做到对基本知识点心中有数;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相关记号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讲;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研讨书本知识的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力争把书本读“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三步走可先把课本读“厚”、读“懂”,然后达到读“薄”、读“通”的目的。
2.“听法”指导。
“听”是指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中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差,从而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 (1)听每节课学习的要求,要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听;(2)听知识的引入过程及方法,要明白本节课和以前所学内容的衔接,以及本节在所学知识中的作用;(3)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4)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看教师是如何分析题意,如何着手解的,并在做习题时会应用这些例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5)听好课后小结,小结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有目的的总结,要认真体会小结的意义,从小结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方法,了解本节的主线。
3.“思法”指导。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学习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状态,狭窄、单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思后多写心得、体会;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要善于从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问法”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提问,不懂得如何提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问底;(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记法”指导。
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而一部分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分不清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正确的笔记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听”,“思”中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2)记学习内容的要点,有疑问的疑点及书中没有的知识点和教师补充的知识点;(3)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特别是解题技巧,加强思路、方法、技巧的积累;(4)记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笔记是为补充“听”、“思”的不足,是为最后复习准备的,好的笔记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