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链》还债前后看人物的幸福程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在新课标的解读中又有了新意。整篇小说作者都在讽刺着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小说的开头描写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生活极为不满,梦想像上流社会的贵妇人那样过高贵、风雅的生活。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她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天郁郁寡欢。一夜风光丢失项链之后,欠下一大笔债款,在这种种打击面前,她终于丢掉幻想,面对现实,开始自己踏实并勇敢地好好生活。
  诚然,玛蒂尔德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她的幸福指数随事件的起伏而不断发生波动,在她经历了借项链—买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说项链之后,终于回归平静。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的命运起起伏伏,幸福程度不停地发生变化。
  新课标中对这篇课文的目标做了形象化的解释,使得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对人物的理解更有现实意义。新课改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这种自主性发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了最重要的条件。教学的“文化—心理”过程即“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事实上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载体。我在上这一节课时,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着重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在多媒体上课时,我先给出了这节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目标】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然后要求同学们思考:
  (1)本课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同学们很快就可以回答出是借项链—丢项链—买项链—还项链—说项链。)
  (2)本课的主要人物心理变化是怎么样的?(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然后形成综合结果,回答大致是喜悦—懊恼—慌乱—抑郁—痛苦—轻松。)
  (3)本课的次要人物心理变化是怎么样的?(同学们分析路瓦栽的心理变化是喜悦—懊恼—失落—沉重—轻松。)
  (4)还债前后主要人物的幸福程度有没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围绕第四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人物的幸福程度肯定是有变化的,从主要人物玛蒂尔德来说,年轻的她因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天郁郁寡欢,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梦想”。由于当时法国现实中,人们疯狂地崇拜金钱,拜金主义无情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生活和婚姻。于是,玛蒂尔德不愿面对现实,而是把理想寄托在梦境中,此时,可怜的玛蒂尔德已完全被虚荣心俘虏了,但是她却从来不想掩饰自己的渴望与痛苦,所以她并不虚伪,但是她整天哭泣,所以她是不幸福的,而且此时的她不幸福程度也是最高的。随着路瓦栽被邀请去参加部里的舞会,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再次膨胀,她的幸福感在增长,因为她找到了展示虚荣心的机会,但是女性特有的羞涩还是让她故意装出不满意的神色,以没有装饰物为借口而感到痛苦,在路瓦栽提示她找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的时候,她的幸福感又上升了。舞会上是她一生最风光的时刻,她的幸福程度达到了顶峰,她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风光只维持了一夜,这种幸福感就在丢失项链后化为乌有,她到处想办法还项链,甚至去买了真项链来偿还,而不是逃避和耍赖。褪尽虚荣之后净显自尊、诚实本色,她还不是被世俗污染的坏女人,此时她是可爱的,也是最踏实和安全的,幸福得最真实。在还清债务后,她是最轻松的,幸福感是脱胎换骨式的、刻骨铭心的、深入骨髓的。即使得知项链是假的后,给我们留下耐人回味的空间时,同学们在猜测她的反应时,结果是多元化的,她有可能是不要赔偿,有可能是笑对补偿,有可能是要求补偿,也有可能是嗤之以鼻,但是肯定不是失魂落魄,因为这十年让她完全学会了坚强和自尊。
  这十年,她失去了容貌和钱财,但是得到了真爱,因为她所有的选择都得到了丈夫的支持。虽然她十年间也许还没有孩子,因此无法享受亲情的乐趣,但是她的精神是高贵的、幸福的,她的生活是真实的、和谐的。当幸福、真实的生活已经握在她的手中时,她就不会再用哭泣去面对人生,取而代之的是用健康、积极的态度去享受人生,这是多少钱财也换不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真心地为她喝彩,为小说喝彩。
  在我国现代都市化的进程中,许多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大量涌现,许多女性都做着玛蒂尔德的梦,又有多少女性对自己的尊严感觉冷漠,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又有多少女性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看看玛蒂尔德的今昔对比,感受一下“项链”的考验,是否会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好女性,仍然是当今一个热议的话题。
其他文献
微循环遍及全身,直接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与信息传递,与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创伤、感染、休克等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判断关系密切,其功
单基因病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模型,对这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是儿童较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腹部疼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女性多发,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绝经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又加重了肠
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是机体内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对肌动蛋白的聚合/解聚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生理效应不仅在于维持细胞结构稳定,而且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节过程,是
摘要:笔者从职业学校果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把学生的被动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学生、以人为本制定学习目标、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激活创新思维、创设良好的情景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从六个着眼点提出了果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果树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当前的果树专业教学,面临着许多新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改革创新应当成为推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动力。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手段滞后、教学前瞻不足、教学模式有待改进以及学生差异性兼顾
本学年接受新课程教学任务后,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在2010年暑假期间,笔者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接受了一些新课程理念,又在学校的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我国城市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小城镇处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小城镇,可以逐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