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数学课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在“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环节,实现了学生从他动性、被动性到主体性、能动性学习状态的转变。
  一、有效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在一定意义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对于儿童来说,并不全是“新知识”。因此,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将儿童有关的数学经验总结提升,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构建起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有效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如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理解乘法的含义首先要建立在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上。加法是一年级的旧知,因此,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本课从复习加法的意义入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上,2只小白羊和3只小黑羊正在悠闲地吃草。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羊在吃草?学生列出算式:2 3=5(只)。接着,我请学生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2只小白羊和3只小黑羊合起来一共是5只羊。接着,我再创设情境:草地上出现3组小兔,每组2只;4组母鸡,每组3只。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兔?鸡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想到了用加法去解决问题,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 2 2=6(只),3 3 3 3=12(只)。然后,我组织学生比较三道加法算式,找到异同点,从而过渡到本课第一个知识点:认识几个几相加。
  加法意义的复习,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通过几道加法算式的比较,找到旧知和新知的异同点,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整个环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多角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位教育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如学生认识了几个几之后,我组织学生用小棒操作,按要求摆出2个4、5个1等。然后,我再给出几道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有几个几。这一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把感性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加工成表象,为下一环节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教学“乘法的意义”后,我出示几道乘法算式,请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根据摆的情况,写出加法算式,进行乘法和加法的转换练习。这样的操作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到一道乘法算式的两种不一样的含义,更是学生由顺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一种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实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和求异创新的目标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合作学习在我国古代就有所提倡。所谓合作学习是以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共同探讨某个问题为出发点,达到通过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而取得整体效果的目的。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合作,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甚至是全员合作,而同桌合作是最易于组织,且能收到理想的合作效果的一种模式。
  本课教学中,在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时,我安排学生同桌互相商量,共同讨论,合作完成。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标。在进行乘法算式和各部分名称的认读练习时,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互相指导、纠正。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读的学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听的学生也感觉到自己责任重大,不可懈怠,他们在合作中实现了互补,双双受益匪浅。
  总之,学生只有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GNSS布设平面控制网已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满意的平差结果的前提条件为:①高质量的基线数据;②约束GNSS控制网的已知点精度足够高,使得GNSS控制网的整体精度不受已知点约束而有明显改变;③优化的平差方案;④科学严密的平差模型。通过对某项目GNSS控制网的布设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不同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了GNSS控制网方案优化与数据处理的有效方法。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考虑的;课堂开放了,教师如何调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应做什么?教师如何对待课程生成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执行教学过程所面对的新的挑战。那么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要提高课堂质量和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研究教材、选
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尤其是耐力等健康指标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虽然体育课以其鲜明的活动性深受学生喜爱,但如果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长期呈现为枯燥、单一的状态,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从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费时低效”,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探索。  一、设置疑问,有效激
现代教育已经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目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中,舞蹈是最常被忽视的科目之一。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而舞蹈教育作为一种最为重要的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民族气质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故而应当之无愧地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普及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四育人"相结合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做到德育工作全覆盖。高校应坚持德育为先,重视育人环境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