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需要阅读,阅读才能丰厚教师的底蕴,做一位学习型教师更加离不开阅读。要让教师通过阅读促进自身内涵发展,就需要在主观上引起教师对阅读的认可和向往,借助学校读书项目的具体活动措施,让教师体会到阅读带给一线工作的积极帮助和带给教师自身发展的良好推动作用,从而激发阅读的内驱力,构建阅读共同体,在阅读中共同成长和提升,最终实现教师提升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共读一本书”;教师阅读;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B-0063-04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是否应该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断言: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许多专家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在思贤实验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自建校起就规范开展,学校始终相信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为此,学校以“贤书共阅,以书养贤”为主题,每学期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全校教师共读一本好书,汲取专家的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思维,以书养贤,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实现教师共同成长。
一、同一个梦想的感召——理念引领
有句话说:一个人独行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一起可以走得更远。而一群同心合意的人,便可以走得更稳当、更扎实。要取得教师读书活动的良好效果,首先要使教师的精神意识得到统一和唤醒。因为教師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也是学校文化和理念的传播者。只有在教师对学校的文化理念充分认同的前提下,才能更加契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在理念引领下,为同一个梦想而努力。
1.感召教师文化认同,为同一个梦想奠基
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和人生的体悟,学校在开办之初便提出了自己的办学主张和行动宣言。学校确立了“见贤思齐”的校训和“人各有贤、各贤其贤”的教育哲学,勾画了“法古今贤人、成时代新贤”的办学愿景,实施“一日一小贤、一生成大贤”的育人路径,而这一系列的词句和表达,需要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学校为此开展了“共谈学校文化”的主题活动,老师们对学校文化理念进行解读和阐述,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教师话语体系,也激发了全体教师共同实现办学梦想的热情。由此,“共读一本书”项目应运而生,老师们在共读中交流思想,在共读中碰撞思维,在共读中实现新的创生。
2.激发教师愿景认同,让同一个梦想起航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强大的驱动。教师对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愿景有共同的认识,更能激发教师形成主观能动的发展愿望,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览室氛围、丰富阅读室图书、评选优秀读书人物等措施,使老师们对阅读有一种向往和认同,并且勾起自身对发展愿景的渴望,以书养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同一本书的浸润——悦读悦思
美好的愿望需要实际的行动来实现。让学校教师借助对优秀经典教育类书籍的阅读,丰厚自身的教育理论积淀,加速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提升,是教师发展项目中最基础的一项。学校要借助个体阅读和同伴研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阅读过程中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地生根,让全体教师真正共读好一本书,共同思考,共同研讨,共同提升。
1.共思——圈圈画画中积累感悟
读一整本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的。目前教师在校时间基本都用于完成教学任务,鲜少有教师能够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进行阅读。下班之后的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会成为大部分老师阅读的时段。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对阅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整体认知的作用,尤其是每次阅读间隔时间较长的话,不利于教师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做适当批注成为较好的解决方法。学校要求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上的内容进行批注,用划重点、写评语等多样的个性化的理解符号来表达。在我们共读的《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中,就有关于阅读中进行加工的文本记录符号建议[1]:
? 我的疑问
佳语,我想有朝一日会用到它(圈出该话语)
*
关键词:“共读一本书”;教师阅读;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B-0063-04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是否应该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断言: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许多专家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在思贤实验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自建校起就规范开展,学校始终相信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为此,学校以“贤书共阅,以书养贤”为主题,每学期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全校教师共读一本好书,汲取专家的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思维,以书养贤,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实现教师共同成长。
一、同一个梦想的感召——理念引领
有句话说:一个人独行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一起可以走得更远。而一群同心合意的人,便可以走得更稳当、更扎实。要取得教师读书活动的良好效果,首先要使教师的精神意识得到统一和唤醒。因为教師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也是学校文化和理念的传播者。只有在教师对学校的文化理念充分认同的前提下,才能更加契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在理念引领下,为同一个梦想而努力。
1.感召教师文化认同,为同一个梦想奠基
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和人生的体悟,学校在开办之初便提出了自己的办学主张和行动宣言。学校确立了“见贤思齐”的校训和“人各有贤、各贤其贤”的教育哲学,勾画了“法古今贤人、成时代新贤”的办学愿景,实施“一日一小贤、一生成大贤”的育人路径,而这一系列的词句和表达,需要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学校为此开展了“共谈学校文化”的主题活动,老师们对学校文化理念进行解读和阐述,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教师话语体系,也激发了全体教师共同实现办学梦想的热情。由此,“共读一本书”项目应运而生,老师们在共读中交流思想,在共读中碰撞思维,在共读中实现新的创生。
2.激发教师愿景认同,让同一个梦想起航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强大的驱动。教师对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愿景有共同的认识,更能激发教师形成主观能动的发展愿望,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览室氛围、丰富阅读室图书、评选优秀读书人物等措施,使老师们对阅读有一种向往和认同,并且勾起自身对发展愿景的渴望,以书养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同一本书的浸润——悦读悦思
美好的愿望需要实际的行动来实现。让学校教师借助对优秀经典教育类书籍的阅读,丰厚自身的教育理论积淀,加速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提升,是教师发展项目中最基础的一项。学校要借助个体阅读和同伴研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阅读过程中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地生根,让全体教师真正共读好一本书,共同思考,共同研讨,共同提升。
1.共思——圈圈画画中积累感悟
读一整本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的。目前教师在校时间基本都用于完成教学任务,鲜少有教师能够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进行阅读。下班之后的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会成为大部分老师阅读的时段。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对阅读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整体认知的作用,尤其是每次阅读间隔时间较长的话,不利于教师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做适当批注成为较好的解决方法。学校要求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上的内容进行批注,用划重点、写评语等多样的个性化的理解符号来表达。在我们共读的《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中,就有关于阅读中进行加工的文本记录符号建议[1]:
? 我的疑问
佳语,我想有朝一日会用到它(圈出该话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