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唱具有音域广阔、音色丰富的特点,对培养小学生对于演唱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小学生演唱自信心,希望能够挖掘他们的表演潜能。因此,在小学时期就学习合唱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小学音乐合唱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各项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学习阶段开设小学音乐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丰富音乐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合唱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音感训练水平。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也应该积极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形势变化,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才能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和技能。
  一、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自身素质水平不齐,合唱意识缺乏。由于音乐课堂合唱是以班级为单位,不同于通常的合唱团训练,并且,每个学生自身音色条件、歌唱水平、合唱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不尽相同,年级班级之间也存在不同,这都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活跃度。此外,小学生普遍存在对合唱歌曲中二声部歌唱困难的情况,常因比一声部音区低而找不着调,被一声部带跑。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在合唱教学方面内容不足,小学生在合唱中缺乏协作统一意识,因此唱起来各自为政,以至于演唱毫无乐感。
  2.合唱教学不被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受应试教育以及学校自身教育教学重心的影响,音乐课作为非应试必修课,往往课堂教学随意,合唱课更是不被重视,小学生实际训练的合唱课,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学方法上,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气息的控制、音准的掌握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等问题,往往不能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去切入,与教学内容也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方法仍以灌输为主。这些都直接导致小学生对合唱缺少积极性,产生抵触厌倦情绪。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活力。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想让小学生喜欢上音乐合唱,就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此学科的浓厚兴趣。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小学音乐教师如果想顺利轻松地教孩子们合唱歌曲,就必须先从培养他们的合唱兴趣着手。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呢?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从老师入手,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都是喜欢哪个学科的老师,就会喜欢这一学科,对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因而,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可以通过使用幽默的言辞、适时的鼓励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求提升学生欣赏合唱歌曲的水平。合唱歌曲与单唱歌曲相比,旋律会显得有些复杂,因而,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教师要先好好培养学生对合唱歌曲的欣赏水平,接下来再进行教授。因为当学生听到旋律优美的歌曲后,就会对合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
  2.多方位开发调动感官,达到合唱预期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希望学生们可以在合唱训练时做到二次创作音乐相关的作品。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做到以情感带动发声,从而能够提升听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小学生的合唱教学中,新课标就要求学生做到理解音乐的内涵所在,同时,在此基础上准确了解自己的声部,注意倾听他人的声部。
  比如在进行一首合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进行欣赏,试图去理解作品内涵,然后指导学生用尽可能深情且和谐的声音来演唱音乐,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调节演唱歌曲的速度、力度以及歌曲的延长方式,做到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模仿经典、听记歌曲,提升音乐的独特听觉,同时增强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小学生时刻注意指挥的手势,然后根据动作做出同等的速度,通过这种结合多种感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同时体验作为表演者、欣赏者以及创作者的乐趣,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3.进行发声训练。进行发声训练是学生掌握科学唱歌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是合唱的基础。合唱是多人训练,如何运用不同的人声在合乎自然生理条件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唱达到声音优美悦耳、情感真挚动人。合唱时要求端正演唱姿势,站姿需要自然平直,呼吸自然流畅,身体放松,不能紧绷,呼气均匀。合唱时需要做到字正腔圆,歌唱时要有良好的起声和准确的母音状态,声音才能优美流畅,表达歌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合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声音,同时也需要感受合唱的和谐之处,感受多重人声产生的美好的声音,同时,针对低年龄的学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也需要加强学生的训练,强调学生的感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的发声方式,达到声音的和谐优美。
  4.丰富课堂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丰富合唱课堂内容,避免填鸭式教学,如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和领悟合唱的魅力。教师要合理选择合唱教材,让学生体验合唱教学的美感,合唱属于二度创作,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教学管理,多提意见,发表对合唱的见解,从而增强教师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音乐整体素养。
  总之,通过对于多种途径的探讨,我们意识到在学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改革合唱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集體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才是合唱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耿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音乐时空,2014(15).
  [2]张彩霞.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4(05).
  [3]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7).
其他文献
西安碑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林历史街区位于西安老城区以内,南靠古城墙、东临柏树林、西接书院门,是古都西安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城市发展柏树林街道的拓宽,新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和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潜力的挖掘和提升,为今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就旨在探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思维潜力挖掘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思维潜力  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学习更多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信心,实现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成就学生自己,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发挥初中数学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 自信;兴趣;成功;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形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的快乐,实现学
通过走访调研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深圳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大学六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工作机制、教育体系、实施举措
电网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电网投资对保证电网适度超前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介绍了美国电网投资的现状,分析了美国电网投资增长的推动因素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及指导学生的欣赏、绘画练习,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绘画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绘画开始的时候是一种技巧,这个巧就是从大量的练习中来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然后上升到艺术,就是美术,这个阶段必须有大量的绘画练习的积累,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美术个性。  作为现在的美术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让学生在绘画练习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寻找自己的快乐
立定跳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难点,尤其是体育新课程改革后,促使我们必须用新的教学手段去面对学生,使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愉快、健康地学习,使他们在欢笑中成长,在成长中掌握动作技术和知识技能,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为此,通过“游戏教学法”和“下肢加重法”来提高学生对立定跳远的学习兴趣和对这项运动技术的掌握能力。  一、立定跳远的概念  立定跳远是指不用助跑,从立定姿势开始,双手配
城市设计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结构,思想,城市设计规划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美观。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设计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步行系统等
通过教学实践中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在1000米(男生)与800米(女生)测试过程中常出现测试中腹痛、运动性晕厥、运动性低血糖、测试时生理"极点"出现过早等不良生理反应.通过文献资料法,
《乐器》编辑部:我们学校的一支管乐队让我负责,我觉得自己知识不够,希望贵刊能登一些这样的文章,使我从“困惑”中逐渐解脱。广东云浮市云浮中学  张广元2000年4月3日在日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