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岩节理边坡顺层滑坡稳定性分析

来源 :能源与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某高速公路堑坡顺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物探钻探,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开挖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地勘资料和现场调研获取该滑坡的土体材料强度参数,采用UDEC对其施工期稳定性开展模拟分析,探讨开挖效应对边坡的影响。研究为随后该边坡的处置设计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已有评价方法未能对煤田火区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信度偏低,评价耗时上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法的煤田火区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获取诱导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各个因素的危险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利用煤田火区危险性分析结果编制火区危险事故树,获取导致危险发生的最小割集,将各个因素的结构重要度进行排序,获取最为危险的基本事件。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模糊数学法对影响煤田火区危险的因素进行分级评价,通过所组建的评价模型,获取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煤矿生态环境关系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为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必须对其进行修复和治理。煤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涉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壤、植被、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修复与治理难度较高。经调查研究发现,煤矿地区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采用景观和生态兼顾的修复与治理模式,针对青海省某煤矿几项重要的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了“生态+景观”模式的煤矿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路径,对于煤矿生态修复治理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针对北方某一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河流湿地污染、局部内涝严重等现象,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基址条件,建立海绵式生态规划区。在原有蓄水池基础上,扩宽原有河流水系,采用地表水体调蓄净化,通过生态调蓄空间连接引河,以闸控制,建立水体循环与雨洪调蓄结合的水系统,采用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方式,保证生态水量,改善水质。在城市河流周边湿地方面,进行项目分区设计,建立调蓄空间、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园、抛石驳岸、滨河步道以及生态种植池的绿化构造,形成驳岸景观和“四季常绿”的效果。
为了对小型生物质/煤粉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提供理论指导,采用两段式滴管炉试验系统模拟粉体工业锅炉热态环境,研究了生物质与煤在不同配风燃烧方式下的NO排放特性,考察了掺混生物质种类、生物质质量掺混比、配风比、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对NO排放量、燃料氮转化率以及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级配风和单极供风条件下,煤粉掺烧生物质粉都有助于降低燃料氮向NO的转化率。相对于单级供风,分级配风可以降低燃料氮向NO的转化率,且存在NO排放最低的最佳配风比。但分级配风对燃料燃尽有负面影响,分级配风对粉煤燃尽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
使用GCMS-QP2010 Ultr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UNITY-xr电子制冷预浓缩仪,建立了检测环境空气中15种ODS的方法。环境空气样品置于苏玛罐中,经UNITY-xr电子制冷预浓缩仪富集、脱附、除水、除二氧化碳和浓缩后,进入GCMS进行分析,以SIM方式进行采集,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0.05 ng/mL的浓度下,峰面积RSD均小于3.70%,在0.05~1.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限为0.128~2.942 pg/mL。本方法简单易操作、重
为解决白坪煤矿极低透气性构造软煤瓦斯抽采质量差的问题,理论分析了影响极低透气性构造软煤瓦斯抽采效果的主控因素,提出了基于工程化思维,系统考虑封孔工艺、钻孔修复及二次卸压增透的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新工艺技术体系。优化封孔工艺结合钻孔修复及二次卸压增透新工艺技术,使得瓦斯抽采平均浓度提高1.41~1.85倍,单孔平均瓦斯抽采量提高3.11~3.85倍,证实了新瓦斯抽采工艺技术在白坪煤矿极低透气性且应力敏感性强的全层构造软煤瓦斯抽采中的优势,旨在为该类煤层瓦斯抽采新工艺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静电除尘器是通过在放电针施加高压电场使周围气体发生电离形成电晕放电,使得气流中的粉尘荷电,带电后的粒子受静电力的作用与气流分离并朝向负极板运动,从而达到粉尘收集的目的。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研究离子风对静电除尘器内流场和粉尘收集效率的影响,该模型耦合了电晕放电、气体流、颗粒荷电及传输。结果显示,在电极附近电场强度和空间电荷密度达到最大,分别是7.03×106 V/m和3.93×10-4 C/m3。在施加27、20 kV电压时,离子
标志性气体作为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而其技术关键在于标志性气体的选择。选用魏墙煤矿1313工作面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实验室实验,分析煤自然氧化过程气体产物和温度间关系,确定了魏墙煤矿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及辅助指标。研究成果对魏墙煤矿采空区防灭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油气田中的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难度相对较大,主要以该类型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对某油气田低孔低渗储层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储层的四性关系,发现电性与岩性、含油性与岩性、物性与含油性之间都存在重要的关系,是开展测井评价工作的基础。构建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定量计算模型。制定了油层、油水同层、水层以及干层之间的解释标准,并以2口典型井为例进行了定量测井综合评价,效果良好。
根据耿村煤矿12230特殊空间结构体“孤岛”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及相同条件下冲击地压事故案例综合分析,判定该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较高,易造成工作面及两巷的冲击,提出控制工作面回采速度、加强工作面上下端头及两巷超前加支护措施和大直径深孔卸压、煤层注水、断底爆破、监测等综合防治冲击地压技术方案。结合防治冲击地压监测数据,通过应力、微震等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采取措施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日均微震频次与日均释放能量均有所下降,不规则煤柱影响区域应力得到明显降低,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