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来源 :能源与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北方某一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河流湿地污染、局部内涝严重等现象,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基址条件,建立海绵式生态规划区。在原有蓄水池基础上,扩宽原有河流水系,采用地表水体调蓄净化,通过生态调蓄空间连接引河,以闸控制,建立水体循环与雨洪调蓄结合的水系统,采用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方式,保证生态水量,改善水质。在城市河流周边湿地方面,进行项目分区设计,建立调蓄空间、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园、抛石驳岸、滨河步道以及生态种植池的绿化构造,形成驳岸景观和“四季常绿”的效果。
其他文献
图1是用安卓系统专用的"理理相册"应用软件进行后期编辑制作而成的绘画效果图片,人物保留了摄影记录真实而具体的特征,但背景却带有抽象的意味,地面的环境仍有依稀可辨的小路、树木与建筑,色彩趋于单一,但仍符合远近变化的透视规律。影调层次虽然也失去了细节,
期刊
1973年,辽宁省丹东市电影机械厂与丹东光学仪器厂合并组建了丹东照相机厂,转年就生产了与海鸥4B型规格一样的牡丹牌MD-1型中画幅双镜头反光照相机.rn1985年,丹东照相机厂开始生产使用135型胶卷的小型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牡丹牌MD35A型,这是一款全金属机身的机械相机.rn牡丹M D35A型照相机的镜头采用3组4片天塞型光学结构,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焦距38mm,最大相对孔径1∶2.8,光圈由五叶片组成了五边形开孔,光圈调节范围F2.8~F22.
期刊
1920年,刘半农徜徉在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对故土和亲人的强烈思念,酿成一首柔情似水的小诗: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爱恋着海洋,海洋爱恋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6年,通晓音乐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将刘半农的抒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谱成歌曲,把原诗中的女性“她”改为男性“他”,扩大了想像空间。这首歌的旋
期刊
在数码彩色图片的拍摄与制作过程中,有两大领域值得关注,就是影调与色彩。影调不仅是画面的整体基调与倾向,还包括了不同亮度色阶的层次与细节,这是摄影造型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而另一个领域便是色彩,不仅包含了对物体色彩的还原,还包含了对画面中所有色彩(包括物体的固有色、环境色及光源色,以及高光、阴影及中间调的色彩)的再现、表现,和这些色彩的渲染、强调与夸张,当然色彩的夸张也包含本色夸张与变色夸张。关
期刊
德国徕卡135相机和禄来120双反相机的成功,曾使摄影界为之一震,打破了世界照相机发展的格局,开启了中、小画幅经典相机时代的新纪元。它们不但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照相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徕卡、禄来相机的价格高昂,难以进行普及。为此,美国柯达公司和德国的A·G·纳格尔相机公司于1934年首先向市场推出了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使用、物美价廉的柯达莱丁那普及型135
期刊
为了加强对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和治理效率,针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针对基于射频识别的物联网技术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由感应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实际应用系统以及PCR干扰模块系统构成的大气污染监测系统。将所建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系统与传统监测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其结果表明所建立系统具有更高的监测效率,在相同时间内能够监测出更多的污染物。利用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严重,很多河道治理后返淤、返臭,黑臭水体治理陷入反复治理的恶循环。为打破这种恶循环,以福州市茶亭河黑臭水体治理为例,初步探索了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河床底泥原位覆盖和再造河床活性底泥等关键技术,能全面有效地控制水体底泥污染,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重建河道的自净化生态系统,最终达到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煤炭加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治理效率评估受到评估指标的影响,使得污染物治理绩效提神效果较差。因此,提出基于煤炭加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治理效率评估方法设计。评估方法的设计以DEA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治理效率评估模型;以模型为核心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并且选取污染物治理效率评估指标,建立污染物治理评估的原则;通过2个阶段的评估,对治理过程中非期望产出污染物进行处理,最终完成污染物治理效率评估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应用3种效率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优化治理投入资源配置,采用文中设计方法优化后污染物治理绩效相较
针对已有评价方法未能对煤田火区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可信度偏低,评价耗时上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法的煤田火区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获取诱导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各个因素的危险等级进行评定,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利用煤田火区危险性分析结果编制火区危险事故树,获取导致危险发生的最小割集,将各个因素的结构重要度进行排序,获取最为危险的基本事件。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模糊数学法对影响煤田火区危险的因素进行分级评价,通过所组建的评价模型,获取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煤矿生态环境关系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为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必须对其进行修复和治理。煤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涉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壤、植被、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修复与治理难度较高。经调查研究发现,煤矿地区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采用景观和生态兼顾的修复与治理模式,针对青海省某煤矿几项重要的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了“生态+景观”模式的煤矿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路径,对于煤矿生态修复治理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