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来探讨2006-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时序上:全国、四大区域及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类型.②空间上:中国普惠金融水平以上海和北京为相对高水平起点,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中部塌陷”的空间分布格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区多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一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③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对本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和教育与科技所占比重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增长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武汉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表明,新型实体书店的兴起与文化消费热潮存在内在逻辑相关,即国家战略与文化方针的引导、社会资本与市场需求的耦合、技术赋能与品牌营销的并进.从文化消费符号蔓延、文化消费景观建构、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阶层归属、大众媒介与广告操控四个方面,研究书店文化在需求与消费之间的符号价值,发现在新型实体书店的文化消费中,人们消费的不仅仅只是书籍这一物质存在形式,还存在着对各类衍生品、生活方式、文化符号的价值消费.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已初见成效,各种文化协会和自媒体纷纷涌现,农村特色文化活动、民间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乡村特色文化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要素.但由于历史发展、农民认知、现实生活、乡村现状、体制机制等原因,仍然存在乡村文化供需矛盾突出、文化建设主体数量不多、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极其稀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不够、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发展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发展与人之间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涉及发展的价值内涵、价值主体、价值创造及价值评价等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新发展理念彰显了发展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取向,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揭示了发展的价值主体.对于价值创造,必须注重创新性发展,依靠人才与科技为发展提供新价值;必须注重协调性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加强对长江流域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当前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也正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在此情势下,厘清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从文化权利的代际公平、文化认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层面明确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进而从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共识之提升、创造创新理路之明确、融合发展方式之推动、协同治理机制之建构等多维度着手,针对性地找寻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便成为拯救、保护与活化富有长江流域人民集体记忆、具有中华文
跨界合作是欧盟区域政策的内容之一,“边界空间”在欧洲区域化的过程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治理单元.INTERREG区域间合作计划是欧盟跨界合作的重要策略工具.通过信息整理与空间可视化等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INTERREG计划是一种空间重构形式的区域发展策略,该计划在阶段性的实践中日趋成熟;②INTERREG V的目标、类型与尺度、资金分配、合作领域等呈现出该计划的系统性与完备性;③该计划的合作类型划分与空间尺度紧密相关,不同尺度的跨界合作均呈现出治理上的尺度重组与联系上的网络化特征;④历史发展与场景化差异、制
晚清官员的来往信札是研究晚清历史非常珍贵的资料.出于保密等原因晚清官员在来往信札中,往往使用隐语来指代人物事件.隐语使用的常见方式有用典、借代、拆字、暗指等.通过对晚清官员信札中隐语的使用规律和隐晦表达方式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历史事实.
以长三角城市群27座中心区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反映城市合作创新关系的多值无向网络,使用凝聚子群分析方法和多值ERGM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中凝聚子群的特征及发育机制.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创新网络中存在两个凝聚子群,网络整体结构混合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两者的特点;②城市的经济实力、研发实力、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和制度邻近均有利于城市间创新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加强,而经济实力差距则对创新合作不利;③城市创新网络中凝聚子群的发育在路径依赖机制的作用下呈现自我强化的特征,使得各城市创新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研究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联邦区的人口收缩有着重要意义.利用人口收缩类型判断、人口收缩影响因素等模型,探讨21世纪以来西伯利亚与远东区人口收缩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西伯利亚与远东区的人口变化整体表现出“普遍收缩伴随着短期局部增长”的特征,86%的联邦主体处于人口收缩态势,西伯利亚区人口收缩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影响大,远东区人口收缩更多地由其城市周期性规律等内在因素决定.②多数联邦主体的人口收缩隶属于中心袭夺型、空心衰减型、资源萎缩型;从收缩
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举措,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战略意义.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客观赋权法,从增长动力转向、体制机制转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等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全国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解析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①科技创新引领是中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逻辑;②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并呈现一定的东—中—西梯度递减格局,较高水平省区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的重大战略,研发要素作为参与创新过程、影响创新绩效、体现创新结果的重要因素,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运用对数双引力模型测算2008-2018年研发要素省际流动指数,描述其时空特征和地理分异现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 发现:①研发要素省际流动具有较强的网络特征和一定程度的“中心—外围”特征.②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同时受“惯性效应”“示范效应”和“制约效应”的作用,且在全国范围及“胡焕庸线”两侧呈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通过建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