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价值及路径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对长江流域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当前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也正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在此情势下,厘清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从文化权利的代际公平、文化认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层面明确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进而从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共识之提升、创造创新理路之明确、融合发展方式之推动、协同治理机制之建构等多维度着手,针对性地找寻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便成为拯救、保护与活化富有长江流域人民集体记忆、具有中华文化标识意义的文化遗产,促进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逐渐应用于环境治理领域并产生了正向效应.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对环境污染治理产生影响.直接技术进步效应表现在人工智能催生出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减少环境污染.间接技术进步效应一是表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扩大经济规模,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但影响方向不确定;二是表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会提升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从而降低一国的环境污染.目前直接研究人工智能对环境污染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科技发展“四个面向”的重要论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擘画了科技发展的总体方向;“面向经济主战场”是科技发展最终落实的根本任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时代赋予科技发展的重要使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科技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导向.深刻理解和遵循习近平“四个面向”重要论断的内涵和要求,对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未来的社会文明主要形态或将体现为一个由城市和城市群组成的世界.城市发展的动力需要依赖于整个城市空间生产的“叠加价值”和“乘数效应”.武汉文化建设目标应以长江文明的标杆性城市和枢纽城市为定位,以长江文明来统领武汉文化发展战略,从长江文明中汲取古代生态文明智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着眼于城市文化能力的提升,以文化战略力量提升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首位度;建立完善有利于城市文化创意阶层成长的“制度和文化创新生态圈”;着眼于城市文化自身的特色品牌创建和推广.通过对武汉文化资源禀赋的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增长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武汉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表明,新型实体书店的兴起与文化消费热潮存在内在逻辑相关,即国家战略与文化方针的引导、社会资本与市场需求的耦合、技术赋能与品牌营销的并进.从文化消费符号蔓延、文化消费景观建构、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阶层归属、大众媒介与广告操控四个方面,研究书店文化在需求与消费之间的符号价值,发现在新型实体书店的文化消费中,人们消费的不仅仅只是书籍这一物质存在形式,还存在着对各类衍生品、生活方式、文化符号的价值消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