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初中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重视,为了满足美术教育需求,教师要积极挖掘美术教学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而我国民族文化丰富,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基础。尤其是新疆地区的本土文化资源种类较多,对这些本土资源进行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还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传承意识,大幅度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对新疆本土文化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疆本土文化 初中美术 剪纸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40
一、利用新疆乡土文化开发教学资源
初中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美术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时,应有效挖掘新疆本地的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效结合,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知识,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能促进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而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让美术教学活动更加贴合生活,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应的美术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美术和剪纸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对新疆传统的图案文化进行大致介绍,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种传统花样,如传统织毯土库曼式纹样、传统巴旦木纹样、吐鲁番民间图案纹饰等。学生在仔细观察后会对这些传统图案产生浓厚的兴趣。剪纸教学中传统图案占据很大的分量,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让学生对当地艺术有更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新疆风土人情开展教学活动
在进行初中美术剪纸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这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新疆人的衣食住行、习俗等文化。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许多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节日习俗,教师应基于当地丰富的风土人情来开展教学活动,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来进行剪纸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新疆特色乐器如弹布尔、热瓦普、卡龙琴、牛皮鼓等,通过剪纸表现出来,将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会更愿意积极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应用新疆的本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形成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和剪纸的兴趣和热情。
三、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体会本土文化
实地实物是本土文化的景观,也是本土文化资源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应在进行美术剪纸教学时有效应用新疆的本土文化,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参观当地蕴含传统文化气息的实地实物,将教材中的美术知识与课外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例如,新疆少数民族的剪纸很多都是以民族历史为题材的,将先民奋斗的历史作为剪纸图案的题材,用以纪念民族精神和历史人物。例如,玛纳斯是一位非常勇猛、彪悍、能征善战的柯尔克孜族勇士,他的一声大吼可以震裂山河,他带领柯尔克孜族人赶走入侵者,统一了部落,成为民族的英雄。柯尔克孜族的剪纸艺术中,玛纳斯便是一个非常鲜活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另外还经常出现刀剑、族旗、牛羊等反映军旅的生活的图案。教师在剪纸教学中,可将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疆的本土文化,升华对新疆的热爱。
总之,现阶段,许多学校都积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剪纸是我国民间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剪纸课程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在剪纸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本土文化,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思雨《浅谈新疆地域文化优势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喀什地区为例》,《藝术品鉴》2017年第4期。
[2] 周靓华《上海本土文化元素引入中学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新一代(理论版)》2020年第8期。
关键词:新疆本土文化 初中美术 剪纸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40
一、利用新疆乡土文化开发教学资源
初中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美术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时,应有效挖掘新疆本地的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效结合,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知识,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能促进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而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让美术教学活动更加贴合生活,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应的美术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美术和剪纸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对新疆传统的图案文化进行大致介绍,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种传统花样,如传统织毯土库曼式纹样、传统巴旦木纹样、吐鲁番民间图案纹饰等。学生在仔细观察后会对这些传统图案产生浓厚的兴趣。剪纸教学中传统图案占据很大的分量,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让学生对当地艺术有更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新疆风土人情开展教学活动
在进行初中美术剪纸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这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新疆人的衣食住行、习俗等文化。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许多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节日习俗,教师应基于当地丰富的风土人情来开展教学活动,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来进行剪纸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新疆特色乐器如弹布尔、热瓦普、卡龙琴、牛皮鼓等,通过剪纸表现出来,将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会更愿意积极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应用新疆的本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形成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和剪纸的兴趣和热情。
三、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体会本土文化
实地实物是本土文化的景观,也是本土文化资源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应在进行美术剪纸教学时有效应用新疆的本土文化,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参观当地蕴含传统文化气息的实地实物,将教材中的美术知识与课外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例如,新疆少数民族的剪纸很多都是以民族历史为题材的,将先民奋斗的历史作为剪纸图案的题材,用以纪念民族精神和历史人物。例如,玛纳斯是一位非常勇猛、彪悍、能征善战的柯尔克孜族勇士,他的一声大吼可以震裂山河,他带领柯尔克孜族人赶走入侵者,统一了部落,成为民族的英雄。柯尔克孜族的剪纸艺术中,玛纳斯便是一个非常鲜活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另外还经常出现刀剑、族旗、牛羊等反映军旅的生活的图案。教师在剪纸教学中,可将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疆的本土文化,升华对新疆的热爱。
总之,现阶段,许多学校都积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剪纸是我国民间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剪纸课程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在剪纸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本土文化,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思雨《浅谈新疆地域文化优势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喀什地区为例》,《藝术品鉴》2017年第4期。
[2] 周靓华《上海本土文化元素引入中学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新一代(理论版)》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