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研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2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传统。而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本文立足于初中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的根基,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举措,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文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 传统文化 策略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45
  中國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传统。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对初中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视。因此,对于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在教内容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当中来浸润自己,提高自己。
  一、重视传统文化渗透,培养传承意识
  1.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感受文化魅力
  初中美术课分为四个领域,其中欣赏与评述领域和造型表现领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以及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植根于学生内心,产生民族自豪感。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授知识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少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历史,以及选择临摹作品的寓意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只是单纯地进行线条训练,难以感悟美、创新美,忽视了对作品的感悟。为了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不断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
  2.改革授课模式,注重学生的精神追求
  通过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教师要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认识到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境界,感悟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如在教学《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一课中,有很多古代的器具体现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造物传统,如新石器时代舞蹈人物纹彩陶盆,在盆内注水后,舞蹈身姿倒映水中,构成了池畔欢舞的场面。这种装饰生动地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
  二、学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花鸟画,感受文化的精髓
  山水画、花鸟画很长时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它最具民族特色,而且最能体现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唐代画家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画家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形象地概括了这一优秀传统的重要特点。山水画强调“意境”的表现,花鸟画突出“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正是这一传统的具体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三、美术与历史传统文化融合教学
  美术也是记录着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字还没出现雏形之前,祖先就用绘画的形式在甲骨、瓷器上记录生活琐事。到了美术的成熟期,美术更是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作者个人的志趣。如《步辇图》记录了大唐盛世;敦煌壁画美轮美奂,诉说着西域那段历史;范宽的《雪景山林图》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存在,而且能让他们触摸到活着的历史细节,如果不了解历史情境,根本无法体会出其中的韵味,只能空谈绘画技巧。所以,美术课堂要让学生把握住历史延伸的脉络,触摸到那个年代的气息,才能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沧桑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创作者的心态。把握了历史,才能内心充盈,情感丰富,胸中有物,才能创作出真正能够记录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吴光俊《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科学咨询》2019年。
  [2] 王文辉、罗婷婷《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护并传承的宝藏。将幼儿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整合,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长远流传。本文将立足于此,对如何在幼儿园内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脉,教
摘 要:本文以“小学英语”为研究对象,对于“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傳统文化的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 传统文化 实践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32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阶段,教师讲解英语内容时,加入新时代的发展要素,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认识与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深入学习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美术教学实践的深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美术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初中美术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本内容,结合学情来开展有益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出发,帮助学生积淀审美经验、升华创造活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核心素养 培育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41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美術学习经验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通过高中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各个领域,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保证中华传统文化不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淹没。如何促进高中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美术 传统文化 美术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幼儿教育传统文化引入策略,希望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 应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3  幼儿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美術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也能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将针对传统文化背景下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论述,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广大的小学美术教师们提供一
摘 要: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幼儿园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与能力,教师需要主动地将主题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在一起,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发挥出主题教学作用,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50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不断加深,中华民
摘 要: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一,利于中国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其二,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了解西方文化,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合在西方文化当中;其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英语这门课程,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 初中 弘扬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
摘 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重要的重要课程,而传统文化教学又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基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对文化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共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5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其融入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把地理与国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区域文化差异,懂得尊重不同文化。初中地理教师还要研究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构建更加科学的地理教学体系,从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能力与兴趣需要出发,合理地组织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文化渗透活动。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渗透路径 DOI:10.1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