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科学实验中不断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47852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如何在探究中注重学生的观察、设想、实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
  老师应该在教学探究中让学生体验快乐,感受幸福,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的路上,不再满足于做知识的“搬运工”,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做一个教育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一、凭借实验,以“玩”促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将小学生对科学的一种向往、迷恋、追求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发挥到极致,在教学中体会着幸福与快乐。
  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黏土,我让学生思考把沙和黏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材料超市”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严谨仔细”地学科学。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启发引导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特别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为自行获取科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科学实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二、以实验为载体,以“引”促学,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不轻信他人的结论和自己的感觉,不僵化呆板地套用理论,去找到适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以往和教学过程我总是准备好一盆水和一个马铃薯,然后拿出马铃薯问学生:“如果把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呢?”这样的引导虽然能直接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但是缺少教育的艺术性。更不能把学生引入要解决本课的重点“液体不相同”的问题上来。通过对前几堂课的反思,进行查漏补缺,反复实验与探索,终于找到最佳的突破点。我先准备两盆不同的液体、两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再将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入两盆液体中。小的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大的马铃薯在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液体中,刚才沉的马铃薯却浮起来了,而沉的马铃薯却浮了起来,这样一下子切入解决问题的点上——“液体”。这时我抓住契机提问:“为什么同一个马铃薯在两个盆中沉浮不同呢?”这时候学生说:“肯定两盆液体不同。”有的就说:“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我又问:“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盆液体是盐水呢?”这个提问引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加热烘干,就可以有证明了。当液体烘干后出现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可能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探究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看着同学们探究的认真劲,我会心地笑了。
  三、以实验为契机,以“探”促学,做理想教育的实践者
  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创新”的过程中来,挖掘其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勇于创新。
  小学生还处在可塑性阶段,老师对他们的一个评价,一次肯定都能成为他们学习、创新的契机。因此,我在教育中处处留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叶诚同学,不爱说话,在班里的成绩也处在中下游,平时作业总是拖拉,经常会丢三落四的,学习习惯非常差。在家里也不是忘记关水龙头,就是忘记关电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他的草稿本上发现了一张捕鼠器的图纸。下课后我立即将他叫到身边,我问他是如何设计出这样一个捕鼠器时,他害羞地告诉我,那是他看了央视的“我爱发明”后自己设计的,但他父亲说这是“不务正业”,他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我看着他惊恐的眼神,一方面肯定他的设计,一方面引导他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告诉他:如果你从今天起开始改变自己,我就和你一起把这个设计做成实物,并报送市少年宫进行科技创新比赛。听了我的表扬后,他开始转变,不但每天自己整理书包,而且作业变整洁了,拖拉的习惯也慢慢改变了。在学校里,发现同学不关水龙头也会主动关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确实已经转变,我鼓励他和李炎达同学一起开始制作捕鼠器,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个捕鼠器。但由于设计、制作还存在缺陷,所以捕捉器的反应不够灵敏。他们又一起寻找资料,终于完善了原来的设计,并研制出灵敏度更高的捕鼠器。不仅如此,他们俩还共同设计了《万向擦窗器》,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捕鼠器》获小学组物理学一等奖,获昆山市青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万向擦窗器》获得江苏省科技创新发明二等奖,李炎达通过答辩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想要成为一名研究型老师,必须以实验为依托,让孩子在实验中不断探究发现。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几个公式一锅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教学中,应该让教学与实验探究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和学生去踏叶寻秋,探究为什么树木落叶;去体会雪花的快乐,探究雪的成因。愿我们每个老师都“激情如诗人、深邃如哲人、纯净如婴孩、憨拙如老农、淘气如顽童”,和孩子们交融到一起,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撞出智慧,在美丽而平静的秋天和孩子一起,优雅地成熟,幸福地收获!
其他文献
采用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实现了一例Pilon骨折病例的术前模拟。首先利用患者脚踝部的CT扫描数据在MIMICS软件中对患处进行了三维重建,并对骨折形成的碎骨进行了分离。然后利
在已有伪刚体模型的基础上,将柔顺机构里大变形柔顺杆的轴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的影响都考虑进去,增加伪刚体模型的自由度,提出一种具有两个转动副和一个移动副的多自由度伪刚体
【摘 要】网络精品课程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一贯重视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评比的开展,涌现大批精品课程网站,体现了网络时代教育教学技术发展的新潮流。但同时,这些网站质量良莠不齐,支持课程开发的力度也不尽人意。总结、反思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得失,研究其构建及运用的策略,可从课程平台与评审平台分离、有效助教、有效助学、有效助管及打造硬件、深度加工、实践探索、注重互动等角度入手,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舒适感的追求日趋强烈,除在工作中要求穿着舒适的工作服、防护服外,休闲、运动中也要求有舒适的休闲服和运动服。所以,服装的舒适
本文结合工程施工实际,针对河漫滩细砂地层基坑降水的特点,分析选择了适宜的降水技术方法,进行了降水参数计算,确定了降水系统布置形式,对降水工程进行了设计,为同类工程地下水位控
本文针对小型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中水土保持监测,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及监测成果等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采取调查、定点与巡查、临时监测相结合
多年来,扬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以“多能、扬长”为育人模式,以“身心和谐、做学合一、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针对大中型泵站管道连接施工中,常用卡箍式柔性管接头的设计与选型,结合陕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西楼泵站的应用实例,着重从其应用范围、工作原理、参数确定、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
针对女性妊娠期的特殊生理特点,体型变化规律,采用分项讨论,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了这个阶段女性着装的要点。
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其对成本的影响相比其他经济要素主动性更大。文中分析了合理节约使用各种材料的控制措施,总结了控制材料费用的方法,对于减少流动资金的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