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小球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wy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缘由:《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玩到的,孩子们每次在玩球的时候都对这些小球感兴趣,但是每次在玩球之后,球都会散落一地,滚来滚去。当我要求他们捡起来放好后,他们都会和我抱怨:球会滚动,放不稳。于是我就产生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寻找让小球一下子就站稳的方法呢?接下来我就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调皮的小球》。
  孩子的已有经验: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之一,它们经常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去探索感知球的各种玩法。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已经积累了玩球的经验以及了解了球是滚动的特性。对于科学活动而言,鼓励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是很重要的。因此活动一开始我请他们自由玩球,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让他们在已有玩球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球不容易站稳,滚来滚去的,怎样才能让调皮的小球一下子在桌上站稳呢?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尝试自己寻找让小球一下子在桌上站稳呢?
  拓展孩子已有经验的策略:
  1.活动中我提供了多种材料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探索的情境,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探索,让幼儿通过与多种材料的互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出使用多种材料让小球一下子站稳的多种方法。
  2.让幼儿讲述交流自己的做法并演示。让大家共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兴奋。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从而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最后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运球游戏》。其实是对本次活动中幼儿知识经验掌握的拓展和运用,同时也是对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再次的有效使用。让幼儿想办法用白纸将小球稳稳当当的运到篮子里,而且速度要快。这对于运动中的小球的稳定方法又是一个新的探索。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选择同纸包住球,他们认为这是运球最好的方法。白纸具有可变性,可以给孩子带来挑战,可以折成冰淇淋、小船、帽子,还可以卷起来等等,我所想要体现白纸的多样性呈现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并没有出现,这证明游戏比赛中材料的使用时相当重要的。科学活动是自己预先设想的,可是过程中常常出现突发状况,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情况时作为老师不能心急,首先要以自身的情绪带动幼儿,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活动探索的乐趣。如何引导、如何调整是关键,也是我们在课前要多准备的相应措施。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的有时就算我们在课前备的再仔细,但组织其活动来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不断反思,把问题减到最少。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学习是人生中最基础的学习。这其中的学习不仅要学到基础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势必要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进而影响儿童一生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否则,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长期从事低段教育的老师,尤其要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加以重视。  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分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和辅助性的学习习惯两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索者,儿童是通过自身的建构来学习的。如何应答幼儿的这种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呢?怎样才能在教师承载的教育目的和幼儿的发展之间找到适宜的平衡点呢?经过实践证明,只有以“对话”为基点,把握对话的艺术,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促成合作探究式的主题活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过程,对话所体现出的自由、独立、变化、动态
活动背景:扑克牌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游戏材料。孩子们喜欢玩扑克牌,他们在家中或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常常玩牌。本学期我们班也在区角游戏中投放了几副扑克牌,孩子们玩得兴致勃勃。起初他们玩“比大小”,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开始玩接龙游戏,将牌按顺序从小到大排列,在不断地观察与操作中,他们开始按按照花色整理出完整的一副扑克牌。现如今还有不足一个月就要升小学了,他们储备了丰富的计算知识,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
技术创新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企业为了获取互补性资源,实现组织间学习、分担风险和共享市场,基于分工协作的创新网络应运而生。伴随着网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网络不断演化,网络演化的微观表现为节点的进入与退出,关键性节点的退出将会影响技术创新网络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网络瓦解。因此,节点为什么要退出网络,什么因素导致节点从网络中退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节点的“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为逻辑主线研究技术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能够直观展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本文试谈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思维导图的特征及该教学策略的运用的依据,分析了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优势。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在1971年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