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本地区民族精神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重视对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办园特色、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遵循因地制宜、创新性、发展性的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要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制定特色课程理念、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寻求多元主体协作、重视校园民族文化的环境建设以推动课程开始与实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 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在不断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的特色化课程体系。[1]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例如居住环境、民族服饰、饮食文化、文字语言、节日民族等。[2]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族文化园本课程以地区民族文化为基础,包括课程教材的建设以及开展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地方智慧的结晶,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重视当地文化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提高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弘扬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实现文化的传承。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及意义
   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区域性。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优势,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以苗族、布依族居多,在许多城乡幼儿园居住地幼儿的亲属保持着传统的民族习俗,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语言体系,为当地园本课程的开发减少了沟通障碍,也有助于园本课程构建多元的文化。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教育内容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互相渗透为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3]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传统工艺等文化更具有直观性,能满足幼儿园日常教学的需要。其次,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少数民族经济落后的情况有所改善,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资金以及师资的投入为园本课程的开发降低了经济开发成本。
   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能促进幼儿知识素养的提升。幼儿阶段是大脑认知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对事物的认知好奇心极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增强幼儿启蒙阶段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多元的文化,有助于幼儿智力思维的发展。其次,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多元的课程开发建设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幼儿园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本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满足幼儿园特色办学的需求。最后,有利于我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更有利于丰富学前教育事业的内涵。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发展规律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地”是指少数民族地位的地理位置,幼儿园周围的环境是制定民族文化课程的客观依据,不能夸大或者缩小民族文化的环境因素。“制宜”是指要在开发前,对所在地区民族文化进行充分的调研,要结合当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此外,将地区特色融入园本课程规划中,要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相结合。学校环境建设要包含地区民族元素,教师课堂互动要体现地方特色。[4]课程内容的搭建不能脱离地方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是指幼儿教育的发展性以及课程体系建立的发展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最近发展区”,即已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在老师、同伴帮助之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民族文化的展现不是简单的描述性问题或者陈述表象,要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供支架式内容,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是连贯统一的,是目标、内容、结构、活动方式的统一,因此民族文化在融入园本课程时,要建立发展观要有长远综合的规划意识。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构建以幼儿为本,地方民族文化为主的课程内容
   幼儿园的课程开展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条件,要做到适度、科学,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全面性、本土性、融合性。[5]园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第一,要依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选择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课程内容,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幼儿接受知识水平不同,课程设计要遵循科学。例如,贵州地区反映苗族音乐文化的乐器芦笙演奏,可以丰富幼儿的感官意识增强其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其演奏方式比较简单适合幼儿学习。第二,民族文化课程内容要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例如,少数民族当地建筑的赏析,少数民族文字的学习等。第三,要关注当地少数民族在幼儿园所占的比例,在少数民族较少的幼儿园课程构建应当引导幼儿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第四,课程内容要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要鼓励幼儿学习少数民族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二)制定明确的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理念
   园本课程的开发要突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离不开理念的建立和倡导。理念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功能。[6]对于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课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建设,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规划和建设。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理念要与幼儿园的发展理念相适应,要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进行界定,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开发。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的理念,将身边的民族文化资源合理利用起来,重视幼儿课程精神文明的传播。我国著名学者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强调社会生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的传播具有广泛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幼儿园可以根据当地民族文化开展专题式特色课程。例如,闽南文化繁荣的泉州地区,幼儿园建立以当地文化资源为依托且互动为主的沉浸式课程理念,增强了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当地幼儿园中获得一致好评。[7]    (三)积极建设研发团队和师资队伍
   研发团队和师资是园本课程重要的“智库”来源。幼儿园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重视专业人员的组建,积极开展培训和开发工作。研发团队应该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并制定好与园本课程相一致的培训制度,针对教师进行素质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师资配备上要关注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比例,尽量招录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提高园本课程民族文化的专业性。其次,幼儿园师资队伍要重视思想意识的提升。教师的思想文化观念对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在关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而同时应该关注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高文化认同感的教师在课程开展时会具有更高的热情,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与多元主体的合作
   寻求多元主体的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家长、社会组织、政府、专业院校等组织的合作。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及社区之间有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能为园本课程提供丰富的资源。家长是与幼儿相处最多的人,家校之间要搭建民族文化沟通桥梁,幼儿园要积极向家长学习本地区民族文化并加强学校民族文化课程的宣传,提高家长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社会组织和专业院校可以为幼儿园提供科研支持,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研究组织的合作能提高园本课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系统性课程的开发。政府对幼儿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要积极向政府组织反映,加快地方民族文化保护政策的完善,为推广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五)重视校园民族文化环境建设
   园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课程实际内容和实施方式的开发,幼儿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也尤为关键。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丰富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为幼儿园校园环境规划提供了资源素材,加强周围环境的建设对幼儿体验式、游戏式学习更有帮助。校园民族文化环境建设要符合园本课程的主题,不应肆意发挥。要充分利用校园空间,选择与幼儿相适应的宣传方式显现民族文化。[8]例如,对校园墙壁的手绘、窗户剪纸、楼梯布置等幼儿常出现的活动场所进行利用,在隐性方面宣扬少数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0-82 62.
   [2].刘世云.民族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耦合关系及实现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168-16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01-07-02). [2020-09-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0107/t20010702_81984.html.
   [4].王文喬.让幼儿园环境创建散发场所精神[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88-92.
   [5].李学侠.园本体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0(04):85-88.
   [6].杨兰.幼儿园办园理念的调查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7].林珊珊.幼儿园闽南文化课程开发与构建[J].教育观察,2020,9(24):113-116.
   [8].邓虹婵.民族地区幼儿园环境本土化创设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0,9(08):104-106.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贵州省安顺市马场镇第二幼儿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译者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主体,译本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译者的风格、能力、创造性会在文本翻译中体现出来。早期的翻译主张忠实原作,主要分析译本是否完整传达原作的意图等,而忽略了译者主体性。如今,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从“隐身人”走到台前。本文主要探究郭沫若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郭沫若 《少年维特之烦恼》   “所谓的译者主体性的含义是,译者在翻译活
内容摘要:作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效能研究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效能理论和教育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实践工作中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效能。本课题通过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家通用语教育效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对国家通用语教育效能领域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数据参考,致力于提升国家通用语教育效果。   关键词:预科 国家通用语 效能   目前,全力推进国家通用语
内容摘要:卞之琳是重要的中国现代诗人,同时在西方又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汉乐逸为首的荷兰学界对卞之琳有深入透彻的研究,出自卞之琳的诗歌充满东方魅力,但语言又位于西化诗歌的最前沿,这种混搭效果让读者深感与众不同。   关键词:卞之琳 荷兰 语料分析   《卞之琳》是由詹姆斯·梁(James C.P.Liang)和汉乐逸(Lloyd Lewis Haft)主编的《现代中国语言与文学》(Modern Ch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基于互联网大平台的智慧課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促成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思维也促进了学生的智慧发展。本文在界定智慧课堂定义内涵的基础上,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为一体,共同构建了智慧课堂的流程框架,期望为创新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智慧课堂 网络平台 教学流程 概念框架 教学方式   随着当今社会的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老师一般都是提问的高手,要不然的话,是很难长时间把控小学语文课堂的。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同样存在“课堂提问越多越好”等一些误区,需要小学语文老师们注意。然后从课堂提问语言要精炼、课堂提问时机要成熟、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学生思考时间要充足、问题答案设置要活化等方面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以此来掌控语文课堂,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我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与革新,国家教育部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主阵地、主渠道。但是,目前有不少教师对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意识还相对淡薄,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从而阻碍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先进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下面,本文就该问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