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的天性大致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所以我们学校一直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我校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生活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茁壮成长。
关键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习惯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学生有60%属于留守儿童,在家里缺少必要的生活教育指导。在学校,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也缺少系统的学生生活教育方法,只重学生分数,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少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受压抑,从而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损,人格素质出现缺陷。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我校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生活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学校强抓学生习惯养成。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的天性大致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所以我们学校一直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如阅读方面,大量地阅读对写作、说话、倾听、知识面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鼓励孩子多读书。现在,学生早上到校进教室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放下书包就能拿出书安静地阅读或认真的倾听他人的朗读,基本没有乱跑乱说话的现象,孩子们养成了阅读、倾听的习惯,他们在书中找到了乐趣,他们安静了,还汲取了书中的营养,怎不让人高兴呢?
任何习惯的培养,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人,将一事无成,为此学校要求各班和学生一同制订了新的班级管理办法,形成责任分摊制度,并全面实施。真正达到了在任何一个时间空间里都有人做事,有人管事,多维管理。班级的同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制定责任分工时,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能为班级作什么,让学生在管理的舞台上唱主角。并且,每月评选一次最富责任心的管理者,每学期评选一次十佳好少年,这样能激起学生拼搏的持久性,培养了学生的做事的恒心,更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后进生,怎么使他们的行为习惯好又有学习兴趣,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努力学下去,是班主任头疼的一件事,我們尝试了建立互助小组:以互助小组、"小老师教徒弟"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另外,现今社会越来越重视能力,成绩好否已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因此我校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我校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个人才艺展示,做到主题鲜明,有教育实效性,使全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管如此,因为各种原因,我校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校留守儿童容量过大,这使得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可能还不够充分,个别同学自信心缺乏,学习不能做到有恒心有毅力,与优生距离逐渐拉大,他们自控力需加强,学习习惯需纠正,学习方法需改进;个别家长对孩子关爱不够,没有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给予孩子的具体指导太少。
我们常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于是很多家长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认为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自己的。但我们不完全赞同这个看法,诚然,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师,但他更不能离开家庭,社会。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为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呼唤家长更多的支持和参与。那么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作为教师和家长该怎样做呢?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这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倾听习惯等的养成。正确的育人观应是先成人后成材,面对孩子的日益成长,我们都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思想健康,敦促其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体贴师长、关心照顾他人。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外,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那么怎么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呢?我们应了解儿童的学习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还伴随着非智力的活动。诸如,认真与否、刻苦与否、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对学习的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通过专家和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的研究发现:一是不能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但也不能说我不惯孩子成天打孩子。虽然有句话说孩子是属小破车的,打不坏,可是你也不能今打两巴掌,明天踢两脚,时间长了孩子就习以为常了。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特别难管,因为在家经常挨打,老师的几句话根本起不了作用。但孩子确实犯错误了,一定要严厉批评。二是多表扬少批评。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表扬和承认,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没有学习就发牢骚:“怎么一点都坐不住,没有几分钟就不想学了。”孩子一听这些话就会反抗。父母应换一种方式:刚才你学得很好的,再坚持一下吧。”这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表扬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纠正孩子的缺点,使用表扬往往比惩罚好。我们老师在学校里都是力求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争取表扬,发个小标志,现在的小标志真成宝了,有些孩子恭恭敬敬保存好,丢了一个都伤心死了,说明他们很重视,咱家长也要注意树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父母总骂孩子“笨头笨脑”、“你真笨”骂多了,孩子也就承认自己笨了。学习反而更不努力,丧失了自信心和进取心,而用表扬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关键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习惯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学生有60%属于留守儿童,在家里缺少必要的生活教育指导。在学校,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也缺少系统的学生生活教育方法,只重学生分数,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少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受压抑,从而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损,人格素质出现缺陷。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我校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生活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学校强抓学生习惯养成。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的天性大致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所以我们学校一直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如阅读方面,大量地阅读对写作、说话、倾听、知识面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鼓励孩子多读书。现在,学生早上到校进教室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放下书包就能拿出书安静地阅读或认真的倾听他人的朗读,基本没有乱跑乱说话的现象,孩子们养成了阅读、倾听的习惯,他们在书中找到了乐趣,他们安静了,还汲取了书中的营养,怎不让人高兴呢?
任何习惯的培养,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人,将一事无成,为此学校要求各班和学生一同制订了新的班级管理办法,形成责任分摊制度,并全面实施。真正达到了在任何一个时间空间里都有人做事,有人管事,多维管理。班级的同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制定责任分工时,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能为班级作什么,让学生在管理的舞台上唱主角。并且,每月评选一次最富责任心的管理者,每学期评选一次十佳好少年,这样能激起学生拼搏的持久性,培养了学生的做事的恒心,更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后进生,怎么使他们的行为习惯好又有学习兴趣,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努力学下去,是班主任头疼的一件事,我們尝试了建立互助小组:以互助小组、"小老师教徒弟"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另外,现今社会越来越重视能力,成绩好否已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因此我校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我校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个人才艺展示,做到主题鲜明,有教育实效性,使全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管如此,因为各种原因,我校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校留守儿童容量过大,这使得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可能还不够充分,个别同学自信心缺乏,学习不能做到有恒心有毅力,与优生距离逐渐拉大,他们自控力需加强,学习习惯需纠正,学习方法需改进;个别家长对孩子关爱不够,没有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给予孩子的具体指导太少。
我们常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于是很多家长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认为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自己的。但我们不完全赞同这个看法,诚然,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师,但他更不能离开家庭,社会。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优秀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为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呼唤家长更多的支持和参与。那么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作为教师和家长该怎样做呢?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这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倾听习惯等的养成。正确的育人观应是先成人后成材,面对孩子的日益成长,我们都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思想健康,敦促其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体贴师长、关心照顾他人。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外,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那么怎么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呢?我们应了解儿童的学习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还伴随着非智力的活动。诸如,认真与否、刻苦与否、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对学习的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通过专家和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的研究发现:一是不能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但也不能说我不惯孩子成天打孩子。虽然有句话说孩子是属小破车的,打不坏,可是你也不能今打两巴掌,明天踢两脚,时间长了孩子就习以为常了。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特别难管,因为在家经常挨打,老师的几句话根本起不了作用。但孩子确实犯错误了,一定要严厉批评。二是多表扬少批评。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表扬和承认,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没有学习就发牢骚:“怎么一点都坐不住,没有几分钟就不想学了。”孩子一听这些话就会反抗。父母应换一种方式:刚才你学得很好的,再坚持一下吧。”这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表扬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纠正孩子的缺点,使用表扬往往比惩罚好。我们老师在学校里都是力求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争取表扬,发个小标志,现在的小标志真成宝了,有些孩子恭恭敬敬保存好,丢了一个都伤心死了,说明他们很重视,咱家长也要注意树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父母总骂孩子“笨头笨脑”、“你真笨”骂多了,孩子也就承认自己笨了。学习反而更不努力,丧失了自信心和进取心,而用表扬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