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导与诱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环境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启发诱导能使课堂锦上添花。针对初中音乐课的课堂导入及课堂中的启发诱导等做了一些阐述,旨在增加音乐课堂气氛,提高音乐效率,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问出新颖;导出兴趣;诱出精彩
  一、奏好上课序曲——“问”出新颖
  1.用一个有创意的旋律作为上课问候语
  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众不同的魅力。奏好上课序曲可以使课程的导入变得更加容易有趣。
  2.用一段节奏做问候的作料也别有一番味道
  用一条不算太难的节奏作为问候的作料,也会让音乐课变得别有一番味道。如:
  教师:X 0|XX X|0 0|0X 0|X 0|同学们 好|0 0||
  学生:0 X|0 0|XX X|0 0X|X 0|0 0|老师 您好||
  这一段节奏比较简单,一般只需1~2分钟时间就可以学会,相信这样的上课问候会让学生倍感兴趣的。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再加大一点难度,让他们在挑战中找到快乐。
  二、“导”出兴趣
  1.巧从薄弱点切入主题
  音乐课是一门综合艺术课,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而学生知识的缺乏或不足就是他们的薄弱点。这可以成为教师攻破他们心理防线的一个非常好的入口。
  如,曾经给学生上《长江之歌》一课的时候,就碰到这种情况:先观看一段视频猜出视频中河流的名称,从而导出《长江之歌》课题。谁知,学生一看到片头上比较老旧的画面就有反应:“这都什么时候的东西了呀?”我知道他们这是在“告诉”我:我们对这首歌曲不感兴趣。看来用常规方法是不行的。我知道他们在语文课中可能接触过此曲,因此,先让他们来个配乐朗诵,在指出他们朗诵的“严重”不足后,我又带领他们热情洋溢地朗诵了一遍,学生听了我的朗诵后情绪开始好转,接着我就歌词中“你从雪山走,你向东海奔去”提问“长江从哪座雪山走来,又奔向哪个大海?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有何地位?”等,一连串的问题调起了学生的胃口,由于学生平时对所学的知识不牢固,因此他们并不能顺利回答所有的问题,在充分“打击”了他们的弱点之后,我开始转到歌曲学习的环节中来,这时学起歌曲来也就变得容易起来。
  2.巧用“甜点”,浅入深出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容易让人获得成功,可能使人成功的事情,或经历过成功的事情,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在音乐课上巧用一些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作“甜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给课堂带来不错的效果。
  三、诱出精彩
  1.激情诱激情
  教师的热情常常是点燃学生激情的引线。很多时候,教师丰富的脸部表情和夸张而不过分的肢体对学生进行引导,比用语言更有力,甚至能给音乐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当学生在唱歌表现较好的时候,为了鼓励他们却又不打断他们的歌声,我就会空出一只弹琴的手,给他们竖起大拇指,并且给他们一个夸张的笑脸。在学歌曲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碰上休止,为了让学生碰上休止不害怕同时也不唱错,我会用一个很夸张的指挥手势,或一个跺脚之类的动作提醒学生,使学生在唱歌的时候既不被打断又能很清醒地唱过去。
  2.意外巧化解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自己备课备得十分仔细,各个环节也反复考虑到了,但有时还是会遇到课堂上并一定能完全按自己的设想进行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我们预料不到“意外”,如果我们巧妙化解这些“意外”,就可能把课引到一个更好的更妙的境界。
  3.“悬念”增趣味
  正如大家都看破案悬疑片一样,在音乐课中巧设“悬念”,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跟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而动,课堂气氛也会紧张而热烈,精彩纷呈。
  如,在上到九年级上册德彪西的《月光》的时候,我将德彪西的介绍以及《月光》这个课题一直到音乐欣赏完了才揭晓,这之前,我的课件一直用一个孤独的“神秘人物”的背影对着他们,告诉学生,这个“神秘人物”是我的一个贵客,他很孤独,请求我在学生中为他寻找知音。然后,我就按这个“神秘人物”的请求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知音大考验”——在一组图画中寻找“印象派画作”,聆听《月光》后用诗歌或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聆听贝多芬的《月光》,对比两者的异同。经过这一系列的考验,“知音”终于出来后,我才来介绍德彪西。由于这个“知音”的悬念,使得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精神高度集中,最后得知结果后学生恍然大悟兴奋异常,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4.“表扬”妙利用
  很多实践证明,适当的表扬远比严厉的训斥要有用的多。教师更应该用好表扬这个法宝。在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给予表扬让他们再接再厉;在表现欠佳的学生身上多找找可以表扬的东西,鼓励他们努力表现;在学生情绪低落、表现欠佳的时候,用表扬激发他们的热情。
  四、导与诱中的关键——度
  其实,导和诱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我们采取那种方法,我们都必须把握好一个关键——“度”:既要大胆尝试,敢想敢做,积极尝试那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的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又要从课堂实际出发,选对时机,把握好量,见好就收,不能喧宾夺主。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岭石桥头镇中学)
  ?誗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
摘 要:在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下,对中学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更加科学、实际、有效地了解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一些探讨,更加有利于优化物理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课堂评价  一、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  初中物理部分所学的课程有声音的特性、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牛
以历史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对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以期对促进历史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2009年,刚踏出师范大学、初为人师的我,激情高涨地准备在工作岗位上“大干一场”,怎料阴差阳错地中途接手了八年级最差的一个班级。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没等学生到校报到就已经从众多新同事那里听说了这个班的光辉事迹,班上有不少的“牛鬼蛇神”,事儿特别多。果然班上好几个男生厌学、爱滋事打架、拉帮结派。这里面有父亲吸毒被抓的,有家里有钱毫无生活目标的,有父母溺爱习惯不好的,有学习基础差而造成厌学的。因此,
摘 要: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以闽教版教材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指导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认知心理学;知识  我校办学三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超过本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身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缺陷,如持续注意能力低、执行功能低等。这些认知能力发展的不足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能力。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掌握起来一定的难度。
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下,教师不断地对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