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双赢的金钥匙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wf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阅读过程的随文练笔,因融读写为一体,能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而得到重视。但“读写结合了,效果却不明显,甚至两败俱伤”的局面仍屡见不鲜。
  如何实现读写双赢,让练笔真正为文本空白锦上添花,为情感升华推波助澜,为写作架桥铺路……笔者于实践中发现:在练笔前下足功夫、下好功夫是关键。
  一、广纳资料,为练笔铺就通途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练笔前,教师应重视并善于引导学生广纳学习材料,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并为练笔铺就通途。
  李白的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讲的是,在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方,送别自己向往的人到自己向往的地方去。浓浓的友情、淡淡的不舍、美好的憧憬尽在诗中。仅以“依依不舍”来解读本诗,不够准确。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诗情?课前,我以“走进大唐,牵手李孟”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网络等渠道充分交流。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人物生平、积累了相关诗词,大量史实、资料呈现眼前:此诗写于开元盛世,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正值年轻,眼里世界如黄金美好。孟已诗名远扬。李敬仰其才华与为人,羡慕他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视之为师、兄、朋友、知己……
  大量的资料铺就了教学中两处随文练笔的通途:
  1.难点(感悟“烟花三月”)成亮点
  练笔一:“孟兄啊!您看,这烟花三月多么美好!______________”
  生1:长江两岸,百花齐放,花间彩蝶翩翩起舞,好一幅“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的美景!
  生2:这里花团锦簇。我不禁想起你我同游花间,共赏明月的事。现在,您要去的地方多么让人向往……
  学生能于笔下再现“烟花三月”的美景,自然地由景见情,先前广纳资料功劳不小。抛开这些资料,想有如此成效,可谓望尘莫及。
  2.在流水的尽头登上高点
  在“长江流”余音之际,要让“帆已尽,情未尽”的情音缭绕不绝于耳。我再次于练笔中看到了课前广纳材料的作用:
  生: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李白我看到了扬州到处如花似锦,听到了您在那儿吟诗诵词。我想:帆已尽,但我俩的情谊未尽,这不息的长江水如同您‘红颜弃轩冕’的品格,永远在我的心间流淌……
  借助身边宝贵的文史资料、作品,学生绘美景、颂友情、赞才华、表祝福、展前景……胸中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着……练笔内容如此丰盈,曲解诗意的担忧迎刃而解。
  教材中诸如《梅花魂》《夜莺的歌声》等课文,离生活较远,都要在课前,坚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大量汲取文史、作品精髓。这样必能提高理解文本的准确度,为练笔铺就通途。
  二、转轴拨弦,为练笔营造情场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要达到在笔下尽情表达的效果,就得先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音乐、语言等手段能为我们开启情感闸门,在如临其境中融入文中,为练笔营造强磁场,让练笔更具深度。
  “8小时过去了,父亲两眼布满血丝。一个不小的爆炸,险些要了他的命,他却说:‘儿子,别怕,爸爸永远和你在一起。’12小时过去了,一声巨响打破了死寂的黑夜,水泥板重重地砸在父亲背上,顿时鲜血如注。父亲忍着撕心的痛苦,想‘再大的水泥板也压不垮我救儿子的决心’!24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生死未卜,血肉模糊的双手仍在挖呀挖,‘儿子呀,你究竟在哪里?只要能挖开你回家的路基,付出再大的代价我都无悔!’……”这是四年级学生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的感悟。丰富的情感从何来?且看我如何一声声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
  第一声:用品读拨动爱心之弦。如山坚定、如海深沉的父爱尽在“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话中,尽在一个“挖”字。我先引导学生品读这句话,从简单的话中,品出不同的心情(恳求、焦急、几乎崩溃……),一样的父爱。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个小时”?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抢救工作一分一秒地愈加艰辛,父爱却如潮水一分一秒地猛涨。朗读时,学生或读得急促激动(争分夺秒抢爱子),或读得缓慢深沉(艰辛却不弃承诺),或渐弱而坚定(疲惫至极却坚定不移),或渐强而激昂(恐失爱子)……个性化的朗读,正是对相同父爱的不同表达,正是父爱无价的真情流露。
  第二声:用音乐和画面拨动视听之弦。伴随着伤怀悲痛的乐曲,画面中震前的欢乐与震后触目惊心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那双千疮百孔的手最终定格在画面中……
  第三声:用诗的语言拨动想象之弦。我声情并茂地描述:“天突然塌了!地突然陷了!刚才你还和我一起游戏,一眨眼,你却和大地融为一体;刚才你还在我面前微笑,一瞬间,废墟把你的笑脸深深掩埋……无情的废墟呀,你究竟埋葬着多少的绝望?又留下几许的希望?看,跪寻儿子的父亲,怎肯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每一滴泪都分明在呼唤: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我要用我的呼唤赶走你的恐惧,用我的双手挖开你回家的路基……8小时过去了……”(出示小练笔,如前所述)。练笔中,一个誓不放弃、无畏艰辛与危险的父亲形象鲜活地屹立眼前。那如山巍峨坚定的伟大父爱在胸中、在笔下尽情流淌……
  短短两分钟,乐曲拨动了每根听觉神经,画面震撼了人心,教师如诗的语言犹如巨大的磁石深深吸引着学生。每个人都脚踩着废墟,满目疮痍,痛彻心扉的呐喊声声绕耳,内心如同汹涌的潮水澎湃不息。学生对情感的倾诉已到了势如破竹的关头。强烈情感的背后,需要的是宣泄、倾诉,读写双丰收的最佳时机已到,小练笔要在此时登场。
  实践证明,言由心生,潜在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得到诱发,积蓄的情感最终实现了喷发,并在笔下凝成了各自的情感。
  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到“鱼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境界,对本次成功练笔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触摸春天》等课的练笔,我都采用此方法,同样获得成功。概言之,深度的练笔得益于:通过各种手段源源不断地开启情感积蓄的源泉。
  三、链接生活,为练笔广开源泉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叶圣陶语)。我坚信,只有与多彩的生活链接,才能为静止的语言文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适时地链接生活,让真切的体验与文章内容交融,并为练笔广开源泉。
  1.在练笔前了解生活、发现生活
  人教版第九册第六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课前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及同学的家庭生活,发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练笔时就会文思泉涌;提前组织校园活动,会令学生在《风筝》的练笔中妙笔生花;先带学生聚焦社会生活,能为《给予是快乐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练笔助一臂之力;以“大自然”“动物”为主题的练笔要想出彩,要在课前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触摸动物的生活……
  2.在练笔设计中唤醒生活
  在练笔过程中适时唤醒生活也是不错的方法。它能将生活与文本内容悄无声息地融合。被唤醒的生活能为练笔起到引流入海之效。学《普罗米修斯》时,我提供以下小练笔:看着每日被烈日暴晒(风吹雨淋、被啄食肝脏)的普罗米修斯,我想起了那一次,我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的普罗米修斯!他__________。学生曾有过在骄阳下、风雨中及伤痛等经历,唤醒这些体验,利于把学生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里。
  把五彩的生活注入练笔中,练笔就有了活水源头。一句话,与生活同行,与生活之源紧密联系,才能使练笔更具宽度,更具生机与活力。
  广纳资料、转轴拨弦、链接生活……只要我们想方设法用好随文练笔前的这把金钥匙,解开“读写结合难见效”之锁, “读写双赢”之梦也就不再遥远。
其他文献
毋庸置疑,大部分教师面对日常的课程、教材和学生,渐渐形成了某些固化思维、教学惯例和行为格式。这些固化思维、教学惯例和行为格式保证了他们在复杂的、不确定的教学场域中熟练应付各种教学工作。细细考量其中某些固化思维,其导致了连教师自己也未发现的教学肤浅、视域狭窄乃至教学结论的错误;审视某些教学惯例,就会发现其内含连教师自身也未察觉的某种“个人教学信念”,阻碍着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建立;反思某些教学格式,其
教小学生写日记,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作为数学老师也可以实施这一与学生交流的好方法。《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新课程,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新课程,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精神,我尝试让“数学日记”走进课
金色鳥笼手提包Chanel
韶光绰影  我们内在生成了一种力量,想要重建一个光彩夺目又狂放热烈的世界。从这个谣言的夏季攫取生命能量的颜色——浓烈的玫红、明亮的向日葵黄,以及迷人的蝴蝶兰紫,妆点眼角,抹在头顶,穿戴上身。顺着姿情忘我的天性,舞动如蝉翼般展开的宽大裙摆,携飘逸的缎面和薄纱穿梭在碰撞的色块之中。在這个生机盎然的盛季,模特贺聪安坐于花簇中,耐心等候自由儿热烈的时刻,待蓬勃的活力与百花一并齐放。经由扎染上色而成的Cha
不提倡,只会更糟  “到现在都几十年了,大家还是在聊一样的问题,还在提倡不要用一次性筷子不要用塑料袋。我是有点悲观的。作为个体,有什么能力呢?是有能力去改变生产线,还是有能力去制止些什么?就算是一个知名演员又怎么样?”周迅坦言,“但是我又觉得确实来不及悲观,不提倡只会变得更糟。所以这回,是在我不太乐观的状态之下又把我拎起来了。”  周迅对于环保的共情,缘自一部影片.13年前,看过阿尔戈尔讲解的纪录
预习,对于每一节课都是必要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可以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大部分课文都安排了预习。由此可以看出预习对于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预习水平的高低,和教师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的预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影响学
数学来源于人类认知活动与社会实践,又应用于社会实践,并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并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材在每册中安排了不同课时的主题单元,我们要认真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特别强调“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虽不乏优秀习作,但更多的是内容大同小异,空话、假话、套话连篇。作文考试或作文竞赛中,不少习作为迎合评委口味,无病呻吟,生搬硬套,成人化、公式化、口号严重,缺乏真情实感,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
“意外”的产生:昨天的数学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按照教材安排,今天数学课的学习内容是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尽管发生了一些诸如同学上课走神、私下讲话、计算错误等都让我一一化解了,一切都朝我预设的目标进行,我心里暗自高兴,自我感觉不错。  看到学生们都掌握得不错,离下课还有10分钟,我决定灵活调节内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空心的圆柱体(如图),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课将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请诸葛亮的诚意与尊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同时在探究感悟中,习得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让课堂更有语文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