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传递泥土的气息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办单位:眉山市散文学会
  主管单位:眉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张生全
  ZHANGSHENGQUAN
  《在场》主编。作家,四川散文专委会委员,眉山市散文学会会长。在《人民文学》《钟山》等发表散文、小说300余万字。作品收入50余种文学选本,获华文最佳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等。
  寄语
  贴近时代脉搏,回到生活现场。
  《在场》杂志是眉山市散文学会的会刊,又不纯粹是会刊,从200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全国性、先锋性、特色性、丰富性四大特点。
  所谓“全国性”,是指《在场》杂志的作者辐射全国,甚至还包括龙应台、齐邦媛、王鼎钧、高尔泰等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这使得《在场》成为一本全国性的散文刊物。同时,寄阅的对象,也主要是“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及获奖作家、知名散文作家及骨干作者、全国各地作协及散文学会、高等院校散文研究机构等,真正体现了全国性特征。
  所谓“先锋性”,指的是《在场》杂志发表的作品,力图呈现全国散文写作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散文变革的面貌,反应散文写作的前沿和方向。作品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成熟的,但一定是有想法的。
  所谓“特色性”,指的是《在场》杂志始终倡扬散文的“在场”写作,贴近时代脉搏,传递泥土气息。在写作上远离风花雪月,回到生活的真实和灵魂的深处,让散文具有铁锤的力度,刀锋的快捷与针尖的锋芒。
  所谓“丰富性”,并不是指《在场》杂志什么内容都刊登,而是所提供的文本,必须是丰满的,生机勃勃的,有体温有质感有烟火气的。反对图解概念和炫耀写作技巧的生硬和偏激,反对一切形式主义。
  《在场》创刊十二年来,分成两个阶段。
  自创刊到2020年,可以称为“前《在场》”。在这个阶段里,《在场》杂志在主编周闻道的带领下,努力倡扬“在场写作”理念和在场主义散文流派的建设,依托“在场主义散文奖”的评奖,团结汉语散文中志同道合的写作者,让《在场》雜志在国内散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评为全国优秀刊物。
  从2021年开始,《在场》杂志将进入“后《在场》”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在场》杂志除了坚持自己鲜明的特色以外,更主要的,是要努力实现写作及文本的沉淀,产生优秀的,能够体现在场写作鲜明特色的代表性文本。同时加强眉山本土作者的在场写作实践,让眉山成为有足够说服力的散文写作重镇,让眉山作者真正“在场”。
其他文献
主办单位: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蒋渝  JIANG YU  《乐山文艺》主编。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撰写或主编出版文学、书法类书籍多种上百万字,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沫若书院研究员、嘉州画院书法家。  寄語  《乐山文艺》初生于2018年春暖花开时节,属全省文艺期刊中的小兄弟。它甫一诞生,就以鲜明的文化风格和艺术气质自立于全省文艺期刊之林。它恪守“扎根人民、立足本土
绵竹年画(红黑两货及门神)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统题材,为现代的新时代服务,因此这就涉及到年画作者常常议论与新时代接规的话题。是以适应为主还是以提高为主?两者的关系如何处理?我认为在适应人民群众固有的传统欣赏习惯和文化水平的同时,要注意逐步提高培养对新事物的热爱、向往的思想感情,提高绵竹年画美的欣赏水平。所以适应只是为了提高,是一种手段,而創新才是目的。我说的适应不是适合低级和
李猛  1974年出生于安徽六安,1999年本科畢业于西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库专家,四川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资深纪录片导演,从业23年,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四川省大型电视纪录片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和业务带头人。  代表作品有:纪录片《巴蜀百年》《萨马阁的路沙》《峨眉一日》《毕业生》《六月》《家园》,四川官方形象片《看四川、看世界》等。曾获中国电视新闻政府奖、金鹰奖、骏马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大奖,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日本赏”最佳社教类纪录片奖,美国阿拉斯加自然类纪录片奖,亚洲电视大奖赛提名奖
抗疫诗三首草书23cm X l80cm 2020年  国士无双一伟峰,身先士卒亦从容。肩担道义初心在,  铁骨嶙峋不老松。杨宗鸿钟南山赞  闻钟院士高论有感  居家避疫好揪心,伫望江城泪满襟。新冠无情奈大爱,  大国抗疫有温馨。  写在抗疫拐点即将来临之际  又云  连日揪心抗疫天,毒冠得寸侵宇寰。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教冠马过神山。  赵安如  四川省书协理事、培训中心副主任.成都市文联副秘书长
羊革畫 108cm×58cm 2017年  该作品采用天然羊革经特殊制作而成,作者利用材料原始感,明明残缺,却不觉遗憾。看似刻意,却漫不经心。很多观者看马梦的画,初感怪诞,却回味无穷。作者原本是个雕塑家,某天仿佛突然感悟一般开始作画,兴之所至随心所欲。小菜一碟,小酒一杯,然后胸中已有油墨和诗情画意涌出,侵染到皮革或纸面,独具一格自成一派。他的画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绿的荷,翠的鸟,破损的画面,漫延的
在全国摄影业界,人所共知的王达军先生,是著名的风光摄影家。从他的风光摄影作品来看,他所追求的,概括起来,是他所发现的极致之时的极致之地的极致之光,纯粹的自然之美。这个方面,代表作不少。如《喜马拉雅之光》《大地系列》等,业界人士耳熟能详。  然而,如果把王达军先生仅仅定位为风光摄影家,显然缩小了他的业绩,他用大量精力所投身的,是拍摄中国西部的人文地理。特別是1990年他与王建军、袁学军“西部五万里”
陈宇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乡情国画院画师,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市当代工笔画研究会会员,安岳县红色文化收藏协会红色书画院院长。  作品《峡江烟云》入选加拿大枫叶杯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川江晨曦》荣获香港皇家书画院美术作品一等奖,《古寨雄风》参与四川书画界捐赠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拍卖,《九寨秋色》入选成都工商联国礼作品。  陈宇是我近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位青年山水画家,他
皮影 78cm×90cm 2019年  2019年,叶牧天萌发了创新皮影作品的想法,打算从民族舞蹈节目中寻找灵感,选了几个主题准备逐个攻坚。《荷花舞》就是系列创新作品之一。皮影角色是无生命力的傀儡,必须设计出美艳的形象身段,以及巧妙的连动机关,这个程序是关键,否则无法展现舞蹈独特的魅力。最终,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经过反复试验探索,完成了此件作品。  萌芽皮影剧社  皮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
父亲去世多年了,总会时不时地思念他,每每感觉到他的音容笑貌如影随行,心里总有一层层隐隐约约的失落之疼掠过来,眼角深处那浅浅淡淡的湿润也悄悄浮现出来。也许,这就是一种至亲至爱血脉相牵的情感遗承吧!我不知道在若干年以后,有没有人也如同我思念父亲一样思念着我 ,但是现在,我特别清醒和明白地知道,我思念着从小到大给予我包容鼓励,给予我精神支撑,给予我温情和爱的父亲!  父亲,生我养我的父亲,我只有一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