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杨若兮:我庆幸当了三年的全职妈妈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前,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婚后,她毫无偶像包袱,陪儿子尽情玩耍……
  杨若兮是一名影视演员,出演过《康熙微服私访记》《秦始皇》《北平往事》《杨三姐告状》《素女的故事》《石光荣的战火青春》等多部影视剧。从古装戏到时装戏,从精灵乖巧的小丫头到豪爽侠义的女汉子,她都表演得游刃有余。
  2014年,杨若兮有了儿子,之后便渐渐淡出娱乐圈,做了全职妈妈。她一改之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神仙姐姐”模样,不仅为儿子的吃喝拉撒操心,还放下偶像包袱,和儿子像小朋友一样相处,闹腾起来没个够,受到很多年轻妈妈的追捧。
  从小到大,她没下过厨,没买过菜,更不知生活的艰难
  杨若兮,1980年出生在重庆,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小时候聪明伶俐,非常淘气。为了让她消耗掉过于充沛的精力,妈妈给她报了舞蹈班。结果,她不好好学舞蹈,经常逃课去公园、广场看别人逗鸟遛狗,等时间差不多了,再踩着点回家。刚开始,妈妈没发现,直到舞蹈班老师打来电话才知道。为防止女儿再逃课,妈妈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上下课都必须请老师在本子上签字才行。杨若兮无奈,这才老老实实学了一阵子舞蹈。
  1989年,空政歌舞团在重庆招生,杨若兮凭借优秀的外形条件和舞蹈功底考入该团,后被送到上海舞蹈学校学了五年芭蕾,毕业后回到空政歌舞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演了何群导演的电影《男孩女孩》。该影片荣获“华表奖”后,杨若兮也由此正式踏入娱乐圈。
  杨若兮小时候有妈妈照顾,进娱乐圈后有经纪人照顾。工作上,经纪人帮她打点好一切,去哪里都是车接车送。如果出差去外地,经纪人也会订好机票,派司机将她送到航站,到目的地后,出站口必安排人接应。一天,杨若兮告诉妈妈,她第二天要去拍广告。妈妈问:“去哪儿拍?”杨若兮摇头:“我哪儿知道啊!”妈妈只好打电话给经纪人了解情况。生活上,杨若兮用的保姆也是妈妈专门从重庆飞到北京,千挑万选选出来的。
  从小到大,杨若兮没下过厨,没买过菜,更不知生活的艰难。有一年,她到横店拍《济公传奇》。到那儿一看,四周全是山,整个镇子就一条街,街上零星有一匹马、两头牛、几个人,荒凉得很,当时就忍不住哭了,说感觉像被拐卖到了穷山沟里。
  自从家里多了一个小人儿,她从早忙到晚,有时连梳头的时间都没有
  然而,就这么娇气的一个人,在结婚有了儿子之后,完全变了。
  2011年,杨若兮和导演、演员连奕名结为伉俪。两人在事业上互帮互助,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3月,杨若兮生下儿子大福,渐渐淡出了娱乐圈。
  新手妈妈不好当。为让儿子健康成长,杨若兮堅持母乳喂养。但她气血不通,乳腺堵塞。可儿子的胃口特别好,不停地要吃奶。杨若兮的乳头被吸破,一喂奶就疼得钻心。她只好用吸奶器吸奶给儿子喝,可有时吸奶器把血水也吸了出来。光喂奶这一关,杨若兮就痛苦万分。她上网发帖求助,可妈妈们的回应都是“别无他法”。既然如此,杨若兮只好坚持。
  自从家里多了一个小人儿,杨若兮从早忙到晚,有时连梳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好不容易忙完,她疲惫地向卧室走去,心想终于可以躺下歇一歇了。路过一面镜子时,她瞥了一眼,看到里面有个面部浮肿、身材虚胖、蓬头垢面的人。这难道就是自己吗?她来不及伤感,倒在床上就睡着了。此后,当她再走过镜子时,刻意不往里面看,省得自己伤心难过。
  “带一个3岁男孩去国外旅游,绝对是个拼智能、体能的活儿!但只要你开心就好。”
  好在儿子大福一天天长大,粉嘟嘟的,让杨若兮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幸福。
  一天,杨若兮有事出门了,大福哭得撕心裂肺,谁都哄不住,直到杨若兮回来把他抱在怀里,他才慢慢止住哭声。那一刻,杨若兮深深体会到,妈妈就是孩子的天,只有在妈妈的怀抱里,孩子才有安全感。以前她是公主,什么都要别人照顾;如今她是妈妈,要去照顾别人了。想到此,她决心做个好妈妈,让儿子打心眼儿里爱上这个家。
  以前根本不屑于看动画片的杨若兮,开始和大福天天一起看动画片,从《小猪佩奇》《米奇妙妙屋》到《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超级飞侠》等。因为和儿子看的玩的都一样,所以当大福说出“恐龙”一词时,她秒懂,她知道儿子是在模仿《小猪佩奇》里的乔治。
  雨后,杨若兮带大福在小区里散步。两人围着一个水坑,一人在里面放一片柳叶,用力扇,看谁的叶子漂得远。杨若兮不觉得玩这种游戏傻,反而和儿子一样起劲。此外,她还会向儿子提问,启发他对大自然产生兴趣,比如她问儿子:“大福,你说为什么会下雨呢?”大福一想,是啊,为什么呢?然后,她就将答案告诉儿子。儿子听了:哦,原来是这样啊!
  老人带孩子,会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因为出行不便或安全问题不敢带孩子出门。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杨若兮就经常带大福出去玩。带儿子玩时,她从不端架子,就当自己也是个孩子,玩起来一点也不矜持。
  儿子大一点儿后,杨若兮便带他跑得远一点儿,到各地旅游,因此学会了收拾行李、买打折机票。外出游玩,孩子容易感冒,她还学了点中医,通过观察舌苔,判断孩子患的是风热感冒还是湿热感冒,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杨若兮由过去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迅速成长为“育儿专家”“老中医”“家政女王”……她在微博里深情写道:“如果没有你,我可能现在还不知道有个叫托马斯的小火车头,不会去野生动物园,不会知道东京有那么大一个摩天轮并且一连坐了两次,更不会知道带一个3岁男孩去国外旅游这么累,这绝对是个智能、体能双拼的活儿啊!但是,只要你开心就好。”
  她有些失落,心里却又是幸福的——儿子长大了,没小时候那么需要她了
  2017年7月3日,杨若兮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自己和儿子大福在舞蹈机前大秀舞技的视频。视频中,杨若兮和儿子比拼舞技,全情投入。网友纷纷围观,有人替大福说出心声:“带这样的妈妈出来玩,心好累啊!”有人感叹:“不会尬舞的妈妈不是好妈妈。”有人说:“大福妈太调皮了。”
  杨若兮因为爱玩,不止一次遭到渐渐长大的儿子的“嫌弃”。有时她兴致大发,拿起玩具剑要和大福比剑术。当大福将剑“刺”向妈妈胸膛时,杨若兮用专业演技上演“倒地身亡”。大福不知所措时,杨若兮又突然复活,拾起剑要求再次“决斗”。大福一脸嫌弃地走开,留下网友的旁白:“妈妈,你什么时候能长大?”
  一天吃过午饭,大福要午睡,杨若兮跟在后面,还想和儿子腻在一起。大福却用拒绝的口吻说:“等睡醒后咱们再一起玩吧。”杨若兮傻眼了。看到妈妈站在那儿发呆,大福又说:“妈妈去自己房间睡午觉吧。”看到妈妈赖着不想走,大福只好说:“要不,妈妈去找爸爸吧?”杨若兮赶紧装可怜:“可是爸爸拍戏去了不在家。”“啊?那就没办法了。”大福无奈地说,自顾自地去午睡了。杨若兮呆立半晌:什么叫那就没办法了,明明是嫌弃我,好吗?看到已经闭上眼睛的儿子,她只好回自己房间,心里失落又幸福——儿子长大了,没小时候那么需要她了。
  除做儿子的玩伴外,热心公益事业的杨若兮还经常带大福去康复中心看望特殊儿童。出发前,她会跟大福解释:“我们看望的小朋友比较特殊,他们有的听力不好,有的不会说话,有的走路很困难……但是他们和你一样,都喜欢笑,喜欢玩。今天,我们就陪他们一起玩,好不好?”此外,她还会引导大福献出一份爱心:“你有很多不经常玩的玩具,不如送给他们,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在妈妈的感染下,大福非常富有同情心,且乐于助人。
  大福满3岁后,杨若兮开始复出,接一些零活。外出拍戏时,她常把儿子带在身边。如果条件受限不能带儿子,她就通过手机每天和大福视频聊天。她说,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影响出来的。
  到今年3月,大福就满6周岁,该上小学了。杨若兮说,儿子上学后,她和儿子相处的时间会大大减少,因此她非常庆幸自己在儿子生命的头几年当了全职妈妈,能够全身心地陪伴儿子。因为钱是赚不完的,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复杂而充满竞争,一个人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就是要获得自制自理的能力,自己能照顾自己,不依赖别人。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和人友好相处。而现今的大多数孩子,在亲人的万般宠爱中成长,他们的独立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下面两个案例就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  案例一:胡小乐最近很烦恼。他是家里的三代单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把他当成宝贝疙
韩乔生是中国体育赛事解说的标志性人物,他在解说中爆出的口误常被人津津乐道,人送绰号“韩大嘴”。生活中,韩乔生是个不折不扣的专制老爸,儿子学习不专注,被他用皮带一顿毒打;儿子不守时,他罚儿子跟着汽车后面跑。儿子曾形容和他的关系是“铜哥们儿”,关系并不铁。韩乔生反思做父亲的失误后,努力做个开明有爱的老爸。如今,他和儿子已处得像兄弟般亲密自然……  儿子不守时罚他跟车跑  1987年春节刚过,被借调到中
大家都知道吃粗粮有益健康。对此,宝妈们会有疑惑:小朋友消化系统还没发育完全,也能吃粗粮吗?对此,营养学专家的答案是:儿童吃粗粮,不但有利于平衡营养,预防“三高”和某些癌症,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50~150克全谷物(包括粗杂粮、全麦、糙米和杂豆等),这一建议量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即使2岁以下婴幼儿(纯母乳喂养6月龄内
今年暑假,一种叫“全脑开发”的教育培训班在各地非常流行,似乎孩子们上了这个培训班,就真的可以变成“神童”。据媒体报道,一些在居民区宣传“全脑开发”的培训机构声称:“课程基于量子力学理论,能让孩子蒙眼识字、过目不忘。”这些课程的收费不菲,动辄上万元,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家长乐此不疲,对课程的宣传效果深信不疑。  所谓“科学盛宴”仅是骗子们的狂欢  也许有人会问,“全脑
我有一个朋友是皮肤科医生,经常和我说起这样一个笑话:老有人来找他看脚气,还说自己天天洗脚、换袜子,怎么还是得了脚气?朋友就和患者说:你一脱鞋我就知道你多久没有换鞋子了,鞋子又脏又臭,你天天洗脚、换袜子也没用啊!  其实这个笑话一点儿也不好笑,可朋友为什么还是经常和我说起?因为这不是个案,很多人都容易犯这种毛病。联系到家庭教育,这个“鞋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如果一个家庭的氛围不好,那么,即使孩子学
宝宝挨训,有的乖乖听话,有的充耳不闻;宝宝外出,有的循规蹈矩,有的调皮捣蛋……都是萌宝,差距咋这么大呢?  原来,不同年龄的宝宝对同一件事,有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果父母能够关注其内心,了解其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在家庭教育中巧妙应对,说不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岁:“不”字当头,撒泼打滚,自私霸道  这时候的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不懂得如何表达,甚至他自己有时候也不明白自己想干什么。  对2
加 拿大高等研究所、美国堪萨斯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在研究中发现,与拥有一大群朋友的人相比,加入拥有大量成员的社会团体的人生活满意度更高,自尊心更强。  研究团队从英国、中国和澳大利亚选取了一群学龄儿童、老年人和一些无家可归的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国家、社区、政治或学生身份拥有强烈认同感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抑郁症的发病率较低。无论参与者的个人背景如何,只要他们愿意参与一个或多个团体
她眼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是婚姻,二是孩子。因此——  王晓和石磊,原是一对好朋友。王晓的父亲和石磊的母亲有了恋情,并不惜离婚然后重组家庭,这让两个孩子的友情戛然而止,还让他们成了竞争对手。因为王晓的母亲在婚姻失败后,逼迫女儿在学习上一定要超越“情敌”的儿子石磊,因为她咽不下这口气,想靠女儿打个翻身仗。  她给女儿下了死命令:“下次考试,你的成绩必须超过石磊,否则就不是我女儿!”  王晓出生于山东
在家庭教育中,想必很多家长发过脾气,民间俗称“吼娃”。想必很多家长曾因吼娃而后悔,发誓修炼涵养,下不为例,但真到了下次又忍不住。做父母的真的不能发脾气吗?一味隐忍会有怎样的后果?父母发脾气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父母应该如何表达愤怒?日前,本刊邀请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亦昊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越忍越大的脾气  主持人:今天到会的都是自认为脾气不好的家长,之所以凑到一起
去年,女儿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录取。在女儿上初中的三年里,尤其是初中二年级她迷上手机以后,我们曾共同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每每提及那段时光,女儿总是诚恳地向我表示:“妈妈,真得谢谢您!是您拉了我一把,否则后果难料。”是啊,手机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对孩子们来说却隐患重重。如何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手机,事关重大——  借口看作业,  玩手机入迷  女儿上初一后,学校建了班级微信群和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