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控铣加工是数控加工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制造行业中十分重要的加工技术。在中职教学中,数控铣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能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十分强大的动力。但目前我国部分中职院校数控铣教学中实训体系尚不够健全,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简单概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数控铣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探讨了改进的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数控铣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24-02
数控铣加工是制造工业最基础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是当前全世界工业制造领域的主要加工方式。我国的数控铣加工起步较晚,其普及推广工作大多是依靠中高级职业技工学校,特别是中职院校的数控铣实训教学。但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数控铣教学都注重理论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训教学逐渐受到相关中职院校的重视,逐渐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理实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的数控铣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重视理論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人为地将数控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最终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素质与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中职院校数控铣教学中运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还能实现“理实结合、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良性循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中职院校的招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生源质量和数量逐年下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局面。这样的转变对中职院校数控铣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中职院校的数控铣专业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既能够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理论讲述,又能够进行实践操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数控铣操作人才,从而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将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人为地割裂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联,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只有坚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真正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人才需求。
二、中职院校数控铣实训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和实训教学相脱节
目前,我国部分中职院校在进行数控铣教学时,往往存在着人为割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理论讲述教师与实践操作教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而且是在不同的学期开展的,彼此相互独立。在实际教学中,相关中职院校数控铣专业大多是先开展理论教学,只有完成理论讲解后,才开始实训操作,甚至很多中职院校都是在最后一年才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中职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理论知识已经遗忘了很多,无法很好地结合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尽管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训教学,但他们对一些复杂的操作和较深的理论无法扎实掌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发展。
(二)重实操而轻理论教学
目前,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他们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而是以实操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对于数控铣加工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只能模仿实训教师的操作方式,中规中矩地加工规范的工件模具,而不能自己进行创造,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三)重理论而轻实训教学
当前还有部分学校的做法与传统教学相似,重理论讲述而轻实训操作。相关中职院校在进行数控铣实训教学时,往往也会配备专用的教材,这些专用教材中具有较多的基本概念,同时选取了众多典型的案例,列举出某一工件模具具体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流程,学生只需要学习这些案例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加工出规范的工件。在实训教学中,按照书本的讲述进行操作,虽然会有效培养学生相关的实操技能,但对于书上讲述不详细,或者是没有案例的工件加工,学生往往会受到缺乏详细的步骤指导以及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或者是加工的工件不符合要求、质量存在问题等。
(四)一体化教学形式化
除了上述三种问题,当前我国还有部分中职院校在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现象。在实际教学中,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已经在我国中职院校获得了大范围的推广,但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因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束缚,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仍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为主,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运用了分层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但大多流于表面形式,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双创”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中职院校数控铣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是省重点院校,采取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及“精细化”的指导方式,秉持“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教书先育人”的教育理念,认真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在数控铣专业教学方面,设有大型的数控车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策略。
(一)培养“双师型”优秀教师
在中职院校数控铣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因为“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教师既要对学生進行理论讲解,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因此,作为“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操经验,同时还要了解本行业最新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准确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职院校数控铣专业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加强人才的招聘,招聘合作企业的优秀员工来校担任实训教师,并组织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同时组织他们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采用这两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数控铣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撑。
(二)以实训基地为教学地点
在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还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设了大型的数控车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实训中心作为数控铣加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并以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课堂,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在实训基地课堂教学中,教师交替开展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互渗透,以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训,以实训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内化迁移,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训环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以真实产品为教学任务
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在实训教学中还采用了以真实产品与生产为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明确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合作企业的生产工艺步骤开展实训操作,进行真实的产品生产,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实现了师生的教、学、做合一,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富有挑战;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激情。这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实训操作场景,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真实的操作训练,进行产品生产,有效地提升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四)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
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还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运用CAD和CAM等专业软件进行模具的制造。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机房中可以模拟零件模具从设计到加工的全过程,从而逐渐掌握数控铣加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提升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还在教师集中讲解和示范操作之余鼓励、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软件操作的技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数控铣加工实训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中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推动我国制造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目前部分中职院校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相关中职院校应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数控铣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进我国数控铣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建兵,卢雪红.职业教育技能赛项“数控铣”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5(41):98-99.
[2]何跃.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训练模块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20,550(12):70-72.
[3]张余益,陈远洋,郭巍,等.基于普铣与数控铣融合式工程训练教学方法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465(3):26-28.
[4]牛锁良,张金玲,陈璐.典型数控机床实训中,线下教学向线上的引入与尝试:以“数控铣”实训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99(11):60-61.
[5]张志滨.数控铣及加工中心:一体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探[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3).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数控铣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124-02
数控铣加工是制造工业最基础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是当前全世界工业制造领域的主要加工方式。我国的数控铣加工起步较晚,其普及推广工作大多是依靠中高级职业技工学校,特别是中职院校的数控铣实训教学。但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数控铣教学都注重理论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训教学逐渐受到相关中职院校的重视,逐渐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理实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的数控铣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重视理論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人为地将数控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最终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素质与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中职院校数控铣教学中运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还能实现“理实结合、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良性循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中职院校的招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生源质量和数量逐年下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局面。这样的转变对中职院校数控铣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中职院校的数控铣专业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既能够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理论讲述,又能够进行实践操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数控铣操作人才,从而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将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人为地割裂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联,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只有坚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真正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人才需求。
二、中职院校数控铣实训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和实训教学相脱节
目前,我国部分中职院校在进行数控铣教学时,往往存在着人为割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理论讲述教师与实践操作教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而且是在不同的学期开展的,彼此相互独立。在实际教学中,相关中职院校数控铣专业大多是先开展理论教学,只有完成理论讲解后,才开始实训操作,甚至很多中职院校都是在最后一年才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中职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理论知识已经遗忘了很多,无法很好地结合理论进行实践操作。尽管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训教学,但他们对一些复杂的操作和较深的理论无法扎实掌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发展。
(二)重实操而轻理论教学
目前,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他们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而是以实操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对于数控铣加工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只能模仿实训教师的操作方式,中规中矩地加工规范的工件模具,而不能自己进行创造,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三)重理论而轻实训教学
当前还有部分学校的做法与传统教学相似,重理论讲述而轻实训操作。相关中职院校在进行数控铣实训教学时,往往也会配备专用的教材,这些专用教材中具有较多的基本概念,同时选取了众多典型的案例,列举出某一工件模具具体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流程,学生只需要学习这些案例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加工出规范的工件。在实训教学中,按照书本的讲述进行操作,虽然会有效培养学生相关的实操技能,但对于书上讲述不详细,或者是没有案例的工件加工,学生往往会受到缺乏详细的步骤指导以及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或者是加工的工件不符合要求、质量存在问题等。
(四)一体化教学形式化
除了上述三种问题,当前我国还有部分中职院校在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现象。在实际教学中,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已经在我国中职院校获得了大范围的推广,但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因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束缚,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仍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为主,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运用了分层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但大多流于表面形式,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双创”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中职院校数控铣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是省重点院校,采取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及“精细化”的指导方式,秉持“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教书先育人”的教育理念,认真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在数控铣专业教学方面,设有大型的数控车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策略。
(一)培养“双师型”优秀教师
在中职院校数控铣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因为“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教师既要对学生進行理论讲解,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因此,作为“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操经验,同时还要了解本行业最新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准确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职院校数控铣专业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加强人才的招聘,招聘合作企业的优秀员工来校担任实训教师,并组织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同时组织他们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采用这两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数控铣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撑。
(二)以实训基地为教学地点
在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还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设了大型的数控车工实训中心和数控加工中心实训中心作为数控铣加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并以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课堂,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在实训基地课堂教学中,教师交替开展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互渗透,以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训,以实训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内化迁移,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训环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以真实产品为教学任务
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在实训教学中还采用了以真实产品与生产为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明确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合作企业的生产工艺步骤开展实训操作,进行真实的产品生产,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实现了师生的教、学、做合一,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富有挑战;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激情。这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实训操作场景,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真实的操作训练,进行产品生产,有效地提升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四)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
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还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运用CAD和CAM等专业软件进行模具的制造。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机房中可以模拟零件模具从设计到加工的全过程,从而逐渐掌握数控铣加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提升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还在教师集中讲解和示范操作之余鼓励、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软件操作的技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数控铣加工实训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中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推动我国制造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但目前部分中职院校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相关中职院校应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数控铣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进我国数控铣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建兵,卢雪红.职业教育技能赛项“数控铣”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5(41):98-99.
[2]何跃.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训练模块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20,550(12):70-72.
[3]张余益,陈远洋,郭巍,等.基于普铣与数控铣融合式工程训练教学方法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465(3):26-28.
[4]牛锁良,张金玲,陈璐.典型数控机床实训中,线下教学向线上的引入与尝试:以“数控铣”实训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99(11):60-61.
[5]张志滨.数控铣及加工中心:一体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探[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