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好“问题学生”的问题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提起问题学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级的麻烦制作者、让老师十分头疼的捣蛋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有的还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就更差,成为班级和校园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正所谓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
  关键词:家校联系  沟通  平等  善待
  目前在校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成长历程中少有艰辛生活的体验和锻炼,要求独立、被尊重和信任的愿望突出,对传统教育有戒心甚至对立反抗情绪,逆反心理较强: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认同,对管理、校纪校规消极抵制,总要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对抗行为,以示他们的独立性或成熟感。同时,管理理念也悄悄地改变着,特别是这些“问题学生”,的管理是每所学校,每位班主任,每位科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问题学生”不是生来就是“问题学生”。只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自己现有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扭转“问题学生”,改变学生的现状?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也再不断的思考和摸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现在的教学理念。对待“问题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想学生所想。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再繁琐,也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待“问题学生”,多数教师都是戴着一副有色眼睛,无形中就把“问题学生”打入死牢,拒之门外。不是“问题学生”也成为了“问题学生”。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心中不存界限,平等对待“问题学生”;改变态度,改变言语,心平气和对待“问题学生”。同时要做好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之间的相互协调,班主任要大胆放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尤其要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二、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善待问题学生。
  爱戴每位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尤其是厚爱“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学生”差的真正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心理很敏感,教师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到学生的敏感区域。所以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必须讲方式方法,避免触及学生最最敏感的神经。只有以心换心,才能博得“问题学生‘的信任,才能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三、捕捉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俗话说得好:一把手伸出来五个指头都有长短,何况人呢。“问题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只是不为我们所发现而已。这就要求我们要随时寻找、观察、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那怕是那“一闪而过”的,都要及时的把它捕捉下来,及时的进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四、建立起家校联教的长效机制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由此可见,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离不开家长的密切合作。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所以,家校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建立起家校联系,和家长的沟通,我认为在与家长交流时,应该把握三个原则“真诚、及时、灵活”。只有全方位的去了解“问题学生”,才能使昔日的"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
  总之,“问题学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若每位老师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的善待每一位“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真正症结,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以改过去的不良习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问题学生去掉问题二字。
  参考文献

[1]張亚宁,王玉莲.中学生道德现状及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4):58.

[2]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佚名.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N].中国教育E网.

其他文献
中职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工作在各个岗位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性人才,而其中教育教学的着力点就是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或者是胜任能力。在老师的眼中,只重视每个学生在技能学习中的结果,而不在意其中所做的过程是否正确,而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主要与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有关联。还与学校的电工电子及技术基础与技术课程的设置有关系。综上所述,个人在参考大量论文以及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了电工电子基础与技能的教学
期刊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通过对听觉培养和内心感觉的细腻培养,获得个人艺术素养。高中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音乐鉴赏使学生感受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升华人格。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探索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音乐 音乐鉴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187-01
期刊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课标 历史试卷 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单亲学生在校园里不断递增。他们大部分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长期的“情感饥饿”,使他们出现了自卑、抑郁、叛逆、厌学等心理问题,对于这样一个突出的“特殊群体”,爱心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问题 教育策略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由此衍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家庭的变故和
期刊
本文以慕课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及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社区教育资源存在存在的问题和慕课在社区教育中应用的对策为主要依据,从教育内容片面化、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管理能力不足、慕课与传统教学资源结合起来教学、在社区教育中凸显教学本位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慕课在社区教育中的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慕课 社区教育 教学资源 教学本位  【中图分类号】G648.4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起点,是学生人生教育的开端,对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从古至今,好的家庭教育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的实例不在少数,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在学校的“父母”,学校的教育往往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初中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学生能否较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往往取决于他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教育者不能忽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对下一代的人格特征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养成,学习态度的确立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體、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学生在形成个性雏型的早期,虽然整个社会的
期刊
摘 要: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一种重要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园合作也称家园共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在当前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家园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在家园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幼儿园教育要追求更高更优的教育效果,必须切实拓宽家园
期刊
摘要: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学生逃学现象普遍,从家庭原因入手,分析学生逃学的原因,探求防治措施。  关键词:初中学生逃学 家庭原因 对策  初中学生厌学逃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为西北某欠发达地区一所农村完全中学。根据我们前期多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初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进而发展到逃学。这些学生年龄12~15岁,多数学习差,成绩不理想,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
期刊
摘 要: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