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本文应用澳大利亚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备战2017年天津全运会的男子足球队后卫球员比赛表现进行监测,运用比赛心率和能量代谢两项指标对后卫球员的比赛负荷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边后卫位置上的球员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科学支撑,力求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 男子足球队 全运会 运动负荷特 后卫
一、前言
对训练信息的监控测量可以了解运动员在整堂训练课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心率、能量代谢、速度、跑动距离等指标,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帮助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任务、训练内容;其次,通过对运动负荷的研究还能根据测量指标的不同判断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差异程度,如跑动能力强弱、最大速度、平均心率等,使教练员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近年来,随着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的引入,采集分析比赛或训练中行数据,量化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负荷特征,为训练负荷的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力求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备战2017年全运会的天津男子足球队后卫球员比赛中的心率和能量代谢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研究。实验器材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作为与澳大利亚运动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显微技术,GPSports是新一代运动员比赛表现监控系统。配套的运动背心携带卫星跟踪设备,具有显微技术的精密传感器,可以记录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全部重要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后卫球员上下半场心率变化特征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备战2017年全运会的天津男子足球队后卫球员比赛整场比赛、上下半场比赛的心率變化特征进行监控。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上半场心率特征监测发现,上半场该运动员的最大心率为204b/min,大部分时间是在<115b/mind的心率区间活动,占上半场运动时间的46.7%,131-160b/min持续的时间占上半场总时间的25.9%,说明该运动员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较低,171-220b/min该心率区间占上半场运动时间的6.5%。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下半场心率特征监测发现,下半场该运动员的最大心率为191b/min,下半场30.3%的时间在<115b/mind的心率区间活动,131-160b/min持续的时间占下半场比例的35%,171-220b/min该心率区间占下半场比例的6.8%,与上半场该心率区间持续的时间基本持平。
(二)后卫球员上下半场能量代谢变化特征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上半场能量代谢特征监测发现,上半场72.5%的时间是在<10w/kg该区间内活动,活动距离为2384.1m,>55w/kg该区间的活动时间为0.4min,占上半场活动时间的0.9%,该区间活动距离为120.8m。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下半场能量代谢特征监测发现,上半场75.0%的时间是在<10w/kg该区间内活动,活动距离为2157.4m,>55w/kg该区间的活动时间占上半场活动时间的0.3%,该区间活动距离为25.7m,下半场该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低于上半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不同时段心率和能量代谢变化特征的监测,可以清晰地掌握运动员负荷强度的变化情况,依据比赛中队员甲最大心率百分比所划分的心率区间和不同心率区间的百分比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运动强度进行评价。本文研究发现,队员甲后卫球员比赛中所承受的负荷强度偏低,高强度活动占据较低的比例,并且低强度区间的能量代谢活动占较大比例,比赛的负荷强度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程度较小。
(二)建议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获取运动员比赛中的能量消耗值,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所承受的负荷强度,能够较直观的为教练员提供准确的能量代谢值,为教练员安排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合理地安排能量或营养的摄取。比赛中不同位置的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存在差异,后卫在比赛中负荷特征有别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通过结合运动员比赛中的实际运动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训练,力求训练的科学化,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教练员应根据比赛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负荷特征,来安排适宜负荷强度的运动训练,以刺激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力求提高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超.基于活动距离和心率对高水平女足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 陈超,刘丹,方志军.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心率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5):33-40.
[3] 赵刚,刘丹.足球比赛负荷构成与量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
[4] 赵刚,陈超.足球比赛表现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5(4):72-82.
[5] 孔祥宁,郭可雷,赵梅.以强度为中心的训练负荷对提高训练效果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6):55-56.
[6] 赵刚,部义峰,张丽.足球运动表现研究进展、问题与趋势[J].体育科学.2014(50):25-33.
摘 要 本文应用澳大利亚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备战2017年天津全运会的男子足球队后卫球员比赛表现进行监测,运用比赛心率和能量代谢两项指标对后卫球员的比赛负荷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有针对性的对边后卫位置上的球员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科学支撑,力求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 男子足球队 全运会 运动负荷特 后卫
一、前言
对训练信息的监控测量可以了解运动员在整堂训练课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心率、能量代谢、速度、跑动距离等指标,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帮助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任务、训练内容;其次,通过对运动负荷的研究还能根据测量指标的不同判断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差异程度,如跑动能力强弱、最大速度、平均心率等,使教练员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近年来,随着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的引入,采集分析比赛或训练中行数据,量化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负荷特征,为训练负荷的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力求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备战2017年全运会的天津男子足球队后卫球员比赛中的心率和能量代谢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研究。实验器材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作为与澳大利亚运动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显微技术,GPSports是新一代运动员比赛表现监控系统。配套的运动背心携带卫星跟踪设备,具有显微技术的精密传感器,可以记录运动员比赛表现的全部重要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后卫球员上下半场心率变化特征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备战2017年全运会的天津男子足球队后卫球员比赛整场比赛、上下半场比赛的心率變化特征进行监控。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上半场心率特征监测发现,上半场该运动员的最大心率为204b/min,大部分时间是在<115b/mind的心率区间活动,占上半场运动时间的46.7%,131-160b/min持续的时间占上半场总时间的25.9%,说明该运动员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较低,171-220b/min该心率区间占上半场运动时间的6.5%。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下半场心率特征监测发现,下半场该运动员的最大心率为191b/min,下半场30.3%的时间在<115b/mind的心率区间活动,131-160b/min持续的时间占下半场比例的35%,171-220b/min该心率区间占下半场比例的6.8%,与上半场该心率区间持续的时间基本持平。
(二)后卫球员上下半场能量代谢变化特征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上半场能量代谢特征监测发现,上半场72.5%的时间是在<10w/kg该区间内活动,活动距离为2384.1m,>55w/kg该区间的活动时间为0.4min,占上半场活动时间的0.9%,该区间活动距离为120.8m。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下半场能量代谢特征监测发现,上半场75.0%的时间是在<10w/kg该区间内活动,活动距离为2157.4m,>55w/kg该区间的活动时间占上半场活动时间的0.3%,该区间活动距离为25.7m,下半场该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低于上半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对队员甲后卫不同时段心率和能量代谢变化特征的监测,可以清晰地掌握运动员负荷强度的变化情况,依据比赛中队员甲最大心率百分比所划分的心率区间和不同心率区间的百分比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运动强度进行评价。本文研究发现,队员甲后卫球员比赛中所承受的负荷强度偏低,高强度活动占据较低的比例,并且低强度区间的能量代谢活动占较大比例,比赛的负荷强度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程度较小。
(二)建议
应用GPSports运动训练监控系统获取运动员比赛中的能量消耗值,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所承受的负荷强度,能够较直观的为教练员提供准确的能量代谢值,为教练员安排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合理地安排能量或营养的摄取。比赛中不同位置的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存在差异,后卫在比赛中负荷特征有别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通过结合运动员比赛中的实际运动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训练,力求训练的科学化,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教练员应根据比赛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负荷特征,来安排适宜负荷强度的运动训练,以刺激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力求提高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超.基于活动距离和心率对高水平女足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 陈超,刘丹,方志军.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心率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5):33-40.
[3] 赵刚,刘丹.足球比赛负荷构成与量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
[4] 赵刚,陈超.足球比赛表现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5(4):72-82.
[5] 孔祥宁,郭可雷,赵梅.以强度为中心的训练负荷对提高训练效果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6):55-56.
[6] 赵刚,部义峰,张丽.足球运动表现研究进展、问题与趋势[J].体育科学.2014(50):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