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谚中的清朝官场百态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社会中流传着很多关于官场情况的谣谚俚语,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清王朝官场的制度、特征、弊端、各色人物的行为和心态,以及官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构成了一幅幅官场百态图。

千里投任只怕到


  千里投任最怕的是到达上任地点后,还没上任或没做几天官,就遇到被提升、调任、革职或本人死亡的情况。因为千里投任不但旅途劳苦,而且花路费太多,而路费又常是借的。到千里以外做官的人都是为发财而去的,本打算到任后好好大捞一笔银子,先还清路费,然后再多多积蓄钱财。但如果刚一到任就遇到升、调、革、散的情况,都不能马上捞钱了。不但原来的路费白花了,借的钱也还不上,连回家或再行赴任的盘缠也要再找人借,如果死亡,尸骨还要扔在异乡,那就更可悲了。

新官忙碌石呆子,旧官快活石狮子


  谚语流行于京城东边,是说那些资历浅的新官虽然辛苦至极,忙碌得像个石滚子,也得不到提拔;那些旧官仗着资历深,可以不做事情,就像傻坐的石狮子似的,却过得非常快乐。清朝官员升迁靠熬资格是普遍现象,因为升迁靠熬资格,所以造成上层官员老化,七老八十的官僚比比皆是,有的上朝还要人搀扶。正如小说中描写的:“等顶子红了,官升足了,胡子也白了,耳朵也聋了,火性也消灭了。”

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


  和尚只有在京城才便于投靠权门,广化布施,发财得势;在京和尚势大财大是朝野闻名的。官员则相反,做京官不能直接向人民搜刮,京官都很清苦;外任官員则有机会直接鱼肉百姓,捞钱发财。因而京官都羡慕外官,视外任官员为利薮,总盼着外放。清末陈夔龙外放河南布政使后,有人提议陈应留京大用,任外务部侍郎,侍郎位高于布政使,但陈夔龙却不愿意做,就是因为侍郎的收入远远不如布政使。
  前一为军机,扬眉吐气;前二为御史,不敢放屁;
  后一为翰林,昏天黑地;后二为部曹,全无主意
  这是清代中叶北京流行的一首谣谚,借一乘轿子的前后4个轿夫,来比喻当时官场上的4种京官。凡充军机大臣或军机章京者,均为受重用、有权势的得意人物,大都倨傲不谦,趾高气扬,如同第一名轿夫昂首挺胸之状。御史为言官,本应直言直谏,据理力争,但却噤若寒蝉,无声无息,恰如第二名轿夫,位在乘坐之前,不敢放屁。翰林出身的文学之士,又居清秘之地,因而不谙世故,常发迂阔不切实际之论,如同第三名轿夫隐在轿后,全无所见,不知天地。部曹(各部司员)只知秉承上司旨意,办事不敢直抒己见,更乏刚直奋发之士,恰似第四名轿夫,只随前者步伐,全无自己的主张。
  这4种京官,实际上代表了3种类型的官僚:一为权势煊赫的官僚,一为不通世务的官僚,一为尸位素餐的官僚。

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


  “附郭”指附郭县,也叫首县,即为县城和府城或省城同在一处的县,也即知县与知府或巡抚同在一城。附郭县令居所在府、省所辖诸州县的领袖地位,因而其迎来送往,招待过往长官的任务也较其他州县为重,所谓“趋跄倥骢,供亿纷纭,疲于奔命”。其中与巡抚同城的附郭县令又比与知府同城的附郭县令任务更重。附郭县令这一特点,使官场中的人都认为附郭县令太难当,当不得。此谣谚即用极而言之的说法,道出了官场中流行的这种看法。谣谚说,前生作了恶的人才当附郭县令呢,这是报应,作恶多端,报应也重。
  一曰红,二曰圆融,三曰路路通,四曰认识古董,五曰不怕大亏空,六曰围棋马吊当中,七曰梨园弟子殷勤奉,八曰衣服齐整言语从容,九曰主恩宪德满口常称颂,十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这首十字令形容附郭县令迎来送往,招待长官的各种状态。附郭县令迎来送往、招待长官必须办事圆通,讲究衣冠穿戴、言语举止,且应会下棋打牌,鉴赏古董,以伴客人。长官莅临和他往来时,要接风饯行;长官要看戏,就要叫戏班来侍奉;平时见到长官,则要满口“皇上洪恩,长官盛德”之类的颂扬之语。虽然招待费用花得太多,造成大亏空也不要紧,因为全塞在长官的口袋里了。
其他文献
“你到底在听什么?”   “没听什么。”   杜女士最近觉察自己年近60岁的母亲每天晚上只要回自己屋里就带上耳机、还躲躲闪闪,后来才发现是她花费近万元报名了某商学院的课程,“我第一感觉就是妈妈被骗了,因为她文化程度不高,只是普通务工族,以前从没做过投资理财。”      并不是个案   杜女士的猜测果不其然。对妈妈进行详细“盘问”后得知,她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该商学院广告。“一开始我
从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座舱,坐在机长席位摆拍那一刻起,机长等于把自己至高无上的职责降格到普通友谊,甚至娱乐高度,他肩膀上代表责任的第四道杠早已黯然失色。   随着一名女子坐在客机驾驶舱内自拍照的网上疯传,桂林航空的那位涉事机长被宣布终身停飞。对于一名飞行员而言,这是严厉到冰点的惩罚措施,意味着其职业生涯可能就此结束。   如果审视一下现代民用航空安全规章,感受一个世纪里这些准则点滴凝聚形成过程中所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此书开头用了明朝杨慎的一首词,慨叹英雄已成往事,历史已成烟云,“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在历史的风云之后,就出现一个这样的形象:“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位白发的樵夫,或者渔父,把酒夕阳之下,笑谈古今往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么一种形象,似乎是将冷眼看历史的态度人格化,以表达国人跳开恩怨看往事的豁达态度。   而这当中涉及的渔父形象,
江西都市频道的一则报道称,当地一名61岁女子黄月于近日离家出走,理由是自己已和“靳东”在网上相恋多年,对方答应给她100万和一套房子。   黄月本来就很喜欢演员靳东,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她通过抖音和“靳东”取得了联系。她说,“靳东”已经向全国公开表示对自己的爱慕,愿意和她结婚,共同生活。对此她坚信不疑。   为了“靳东”,黄月瘦了10多斤,和丈夫、孩子的关系也紧张起来。   这看似荒诞的剧情,
风未动,幡亦未动,是人的心在动,这颗“心”,便是家长普遍性、传染性的焦虑。这种焦虑甚至连“公民同招”、“摇号招生”等都无法消解   我的一个朋友,遇到一件趣事:某地教育局长闲聊时说起,他最近正按上级要求,严查教师有偿家教,没想到把自己置身于两难境地。   事情是这样的:局长的女儿念初中,有门功课成绩不如意,全家人都着急,一直想把她托到任课老师那里去补课,但身为局长,总不能“白天严查有偿家教,晚
有一阵子市面上特别流行斜杠青年,没几条斜杠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灵魂有趣。有些人的斜杠花团锦簇,比如我就见过“写作/肚皮舞/品酒师/心理咨询师/烘焙/收纳”这样的斜杠青年简历,看得作为面试官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位朋友到底想来应聘什么。   斜杠本意是一个人拥有多重职业,收入多元,甚至能靠兴趣特长赚钱。很多人看到这一点就兴奋起来,纷纷产生自己那点兴趣爱好也可以换钱的错觉,一时之间好像会烤个曲奇
乍听顾杰病故,特别震惊。她那年不到五十岁,怎么突然离世呢!   这次路过,想去看看她。在花店门口徘徊许久,竟不知买哪一种花。交往十年,真没发现她喜欢过花。   一九八二年秋,我在豫南一所中学任教。参加公社民师整顿工作,批阅民师作文。记录分数的就是顾杰。中等个,上身浅黄色外衣,穿一件深蓝色裤。清秀的面容一直是淡然的微笑。抄写分数时一句话也不说。有时抬头看一下我,想说什么又没说。   中午饭后,
老妈不懂百度,不管谁一提到百度,老妈张口就说:“老家邻村杜姓人家足有100户,要不怎么叫杜家村呢?”瞧,老妈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百度。   不知怎的,老妈后来就离不开百度了,有事没事就凝神地在电脑上去百度一下,简直成了百度迷,家人都叫她“百度”老妈。让人搞笑的是,老妈竟会高兴地应上一声呢。思想不服老的老妈逢人便说:“我活了一辈子,还不如小孙子懂的知识多呢。是小孙子告诉俺,电脑上的百度是一个渊博的老
说到点子上  我家互补,她急脾气,我慢性子。今天吵架,她当当当地话像机枪扫过来,好像打到雪堆上……她气得直喊:“你木头人啊,不会说个话啊。”  我气哼哼抬起头:“你妹,说啥……”  她笑场了:“死鬼,我美我知道,别看你话少,还总能说到点上……”  你需要一个守护神  今天侄子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姑姑,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是红颜多是非,你需要一个守护神。”  我美滋滋地听着,问他:“噢?要什么样
人总是被困住的。   白领被格子间困住,外卖骑手被系统困住,工人被流水线困住……   那些毕业后回县城工作的年轻人,大多被“编制”困住。   在那里,“编制”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它象征的不再仅是一份工作,还有父母终其半生的希望、社会地位和阶层跃迁的假象以及未来可能美好的生活。但有些时候,对身在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它更像是一个鸟笼,牢牢地将他们困在其中,从身体到精神,从开始到结束。   尽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