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横断面调查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2019年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评定标准调查国内老年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

方法

对2012年收集的多中心1 472例年龄≥65岁肿瘤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GLIM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评定,调查不同分层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

结果

1472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62.8%(924例),按GLIM标准评定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8%(762例),其中中度营养不良29.6%(436例),重度营养不良22.3%(326例)。营养风险、总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随增龄而升高(P=0.000)。非手术患者90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1.9%(561例),营养不良发生率53.3%(483例),其中中度营养不良31.2%(283例),重度营养不良22.1%(200例);手术患者56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4.1%(36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49.5%(280例),其中中度营养不良26.9%(152例),重度营养不良22.6%(128例)。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患者非手术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手术组患者。

结论

老年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随增龄有升高趋势。GLIM标准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其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6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GDF-15水平分为>1 800 μmol/L组28例,1 200~1 800 μmol/L组45例,<1 200 μmol/L组95例。对比分析3
再喂养综合征(RFS)在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较低的识别率,本文报告一例以神经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起病隐匿的老年再喂养综合征病例,经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及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肠道菌群的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至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0例(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老年患者40例(合并心衰组);选择同期体检科健康体检老年人40例(对照组)。留取入选者大便约0.5 g,提取粪便总DNA,对16S rDNA/18S rDNA/ITS/功能基因等特定区段聚合酶链
老年人焦虑、睡眠紊乱更倾向于认知障碍风险因素,而淡漠、抑郁情绪倾向于认知障碍早期症状。对于出现这些常见情绪行为症状的老年人群,需关注其认知功能的评估和随访,了解认知行为变化规律,以期及时、有效识别认知下降情况,这对于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经腹腔镜腹膜后入路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与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I)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嗜铬细胞瘤患者203例,年龄≥60岁(OR=1.771,95%CI=1.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SD)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按照AD的入组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89例AD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总体睡眠状况,PSQI≥7分为AD伴发SD(AD-SD)组,PSQI<7分为AD不伴发SD(AD-NSD)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AD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出院后在我院门诊随诊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216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随访时间、入院时和最后1次门诊随诊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216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191例基线空腹血糖(FPG)正常患者随访结束时较基线升高(t=-3.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SILA)、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行阑尾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8例,其中31例行SILA(SILA组)、35例行LA(LA组),32例行OA(OA组)。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数字评分(NRS)、伤口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定量检测在宫颈病变妇女分流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1 404例中老年妇女,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0~49岁组897例,50~78岁组507例。采用DNA倍体分析技术筛查宫颈病变,并与液基细胞学技术、阴道镜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查的结果比较。结果HPV检测阳性检出率为54.4%(764例),其中HPV16/18感染占21.3%(29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