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需不断对会计教学的方式进行更新,使学生职业道德得以提升。本文探讨高校会计专业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期使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会计;教育
1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会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基于此,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时,相关高校院校需不断提升对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积极对以往单一注重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新,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以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但从现阶段的高校会计课程教学看来,部分教师对教学进行组织时,对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2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2.1依据学生实情,调整教学体系
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高校学校应该注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入手,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当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将真实工作情景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创建仿真环境,使学生亲身对做账进行体验。例如,日常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将成功企业领导人、优秀会计从业人员邀请到课堂上,让他们直接对学生实施教学,使学生对会计这一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依据学生实情,适当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的实用性增强。具体而言,需适当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增加,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学生反馈,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践练习结合在一起,对一个理论知识点进行讲授后,引出例题,实现“讲练结合”,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进而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2.2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
与大部分职业教学一样,会计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对知识习得、能力提升过程的自主体验。因此,对会计课程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相关教师需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首先,提升对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视程度,对现阶段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解,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创建更多自主进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注重参与式课堂的构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随后教师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讲解,对角色扮演的目标、模拟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扮演流程进行明确,让学生对以下工作流程进行模拟:第一,采购员完成采购后,依据购货合同或者发票对财务部门对支票进行开具;第二,出纳人员进行审核,明确无误后,将支票开出;第三,物品进入到企业仓库之中,管理进行验收;第四,会计人员对支票、发票进行审核,随后对会计账物处理工作进行开展。通过模拟,学生不仅仅了解会计的操作流程,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施评价时,既要注重书面的理论评价,也要注重实践性操作评价,还需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以对学生形成督促作用,从而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2.3依據职业需求,融入职业意识教育
很多企业对于会计师的要求是除了需要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其技能等级还需达到特定的级别。学生在此方面缺失,不但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失去了社会向度,也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为此,既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以及技能等级考核证书等制度,又需要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职业意识主要包括责任、合作、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时,教师需有意识地将职业意识引入,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职业意识提升。若会计人员对相关会计业务进行处理时,为依据真实原始数据或者发票,则会对财务信息真实造成影响,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时,除了注重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外,还需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会计这一行业有正确的认识,毕业后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相关会计工作中。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院校相关会计专业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需不断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培养的重视程度,基于职业道德导向,适当将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整体职业道德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瑛.高校会计教学中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5(02):166-167.
[2]欧阳民.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4,11(19):113-114.
作者简介:
戚丽霞(1981.05—),女,民族:汉;籍贯:湖南;工作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现职称:中级。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会计;教育
1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会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基于此,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时,相关高校院校需不断提升对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积极对以往单一注重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新,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以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但从现阶段的高校会计课程教学看来,部分教师对教学进行组织时,对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2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2.1依据学生实情,调整教学体系
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高校学校应该注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入手,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当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将真实工作情景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创建仿真环境,使学生亲身对做账进行体验。例如,日常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将成功企业领导人、优秀会计从业人员邀请到课堂上,让他们直接对学生实施教学,使学生对会计这一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依据学生实情,适当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的实用性增强。具体而言,需适当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增加,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学生反馈,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践练习结合在一起,对一个理论知识点进行讲授后,引出例题,实现“讲练结合”,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进而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2.2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
与大部分职业教学一样,会计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对知识习得、能力提升过程的自主体验。因此,对会计课程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相关教师需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首先,提升对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视程度,对现阶段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解,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创建更多自主进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注重参与式课堂的构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随后教师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讲解,对角色扮演的目标、模拟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扮演流程进行明确,让学生对以下工作流程进行模拟:第一,采购员完成采购后,依据购货合同或者发票对财务部门对支票进行开具;第二,出纳人员进行审核,明确无误后,将支票开出;第三,物品进入到企业仓库之中,管理进行验收;第四,会计人员对支票、发票进行审核,随后对会计账物处理工作进行开展。通过模拟,学生不仅仅了解会计的操作流程,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施评价时,既要注重书面的理论评价,也要注重实践性操作评价,还需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以对学生形成督促作用,从而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2.3依據职业需求,融入职业意识教育
很多企业对于会计师的要求是除了需要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其技能等级还需达到特定的级别。学生在此方面缺失,不但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失去了社会向度,也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为此,既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以及技能等级考核证书等制度,又需要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职业意识主要包括责任、合作、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时,教师需有意识地将职业意识引入,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职业意识提升。若会计人员对相关会计业务进行处理时,为依据真实原始数据或者发票,则会对财务信息真实造成影响,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时,除了注重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外,还需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会计这一行业有正确的认识,毕业后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相关会计工作中。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院校相关会计专业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需不断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培养的重视程度,基于职业道德导向,适当将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整体职业道德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瑛.高校会计教学中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5(02):166-167.
[2]欧阳民.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4,11(19):113-114.
作者简介:
戚丽霞(1981.05—),女,民族:汉;籍贯:湖南;工作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现职称: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