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措施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反心理是思想教育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它作为一种态度反应,有特定的形成机制和心理构成,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因此,分析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点、成因及措施是每个教育部门的都应思考问题。
  逆反心理 思想教育 心理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思想教育中的表现尤为突出。逆反心理是思想教育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它作为一种态度反应,有特定的形成机制和心理构成,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因此,分析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点、成因及措施是每个教育部门的都应思考问题。
  一、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点
  所谓思想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背离教育的反向力量,是阻碍教育的一种心理现象。
  1.自我性
  逆反其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心理学将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障碍”,指个人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方面的自由被剥夺时而自发地激发出来的一种抗拒心理。它逆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与人作对,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保护自我或突出自我,并在心里建起一道“保护墙”。
  2.情感性
  就心理构成而言,逆反心理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态度范畴,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对信息的情绪体验是逆反心理的内驱力。所以说,情感因素在逆反心理的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3.反向性
  思想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教育中因为被禁止而更加注意某种事物,由此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偏要干。
  二、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现象一样,也是由主客观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造成人们对思想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主体缺乏应有的素质
  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与否。从目前的思想教育中来看,一方面,有相当多的教育者难以做到“晓之以理”。他们本身缺乏对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深度理解,知识结构不完善,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发挥真理的力量,因此让部分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是教育者人格力量削弱,难以树立威信。同时在处理问题时不注意尊重教育对象的自尊心,缺乏平等意识。
  2.被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因素
  青少年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出现异时性,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不稳定状态,这些都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内在根据。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强心理、好奇心理和对抗心理,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教育者忽视情感投入,就会进一步使受教育者疏远他人,最终沉积在心底而发展成为习惯性的逆反心理。因此,教育者在讲授过程中,只讲一面理而没有说明理由的原因是导致逆反心理的另一种要原因。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使物质利益观念空前膨胀,为少数人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思想土壤,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形成气候。同时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原则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侵入到党的政治生活中,党内出现的政治腐败、违法乱纪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新旧体制的转换交替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就可能转变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所有这些就与思想政治的正面教育形成强烈的反差,进而引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最后,在思想教育评价方面,过分注重定性分析,忽视定量分析,忽视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和模糊性,用考试分数来判断个人的政治及道德水准的高低。
  三、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
  逆反心理对于教育者来说,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束手无策,应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为了在教育中减少不利的逆反心理发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1.教育主体应该实现高素质化、专业化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具有精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教育对象面临着许多问题、教育者必须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规律,采用多交流的方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教育者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树立在教育对象心目中的高大权威形象。总之,客观上要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强化理论研究和分析工作,使教育既具有理论针对性又具有实践渗透力,真正达到说服人、培育人的目的。
  2.情感因素
  逆反心理的构成中,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直接推动力。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的程度成反比,感情越深,逆反心理就越少。因此,教育者也是情感的传递和沟通者,所以在教育时应及时了解被教育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为他们创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产生。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统一原则。
  3.开展隐性德育课程
  隐性德育课程一般是指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间接的、潜在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课程。同时还要通过学校制造的气氛和集体舆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育者应该教会被教育者坦然面对
  教育者要让被教育者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教育应该教会被教育者辩证地分析不合人意的问题,相信这是对自己的磨砺。同时还要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被教育者能正确评价自我,学会宽厚大度。让被教育在坦然中面对人生。
  四、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对被教育者的健康心理教育,让每一个被教育者对自己的学习、人生都充满信心,具有健康心理,成为德、智、体、美、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他文献
针对芯层为塑性泡沫的抗冲覆盖层在静水压力及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共同作用时的响应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采用塑性冲击波理论、流固耦合理论及空化理论,建立塑性泡沫覆盖层深水爆炸响应理论模型,形成针对特定输入载荷的覆盖层定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塑性泡沫夹芯结构的冲击防护机理、防护效果以及静水压力的影响。
首先应用谱元法(SEM)建立简支加筋双层板结构在简谐平面声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分析模型,将所得结果与有限元法(FEM)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谱元法(SEM)在求解该类问题时具有精度高和求解
从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以渗趣;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想象;运用联想和想象力使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相结合;以激励的手段促进创造的自主;鼓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五个方面
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运用信息技术引导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及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
(浙江省余姚市舜水中学城北校区)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直接关系我国发展速度和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音乐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中最为复杂的种类之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然而在一些农村及偏远地区,音乐教学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不容乐观。农村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备,学校师生不够重视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城
钒钛磁铁矿冶炼因炉渣脱硫a能力低,提高产量和保证质量的矛盾较突出.本文分别从炉渣脱硫的分子理论和离子理论两方面阐述炉渣脱硫过程,并结合攀钢生产实际经验,探讨了高钛型
本文综述了1999年以后国内外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进展,其内容包括化学发光传感器的设计、酶基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化学发光组织传感器、免疫化学发光传感器、催化型化学发光
本文借助有限元和边界元的数值算法,针对特定的薄板结构,探讨敷设二维周期块状阻尼结构对薄板声辐射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特定频段内,敷设二维周期块状阻尼结构的
微振动是影响高精度航天器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出一种并联波纹管式流体阻尼器的网结构隔振器对航天器舱内设备引起的微振动进行隔离。运用子结构综合法建立垂直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