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校贫困生群体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地区与地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收入差距的快速拉大,职工下岗、物价上涨以及高等教育扩招、收费、就业制度改革等原因,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社会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高校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有效地改善了高校贫困生的生存状况,对于保证家庭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面对数字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扶贫解困依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国家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助学贷款是当前解决高等学校贫困生问题最为重要的手段。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有三个特点:一是只贷学费和生活费,原因是减少放贷风险、简化工作流程,方便银行操作;第二个特点是只贷给家庭困难的学生;第三个特点是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以个人身份、人格和信誉为保证的信用贷款,贫困大学生只要提供贷款所需的相关经济困难证明、家庭相关资料及个人资料即可,贷款学生和银行之间的纽带归结为两个字——信用。从2000年到2005年短短5年间,据全国大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统计,全国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06.8万人,合同金额172.7亿元[1]。国家助学贷款的设立,维护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圆了贫困生的大学梦,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由于第三个特点,国家助学贷款中随之而来的借贷违约现象令人担忧:200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说,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2]。分析其原因,除国家助学贷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外,本质是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缺失。诚然,此种诚信的缺失有社会客观影响,但更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原因。“人无信不立”,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教育已成为解决助学贷款目前出现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体现出其在思想认识方面诚信意识的淡薄,因此要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就必须在高校中切实推行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宣传,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要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制度,贯穿于办学理念、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诚信教育应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和举措,避免流于形式。其次,将诚信教育作为“两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理论灌输、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发挥大学生的素质优势,将外在被动的受教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最终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第三,通过大量正反两面的具体事例让大学生从思想上树立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据悉,国家开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三家单位联合决定于今年8月开始在江苏、重庆、湖北、陕西、甘肃五个省市开展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标志着助学贷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学校、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培育大学生自强自立品质
  
  勤工助学是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把劳动所得作为学习、生活费用,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是为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自立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展的校内外各种有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勤工助学不但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生活上的困难,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学校教书育人成果的重要体现;勤工助学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使他们体会到靠自己诚实劳动获得劳动成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勤工助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勇于克服自己因贫困带来的挫折感、自卑感,以缓解由于贫困而长期形成的巨大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工助学有助于大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锻炼:勤工助学过程中要与其他同学、老师甚至是社会人士进行交往,在与人交往中锻炼了才干。
  在我国,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风气尚未完全形成,部分学生仍然将勤工助学看成是贫困生才做的事情,目前给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主要是高校本身,但是学校能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是有限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人才作贡献,国外企业非常热衷为在校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岗位,这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因此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高校贫困生问题,尽可能为之提供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
  
  弘扬“助人自助”精神,提高大学生心存感恩和奉献爱心意识
  
  高等教育是一种人生自我投资,大学生有为这种投资付出的责任,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可以说是大学生的自立问题,在扶贫先扶志的原则下,倡导教育大学生学会“助人自助”精神,提高大学生心存感恩和奉献爱心意识。我院机械系党总支自1999年开始,每年都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先后开展了“带走祝福,留下爱心”“我为党旗添光彩”“爱心120捐赠”等党日活动。学生党员助困助学已在机械系学生党员中形成了良好传统。
  在良好传统精神的感召下,2005年10月,荣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党员吴陈新、蔡春芳、王贺、杨学威及发展对象洪培坤五位同学主动找到系领导,表达欲将自己迫切需求的奖学金捐出一部分来资助贫困生的愿望,在得到同意后,国家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机械03-1班吴陈新同学捐助了3000元、国家二等奖学金获得者机械02-5班蔡春芳同学资助了2000元、机械03-6班王贺、机械02-3班杨学威、装备02-1班洪培坤三位同学分别捐助1000元,共计8000元人民币。2006年国家、省政府奖、助学金发放后,又有147名学生捐款共21600元,为了管理好这笔资金,随后成立了机械工程系爱心基金会,得到基金帮扶的贫困生人数已达96人。
  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同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又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精神上的富有。捐赠仪式上,当受助学生饱含深情的鞠躬表示感激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老师和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对爱最好的回报就是心存感恩,将爱的火炬传递下去!”受资助同学表达了共同的心声。
  捐资助学活动彰显的关爱他人、扶危济困的良好传统和风尚在机械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该活动多次被《新华日报》《连云港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先后被评为“2005、2006感动淮工”事件之一,并荣获2006年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在校园内外形成广泛的影响,在大学生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优化大学生人际环境,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树立信心,勇渡难关
  
  人都有一种心理,不愿意向他人展露自己弱势的一面,大学生贫困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经济拮据、家境贫寒的环境中,使得心理相对比较敏感、脆弱,自卑心理严重,内心体验深刻,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总爱把压力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有困难不愿主动寻求于别人。有时同学之间一句不经意的玩笑,都会令他们觉得若有所指,把同学善意的关心当成一种恩赐,误解成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有的则因为自己没有任何特长而产生“自惭形秽”的心理。因此,关注贫困生经济压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心理贫困的压力”。笔者认为优化大学生人际环境,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教育贫困学生周围的同学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待人。使之在心理上感受同等待遇,处理事情要注意方式方法,时刻报以一种平和、真诚、友善的态度而不是怜悯的目光,更不能存有鄙视的想法。对于贫困生应该多加理解、鼓励和表扬,善于引导而避免无故指责和批评。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所处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是暂时的。经济压力既可以压垮人,也可以锻炼人;既是困难,更是财富。要让他们明白贫困不是件丢人的事情,要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意志理念,努力追求经济上的矮子、精神上的伟人。只要具备乐观的心态,以困难为动力奋发向上,困难就一定会被克服,人生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此外,建立公民社会保障机制、规范高校收费标准、鼓励企业设立社会奖、助学基金等措施也是改善贫困生现状的有效途径。
  
  结语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注重贫困生群体,要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除高校加强工作力度外,也需要社会、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介入,解决他们物质上和就业上的压力,确保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只有这样,贫困生才能与其他学生一道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红彦.国家助学贷款——好风送你上青云[N],人民日报,2006-03-29(1).
  [2] 秦海霞.信用小康三忧一喜.http://news.hexun.com/1853233.shtml.
其他文献
什么样的童年是美好的?生长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动乱时期的中国父母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团花似锦的童年。但是清贫和孤寂却不等于心灵贫乏和空虚,不等于没有情趣。大自然能给孩子们提供很多玩耍的场所和玩物。  “童年的光影,在我心中从未暗淡过,因为它永远是生命中最明亮的部分。”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如是说。她以优美至极的散文格式写就《会唱歌的火炉》,讲述了自己在大兴安岭北极村一带成长
期刊
目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表现为高血压和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由于其病理生理改变,围术期产妇脑卒中、急性肺水肿、胎儿宫内窘迫等严重并发症的风
范式的界定    “范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但却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把“范式”看作是介于科学共同体和外部自然之间的,有一定层次、结构和功能的独立系统的思想。按照陈向明的解读,“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科学家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因此,可以把范式理解为某一领域中研究者所遵守
目的: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我们对结肠癌发病机制的了解仍不完善,在结肠癌的预防和治疗环节上仍需加强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预测中的价值,并且评估SAA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间的关系,确立SAAG预测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阈值。  
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近年该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肾癌细胞具有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些作用是肾癌扩散、转移的生物学基础。因此在更深层次特别是在分子水平研究
高校的补考率向来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们所关注,学生补考率的高低甚至被作为衡量一校学风是否优良、教学质量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自2005年国家明令学校应给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一次免费补考的机会[1]后,高补考率现象在各高校屡见不鲜。相比于文科院系而言,理工科院系的补考率要高得多,更值得人们重视。    理工科院系学生补考现象及其特点    1.理工科院系高补考率现象普遍存在  理工科院系的补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