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文艺育德论述的主要内容及时代价值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日常生活美学都存在将生活与审美界限消解的倾向,但日常生活审美化过于诉诸感官刺激,不指向切实的生命体验,暗含使精神美学平面化的风险。丰子恺生活美学的实践品质富于诗性意趣,追求一种深层审美而非单纯的美的呈现,将人生、审美与艺术连为一体,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感性救赎。  关键词: 丰子恺 生活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感性救赎  一、 生活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 
摘 要: 国家博物馆是文物展示和文化传播的窗口。通过实地调研搜集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的文物介绍的英语译文,借用目的论三原则分析搜集语料,发现部分译文存在的问题,旨在引起译者的重视,促进文物翻译标准进一步完善,让文物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播。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国家博物馆 文物英译 过度翻译 翻译标准  一、理论框架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由
摘 要: 电影《你好,李焕英》是2021年春节档期的票房冠军。影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亲情故事,巧妙运用各种影视视听语言,呈现出了一场视觉盛宴。通过色彩的运用带领观众穿梭于贾晓玲穿越前后的生活,影片里的对白让观众们感觉在听群口相声,生动明快,灵活多样,引人捧腹大笑。使用“穿越”作为一种叙事符码,荒诞的叙事外衣下流露的是最真挚的亲情,让观众产生认同,获得好感。  关键词: 《你好,李焕英》 叙事模式 色
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民族的南下,不仅对汉族政权和汉族族群造成了冲击和洗礼,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历史潮流。河西地区因地处险远,自古便是胡汉杂居之地,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现象更显著和突出,尤以占据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的鲜卑吐谷浑部和生活于今青海东部、四川西部的党项羌两支族群之间的来往尤为密切。这两支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不仅深刻改变了鲜卑与党项民族,还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交流形式之一,诗歌是一种精致而特殊的文学体裁,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异国的文化色彩。诗歌翻译要高于一般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最难转换的是意美,“归化”与“异化”策略可以帮助译者最大限度地保护源语文本和文化内涵。以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为例,从归化与异化角度进行分析。
摘 要: 红海港口贝雷尼克,始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托勒密王朝,最初为运载战象的军事目的而修建。由于贝雷尼克海港优良的港口位置、罗马帝国时期通达的陆路、政府对港口的建设等诸多优势,它成为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贸易往来中不可或缺的中转港口。在瘟疫、政局动荡、泥沙淤积等因素下,贝雷尼克逐渐失去了印度洋—红海贸易往来中的地位,走向衰落,但它在东西贸易中发挥过的作用,并未消失。  关键词: 红海 海港 海上贸
摘 要: 近年来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较广泛,将心理学的个人需求层次论用于分析国际社会的需求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在心理学的需求层次论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有效夯实国际社会的经济基础,满足国际社会的生存需求;为国际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机制保障,满足国际社会的安全需求;调和单一国家个体理性与国际社会集体理性的张力,满足国际社会交往与尊重需求。  关键词: 个人需求 国际社会需求 人类命
摘 要: 青海蒙藏教育的近代化,肇始于清末,历经民国时期,但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蒙藏教育的发展演变,以所在区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为基础。伴随社会的转型,青海蒙藏教育进入近代化的历程,并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 青海 近代化 蒙藏教育  青海地处边陲之地,这是影响蒙藏教育近代化的一个因素,导致近代青海蒙藏教育具有夹生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当然,青海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时封建统治已达顶峰,民族矛盾趋于缓和,为确保王朝长治久安,需要巩固思想统治以正世道人心,因此乾隆下旨纂修《四库全书》。他对该书的编修工作进展尤为关切,多次下旨催问,严查违禁书籍,可见强化意识形态控制的决心。基于《四库全书》纂修这一宏大工程,结合各地征书环节中对前朝典籍的选取情况论证此时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 要: 本文针对一些大学生文化自信心薄弱的现象,梳理中华传统文化对外翻译存在的问题,研究文化自信在对外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出在中华传统文化对外翻译中学生文化自信心建构的相关对策。这方面,包括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翻译课程,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习;课上与课下结合等形式,多角度让学生认识、理解、创新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文化自信心;在翻译实践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