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者如何兴其利、去其弊,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老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应以引导为主,疏与堵结合,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致力于创建健康的网络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让网络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把利器。
一、现状分析
网络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海量的信息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这对于那些本来就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小学生来说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flash游戏等,都极具诱惑力。特别是小学生,是网络中自制能力最弱的群体,放学之后、假期之中,我们的孩子纷纷奔向网吧,上网、玩游戏。有些学生上网着迷,上课也想着上网、游戏,导致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一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兴起了一股打游戏热,特别是部分男同学,整天想着的、说着的都是电脑游戏,有的甚至曾禁不住诱惑,临毕业前夕旷课去打游戏。网上对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上网的学生当中,真正进行学习的,只占20%左右,80%以上的学生,更多的是玩游戏、聊天交友、购物(引自《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上行为调查报告》)。同时,网络是虚拟的,上当受骗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因此陷入早恋泥潭而不能自拔的也不乏报道。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知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正如一些专家和人们所评价的那样:网络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垃圾场、一种电子海洛因、一个传播色情暴力的影剧院。
日本神经科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沉浸在电脑游戏中,会显著降低对于正常生活非常重要的前额叶的活动能力,这意味着进行思考和决定、产生理性和创造力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造成行动时不考虑周围环境和他人感受,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守规矩,甚至有暴力倾向。据英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英国14岁少年的“高层次思考”能力,只抵得上1976年时12岁少年的水平。负责研究的教授称,智力下降与电视和电脑的普及以及学校频繁考试有关。看电视是一个被动收看过程,没有思考时间;而电脑游戏取代玩耍,使人的思维日趋狭窄。由此可见,对小学生玩电脑的指导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疏”与“导”的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上的信息,既有好的,也有不健康的;既有营养品,又有垃圾。就好似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入了,苍蝇、蚊子也来了。如果只因为网络科技部分的片面负面影响,就对之一口否决,是极不理智的做法。关键是要放一扇纱窗,让新鲜空气进来,而将苍蝇、蚊子拒之窗外。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汲取营养而自觉远离网络垃圾呢?
1.积极有效引导,避害趋利
大力提倡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上网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孩子是一棵稚嫩的幼苗,需要家长浇灌和扶持,在信息网络中畅游也同样是这样,就像教会孩子吃饭、走路一样,孩子上网同样也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导。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一种网吧里和网络上缺乏的亲情氛围;同时家长要尽可能多学习掌握一些电脑、网络知识,与孩子多交流和沟通,进行必要的引导、辅导,不要忌讳向孩子请教学习。
讲究教育孩子上网的方法,切忌生硬态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资料、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孩子在网络上与同学、朋友进行人际交流沟通的兴趣,更要培养孩子通过网络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能力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可以放手地让孩子到网上去查找学习资料,查找一些科学、文艺和社会知识;也可以出个题目让孩子在电脑上写作,然后向合适的报刊投稿。引导孩子多上健康的网站,如,星韵网、雏鹰网(www.chinakids.com)、中国儿童网(www.ccc.org.cn)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网站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
2.治水必先治山,以“堵”为辅
我们这里说的“堵”不是对学生采取“缚”的方法,不是一种通过强制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孩子上网,以试图将孩子与网络隔离,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网络中有害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堵一堵。例如,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再如,安装一些安全工具,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3.加强心理辅导,解开心结
“很黄很暴力”这句话无疑是一些孩子在无意中浏览到色情网站时的心声,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却在主动浏览这类不健康的网站。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叛逆思想日益加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就很容易结成“心结”走上歪路。我们不能谈“性”色变,班主任老师、信息技术老师应积极配合卫生老师、体育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导工作。也有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叛逆心理。我们要不断加强心理辅导的力度,例如,在校园网站上开通留言本,公布心理辅导老师的qq号码等即时聊天工具,每天定时上线,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让学生在现实中面对老师时无法或不敢直言的话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畅言。
4.培养环保意识,爱屋及乌
在正确的疏与导后,网络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利器,因而我们要教育学生共同爱护、保护网络环境。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禁止学生接触网络,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关键是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使用互联网,让网络真正成为学校德育的新阵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湖头中心学校)
一、现状分析
网络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海量的信息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这对于那些本来就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小学生来说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flash游戏等,都极具诱惑力。特别是小学生,是网络中自制能力最弱的群体,放学之后、假期之中,我们的孩子纷纷奔向网吧,上网、玩游戏。有些学生上网着迷,上课也想着上网、游戏,导致课堂上心不在焉。这一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兴起了一股打游戏热,特别是部分男同学,整天想着的、说着的都是电脑游戏,有的甚至曾禁不住诱惑,临毕业前夕旷课去打游戏。网上对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上网的学生当中,真正进行学习的,只占20%左右,80%以上的学生,更多的是玩游戏、聊天交友、购物(引自《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上行为调查报告》)。同时,网络是虚拟的,上当受骗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因此陷入早恋泥潭而不能自拔的也不乏报道。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知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正如一些专家和人们所评价的那样:网络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垃圾场、一种电子海洛因、一个传播色情暴力的影剧院。
日本神经科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沉浸在电脑游戏中,会显著降低对于正常生活非常重要的前额叶的活动能力,这意味着进行思考和决定、产生理性和创造力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造成行动时不考虑周围环境和他人感受,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守规矩,甚至有暴力倾向。据英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英国14岁少年的“高层次思考”能力,只抵得上1976年时12岁少年的水平。负责研究的教授称,智力下降与电视和电脑的普及以及学校频繁考试有关。看电视是一个被动收看过程,没有思考时间;而电脑游戏取代玩耍,使人的思维日趋狭窄。由此可见,对小学生玩电脑的指导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疏”与“导”的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上的信息,既有好的,也有不健康的;既有营养品,又有垃圾。就好似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入了,苍蝇、蚊子也来了。如果只因为网络科技部分的片面负面影响,就对之一口否决,是极不理智的做法。关键是要放一扇纱窗,让新鲜空气进来,而将苍蝇、蚊子拒之窗外。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汲取营养而自觉远离网络垃圾呢?
1.积极有效引导,避害趋利
大力提倡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上网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孩子是一棵稚嫩的幼苗,需要家长浇灌和扶持,在信息网络中畅游也同样是这样,就像教会孩子吃饭、走路一样,孩子上网同样也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导。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一种网吧里和网络上缺乏的亲情氛围;同时家长要尽可能多学习掌握一些电脑、网络知识,与孩子多交流和沟通,进行必要的引导、辅导,不要忌讳向孩子请教学习。
讲究教育孩子上网的方法,切忌生硬态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资料、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孩子在网络上与同学、朋友进行人际交流沟通的兴趣,更要培养孩子通过网络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能力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可以放手地让孩子到网上去查找学习资料,查找一些科学、文艺和社会知识;也可以出个题目让孩子在电脑上写作,然后向合适的报刊投稿。引导孩子多上健康的网站,如,星韵网、雏鹰网(www.chinakids.com)、中国儿童网(www.ccc.org.cn)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网站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
2.治水必先治山,以“堵”为辅
我们这里说的“堵”不是对学生采取“缚”的方法,不是一种通过强制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孩子上网,以试图将孩子与网络隔离,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网络中有害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堵一堵。例如,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再如,安装一些安全工具,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3.加强心理辅导,解开心结
“很黄很暴力”这句话无疑是一些孩子在无意中浏览到色情网站时的心声,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却在主动浏览这类不健康的网站。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叛逆思想日益加重,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就很容易结成“心结”走上歪路。我们不能谈“性”色变,班主任老师、信息技术老师应积极配合卫生老师、体育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导工作。也有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叛逆心理。我们要不断加强心理辅导的力度,例如,在校园网站上开通留言本,公布心理辅导老师的qq号码等即时聊天工具,每天定时上线,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让学生在现实中面对老师时无法或不敢直言的话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畅言。
4.培养环保意识,爱屋及乌
在正确的疏与导后,网络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利器,因而我们要教育学生共同爱护、保护网络环境。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禁止学生接触网络,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关键是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使用互联网,让网络真正成为学校德育的新阵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湖头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