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磁共振成像分型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肛管磁共振(MRI)检查对肛瘘分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行MRI检查的2 160例肛瘘患者的肛管MRI资料。排除有外院手术史的患者232例、合并克罗恩病218例、合并直肠癌6例以及合并其他疾病8例后,共1 696例肛腺隐窝感染性肛瘘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检查,先通过躯体中线进行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FSE T2WI)成像,然后在矢状位图像上设定冠状及轴位的扫描定位线,冠状位扫描线平行于肛管的长轴,轴位垂直于肛管的长轴。根据肛瘘的位置及走行,以Parks分型为主、结合我们团队临床经验,将肛瘘依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及表浅型进行分型,并采用截石位时钟法描述内口分布情况。

结果

1 696例肛腺隐窝感染性肛瘘患者中,男1 456例,女240例,中位年龄为26.5(0.2~87.0)岁,其中<20岁的患者占8.4%(143/1 696),20~40岁的患者占57.4%(973/1 696),40~60岁的患者占28.4%(482/1 696),>60岁的患者占5.8%(98/1 696)。全组患者共接受0.5T扫描568次,1.5T扫描1 128次。高位肛瘘492例(29.0%),低位肛瘘1 204例(71.0%)。MRI分型结果如下:括约肌间型1 057例(62.3%),经括约肌型407例(24.0%),括约肌上型68例(4.0%),括约肌外型54例(3.2%),表浅型67例(4.0%),还有43例(2.5%)肛瘘难以分型。MRI共发现内口1 996个,其中952(47.7%)个内口位于截石位5~7点方向。

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地对肛瘘进行分型并明确内口位置,可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1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体力状况0~1级;术前胃镜检查胃部肿物,病理活检证实腺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术
目的探讨改良荷包缝合技术对比直接缝合技术在双腔造口还纳术中缝合皮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双腔造口还纳手术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荷包缝合技术43例(改良荷包缝合组),直接缝合45例(直接缝合组)。改良荷包缝合组操作方式为:(1)可吸收线环周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打结时避免打紧,保留中央1 cm孔隙;(
克罗恩病是累及消化道全层的慢性炎性疾病,肠瘘是其最为严重的外科并发症。治疗目标是治愈肠瘘与腹腔感染、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减少术后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对克罗恩病并发的肠瘘进行充分评估,努力促进肠瘘的自行愈合,联合肠内营养与外科引流有助于促进肠瘘自行愈合。同时要重视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评估,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合并的腹腔脓肿建议使用Trocar穿刺置双套管建立主动冲洗引流。药物、营养治疗以及外科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电解质失衡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经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8年1-4月全身麻醉下行胃肠手术、且手术期间进行血气分析监测的患者,排除术中液体入量过多、病情危重的抢救患者及入组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共999例患者纳入分析。分别采用术前最后一次的生化检查、麻醉后1 h内的第一次血气分析及术后24 h内第一次生化检查的数据来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
期刊
放射性直肠炎是指因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疗后引起的直肠放射性损伤。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诊疗实践应从诊断、治疗及预防去充分考量。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应综合临床、内镜、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运用各项评分标准表现对症状和病变严重程度及病情所处阶段作出评估,以确定治疗策略及治疗方案。在治疗决策上,应尽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主要症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针对病情反复、病情进展的患者,转流性肠造口术及病变肠管切除是主
胰周感染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早诊断、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随着损伤控制理念的推广应用以及影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胰周感染的治疗方案已由早期开腹手术清创转变为"多步骤、升阶梯"式微创外科策略。这一理念及方法的转变使得临床上胰周感染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微创外科技术的选择,
目的探讨成人复杂性阑尾炎发病高危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急性阑尾炎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312例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年龄<14周岁和孕妇以及合并阑尾周围脓肿、艾滋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或进展期癌者。按术中所见和病理类型,将本组急性阑尾炎患者